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物理论文 → 文章内容

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8-20 14:06:24
——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知识

[案例] 我在初二《物理》第七章“质量和密度”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教学中,实施了如下的教学:由于教材中引入课题的例子是采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生活经验,难以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而提起学习兴趣的作用,于是我改用了生活中学生天天接触而又不常注意的两个例子来进行教学。
例题一:估算一下我们教室里的空气质量有多少千克?例题出示的第一反应是学生马上环顾教室后提出疑问:我们的教室有多大?顺势我先让学生利用前面已经学习过的测量知识对教室的长、宽、高估计一番,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要得到准确的数据,如何来实现?学生的回答是通过测量。紧接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然后拿出皮尺让学生对教室的长、宽直接进行测量,但当测教室的高时问题出来了,由于我们不能把皮尺拉到屋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测量出教室的高度就成了讨论的焦点了?学生纷纷看着墙角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你提出一种方法,我找出一种方案,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几根棍子接起来顶住屋顶,然后放倒来测量棍子的长度,就是教室的高;有的同学说可以到楼上将皮尺放下来测量,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计算……,最后,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大家一致通过一种就地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数学上学习过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的知识,将墙壁的高等长到地面上来进行测量。这样一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起到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目的。最后学生根据测量出的数据,结合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空气的密度从密度表查找)。当他们算出教室里的空气质量为几百千克时,他们自己也非常惊讶,我们看似轻飘飘的空气竟也有如此大的质量。
例题二:根据你自己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的体积有多大?学生向自己的身上看看,思考片刻后马上提出问题:人的密度不知道啊?这时我没有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人在游泳时,只要用手轻轻的拨动水,人就可以停留在水中不下沉,说明人体的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一些,但在计算的过程中,为了简化数字的计算,我们就用水的密度替代人体的密度。在做出指导后,学生就开始运算起来。为了作为例子我们选取了一位个子比较大的同学的数据来进行演算,当计算的结果出来时,学生并不感到奇怪,当我们把结果和单位体积作比较时,同学们感到了惊奇:怎么我们的体积大致只有单位体积的二十分之一这么一点?于是纷纷检查数据看是否计算错误,一时间学生的情趣高涨。

[评议] 通过我的教学我发现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效果很好。我引入这两道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学习并不是那样的空洞,只有几个公式,几个定理,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并且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应用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上体现。
例题一是求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教室的一切是最熟悉不过的,但是平时又不太注意,选取生活中这些因素来进行教学,即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亲切感,同时知识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题二是估算自己的体积,学生就更加的感兴趣,平时只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占的体积有多大。一时之间几个生活中的事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一起,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新高。
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熟悉的东西跟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环境中把握新知识,利用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也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最大可能的接受,就是教学的成功。 学生的生活丰富而多彩,学生的生活经验充满了离奇和求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实施教育教学,即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是教书育人的好途径。

新文章哦
自我介绍 (吉宸庆)
小小驿站:论文写后感 (曾翠芳)
又一个Blog家 (小童)
回乡散记 (水月琉璃)
武夫眼中的生命教育和生命化教育(1) (武夫)
乐呵呵、笑哈哈,喜赴“庆功会” (Anchaiphan(凡安才))
不太明白的几件事:我的教育日志(2006年10月29日) (刘良华)
一次独特的聊天 (YSSK 张昌赋)
文章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0分

内 容:

         (注“”为必填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