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一句话》(第七册第一组第4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主要内容,但是,“感受‘春天到了’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常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学生感受能力还处于低级水平,这种感受也是抽象的,甚至是比较遥远的。
要突破这个难点,唯有化抽象为具体,拿一些可以直接可感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疑——质疑——想象——体验——释疑”的教学方式,比较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
1、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然后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的前面加上“春天来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力量呢?学生读后,思维在积极地活动,有了朦胧的感觉,但是说不出来。这已经达到了要学生“生疑”的目的。
2、引导学生“质疑”。教师用投影出示:比较朗读下面两句话,说说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来了……”
学生比较容易地说出了第一句的意思,体会到了老妇人是多么
的“不幸”;也顺利地说出了“春天来了”,景色是“美好”的。
3、由春天的美好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色。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说出了春天的美好,感受到了能够看到春色的兴奋心情。
4、体验。再次引导学生:春色这么美好,可惜老妇人什么也看不到,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之后,派出小记者模拟采访,“善良的诗人,你为什么想到要在前面加上‘春天来了’这句话呢?”“衣着华丽的贵妇,你为什么要把硬币给她呢?”“贫穷的小职员,你生活那么艰辛,你为什么还要捐钱呢?”……在模拟采访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了深切的体验。
5、释疑。学生在以上的步骤中已经感受了春天的美好,体验到了老妇人的不幸。于是,我趁机点拨:“春天来了”这句话加在“我什么也看不见”的前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候,学生能够相当顺利地说出“用春天的美好”来衬托老妇人的“不幸”、“这么美的景色,谁不产生同情心呢”,从而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加上一句话的好处,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情感的力量。
以上情节巧妙的安排,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深入情节当中去体验,去感受,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导”,又顺利地攻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