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要再现生活的状态
——一堂作文讲评课的课堂实录
刘延君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又到了我们每周一次的练笔讲评课了。(众生哗然,且有人叫好)
师:可能大家有点意外,大概是惊诧于老师批阅的速度吧。因为你们的练笔上周末才交上来,今天周一我们就要讲评了。的确有点“深圳速度”,老师也很佩服自己的速度。老师批得快,是因为我们同学写出了好文章,老师读着读着就上瘾了,批得自然快。老师着急讲,除了“批完了”这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之外,还因为老师也有很多感想,想要和你们一起交流,实在是不吐不快,所以今天我们就破例了,周一就上作文讲评课。
师:上一周,老师在《教育文摘周报》上读到了两篇文章,内容是关于高考作文的,老师读了之后很受震动。虽然文章谈的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和学生写作现状,但我觉得对于初中学生也是有指导意义的。事实上,写作是一项长期的累积过程,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对于我们初中的作文教学自然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高中学生写作现状恐怕也反映在初中生阶段了,文章里所针砭的作文“假大空废”的四大症状绝不是只有高中生才有的。通过批阅练笔,我就强烈地感觉到,我们某些同学也在让“假大空废”的悲剧不断地上演。因此,我们这节课首先要给大家读这两篇文章,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和优秀作文的讲评。
生1:读《专家透露明年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一凑二抄三套”将彻底“失灵”》(摘自《教育文摘周报》2004年11月10日第45期第2版,原引自《江南时报》2004年10月19日)
生2:读《高考作文成了流水线上标准件——专家探讨学生写作假大空废》(摘自《教育文摘周报》2004年11月10日第45期第2版,原引自《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18日)
(原文略,文章在上课时印发给学生)
师:文章读完了,请大家自由讨论1分钟,然后每组请1位同学做代表,告诉老师,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
生自由讨论。(很热烈)
师:好了,时间到了,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3:文章告诉我们高考作文要进行大的改革,以前的一些写作文的招儿不好使了。
师:什么招儿啊?
生:就是抄作文选什么的,瞎编呗。
师:对,专家把这种做法归纳为“一——?
生:凑
师:二——?
生:抄
师:三——?
生:套!
师:看来你们都用过?
生:没有,没有!(生大笑并矢口否认)
师:以前用了就用了,以后可别用了,因为不好使了。不但现在不好使,而且以后中考、高考中要彻底失灵的。
师:谁再接着说?
生4:文章还讲了我们写作文的一些毛病。
师:什么毛病?
生:我没记住,反正就是说我们写作文写得不好。
师:哈哈,看来咱们同学体会得还不够深刻。在文章里,专家把学生写作的弊端归纳为四个字,究竟是哪四个字,谁还记得?
生默然,竟无人应答。
师:假大空废!(板书)
师:有些同学的练笔我也觉着是这样的毛病,字里行间分明透露着这四个字。这样的练笔和作文不写也罢!
师:继续说。
生5:这两篇文章都说了我们学生写作文“造假”的问题。
师:哎,这点总结得好。说“假话”的病根子不改,作文是无法写好的。
生6:老师,我们也不愿意说“假话”呀,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呀!
师:为什么?
生:怕考试时得不了高分呀。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知道大家的苦衷。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写作呢?
师:以前我给大家讲过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写作时要——
生:想到什么说什么
师:你在写作时不要过多地考虑为了考试而写,考虑评卷老师会如何如何,考虑多了肯定就要献媚讨好,言不由衷了。要“我手写我心”,要“心底无私”,这样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师:注意!我说的是“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如果你执迷不悟,还是“一凑二抄三套”,还是写“假大空废”话,那就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生陷入沉默并思考)
生7:老师,我想提个问题:这两篇文章里写的好像都是高中的事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呀?而且文章也有点难,我没大读懂。
师:好,你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很好。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了。做到这一点,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这两篇文章的确不简单,你没全读懂也很正常。不要紧,很多东西是要慢慢消化理解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写作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但是,你要知道,很多高中生写作不好,绝不是因为他到了高中阶段才学会说假话了。不是的,很可能是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阶段,他就这样说假话,整天净说“假大空废”的话,没人告诉他,或者告诉了他也不听,所以才会出现文章里所说的“高考作文成了流水线上标准件”的现象,大家写来写去都一样,一个套路,一个规格的。
师:还有没有同学有问题?
师:如果你们都没有,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答——作文成了流水线上标准件,是什么意思?好不好?
生:就是都一样了。
生:就是像工厂生产什么零件产品似的,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师:说得很对。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达国家就建立了产品的流水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这种情景大家应该在卓别林的一部电影里见过,谁知道是电影的名字?
生:我知道,我知道,叫什么来着……
师:《摩登时代》。
生:对,那里面卓别林拿着工具在流水线上干活,最后自己也掉到了机器里面,被拧成一个螺丝帽了。
师:对!我们写作文可不能像拧螺丝帽似的都一个规格。写作,最重要的是与众不同,要创新,要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来。人家都写了,你再照着抄,还有什么意思了?有句俗语叫“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问题是,这样的人只能叫“文抄公”,或者叫“枪手”,绝成不了作家。这样的文章只能叫“垃圾文章”、“垃圾书籍”,绝成不了经典名著,甚至连大雅之堂也登不上。
师:作文像农业,其实这种思想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老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像农业”的话。他说:教育啊,跟工厂不一样。工厂生产机器, 只要把原料塞进去之后,从那头冒出来的全是一样的产品,可是农业它不一样,它把种子撒到土壤里之后,然后呢,它得到的阳光是相同的,肥料是相同的,管理是相同的,但它长出的苗不一定是相同的,甚至有的就长不出来苗,苗就长死了。他说教育像农业,如果说教育像农业的话,语文是最像农业的一门学科,而且我还要说作文就是“农业中的农业”。也就是说,作文是最费工夫的,最要花力气的活儿,它最能体现农业生产的特点。所以,想要把写作文变成工业生产是万万行不通的。这就好比是包饺子,饺子好吃但费事儿,你一定要大规模批量生产,那就是速冻饺子,咋也没有自己个儿包得好吃。所以,千万别把自己的作文弄成流水线上的标准件,一定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标新立异才好。
师: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就纠正自己在写作上的偏差,争取写出一手好文章来。所以文章虽然难了点,但老师还是要把它介绍给大家,因为“取法其上,得法其中”,所以我们总要了解一些先进的作文理念。
师:以上就是今天这节课我要给大家讲的第一个大问题:作文理念的问题。我们只有解决好了理念的问题,才能有所行动,才能在行动方面跟得上。
师:然而思想观念往往是最难改变的。这两篇文章里所倡导的一些好的作文方法,其实老师也一直在强调。只是有些同学可能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种写作文的套路,所以到了初中阶段还想省劲,抄近道,一时之间总也改不过来!殊不知,有些“近道”可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所以老师极力反对你们买作文选,看作文选,整天背作文选。作文选里的作文再好,你一抄来,或者说得好听点,不叫抄,叫“借鉴”来,就变成了冷馒头,不再是“新鲜出炉”了,“炒冷饭”,那就是嚼人家吐出来的馍,馍再好也没什么味道啦!这些观念我以前都讲过,今天还要再讲,因为大家落实得不好。这也是我这节课要讲的第二个大问题。标题叫做“洗脑——回生——消磁”。
师:洗脑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老师从初一开始,就花力气转变你们在小学养成的一些对写作的错误认识,这个过程就好比是人的一次“洗脑”。洗脑是很痛苦的,但我们不得不做。不做,你永远写不出来属于自己的文字,也永远写不出来好东西的。经过一年的洗脑,有些同学已经彻底摆脱了以往“一凑二抄三套”的做法,写出了不少好文章。但现在到了初二,有的同学又有点忘了,有点找不着北了,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回生”。怎么办呢?那就要“消磁”。大家都知道,录音机使用时间长了,要对磁头进行“消磁”,否则放出来的声音就会跑调儿失去音准。现在我们同学写作文也有点这意思,一段时间里老师没强调写作要摒弃“假大空废”,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了!这就需要“消磁”了!
师:下面我们就结合同学们上一周的练笔来进行讲评。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听几位同学写的练笔。
生8:读自己的文章《“朋友”相见》
生9:读自己的文章《久违的练笔》
生10:读自己的文章《我与练笔》
师:这三篇文章老师为什么把他们放到一起来读呢?
生11:因为它们说的都是练笔的事儿。
师:很对!而且大家也看到了,这三位同学在文章里都抒发了自己对于练笔的一种热爱之情,很难得。老师非常欣赏。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像这三位同学一样,在写练笔的过程中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写作的快乐,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师:所以,针对这次讲评,我要总结的一个要点是——练笔要再现生活的状态。
师:什么叫“再现生活的状态”呢?就是要写你自己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不但你要写这样真实的生活,而且还要让老师读出来觉得是你现在真实的生活。不能写得不真实,让人感觉你是在造假,用电影行业的术语,就叫——
师:“穿帮”了!
师:你们都没答上,我只好说了,这叫——
生12:救场!
师:聪明!孺子可教也!
师:下面我举两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有的同学在练笔里写到“今天晚上放学后,我回到了家里,给爷爷过生日……”等等,结果,我一查,那一天明明是星期三,我们是寄宿制的学校,那天他也没请假回家,怎么可能知道家里的事情呢?这就是“穿帮”了。明显地是在拿以前的生活经验在编造和拼凑练笔,这样一天天地练下去,恐怕笔练秃了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来的。
师:还有一种现象,也挺典型的。有的同学写练笔,总是写“我的理想”、“我的老师”、“我的妈妈”等等这样的题目,听听,这题目就老掉牙了,文章内容也没有任何新意,基本目的就是糊弄老师来了。不得不写,那我就老生常谈。这就很不好,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还有一种练笔,我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型的文章,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写的内容总是什么“天气呀”,“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什么的,反正这种练笔的内容放到哪一天都行,你还不能说人家造假了,从日期上你看不出任何破绽来,可读这类同学的练笔,读来读去,你就是读不到他每天的日常生活的状态,味同嚼蜡,实在是浪费笔墨,也浪费老师的时间。
师:说到这儿,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甚至是“两点一线”,有什么可写的呀?
师:那下面我要用咱们同学自己写的练笔来告诉这样想的同学: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
师:同样是生活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里,有的同学就能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写出很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来;而有的同学身在其中,却仿佛是置身世外,从来没留意过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13:读练笔《“于老五”》
生14:读练笔《体育课趣事》
生16:读练笔《新鲜词语》
生17:读练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生18:读练笔《快速进行时》
生19:读练笔《我的邻桌》
生20:读练笔《疯丫头的球技》
师:怎么样?这些练笔写的是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生:是
师: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这就叫“再现”了“生活的状态”!希望通过这节课的讲评,能改变一些同学写作的状态。很多同学在练笔里抒写过“希望得到老师的‘红五星’或者浪线”的心情,只要你认真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记录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红五星’和浪线”不管你以前写作如何,不管你考试得多少分,不管你当不当班干部,不管你上课发不发言,不管你朗读水平如何,都会不期而至的!所以,鼓起勇气,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出你心中的话吧。
师:我还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讲评,你的头脑中能掀起“写作革命”,回生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好别回生,“消磁”的时间间隔能越来越长,最后达到一种写作的真实状态,手随心动,心随我动,争取进入写作的自由王国。
师: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周再见!希望能有更多的写作明星和写作新星登场。
教后反思:
我重视写作教学,自然就重视写作讲评课。这种形式的教学自己摸索着进行了很多年了。我觉得,光写不批,光批不改,都很难维持学生长期保持一种写作热情和写作状态(魏书生行,我们常人不行)。所以,我坚持让每届学生写练笔,坚持每周写2-3篇练笔,隔周讲评,每学年不定期整理、打印、自行出版学生习作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因为组里有年轻老师在互相交流时提出过“不知道怎么上作文课”的疑惑,我就准备了这节课请组里老师来听,以期和大家共同研讨写作教学。因为是一节研讨课,所以在设计上,我就既结合学生练笔的实际内容,又考虑到学生写作的整体状况和写作教学以及测试的走向等问题,选编了两篇文章作为讲评的切入点,加大了容量,这一点与平时的讲评课略有增补。平日里,我一般会针对本次练笔的情况做更详尽的点评,这节课因为重点要讲析写作理念,所以后面学生的练笔未做详细的讲评。
这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显然比较多,也比较深。这样做,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是否合适呢?是否能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呢?我在设计时,对此也有所考虑。但最后我还是坚持这样做了。一是因为关于高考作文“大革命”这种动态消息很重要,它不但要指导教师怎么教,更要指导学生怎么学;二是因为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师传统但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些内容教师还是要讲的,不但要讲,而且还要大讲特讲才行。所以在这节课上,你看不到热闹的分组合作,热烈的分组讨论,热情过度的自主和探究,也听不到老师虚情假意的肯定与鼓励。相反,你会看到学生对于写作的困惑与茫然,你会听到原汁原味的练笔文章。至于学生能否全部理解,我并不担心。因为教育是农业,不能指望一堂课就提升灵魂(有一位教师听了某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之后称自己“灵魂被提升了”),改头换面了。教师也不能指望每节课都“毕其功于一役”,但每节课教师都应该使出浑身解数,最大限度地把最新鲜的好东西提供给学生。这就是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想法。所以,大家看到了,课堂上果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老师就学生的这个问题所做的解答正好又深化了这节课的主题。整个课堂处在一种不断生成的状态,而并非教师一人预设和主宰的,这应该说是我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状态。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师语言上我也下了一番工夫,尤其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说理譬喻的句子,希望通过有限的课堂传达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当然,这之中肯定有不当之处,有些提法也是我的一己之见,借完成吉林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作业之机,将此课整理实录下来,以求教于方家。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