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的安排和部署及广东实验学校工作进度安排,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广东省教育厅教材教学研究室于2003年1月9日~1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联合召开了本项课题广东实验学校第四次工作会议。下面是本次会议的会议纪要。
一、会议内容:
2.观摹课与说课交流、技术交流;
3.专家报告;
4.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的课题实验工作。
二、参会人员:
汕头市潮阳一中:张泽雄 陈潮英 李先勋 江规华
中山市中山一中:李植荣 李湖南 郑军强
深圳市深圳中学:郭慧清 邓正德 魏显峰 郝 煜 李永平 刘克新
柯友生
深圳市翠园中学:衷敬高 刘人云 何志强 徐庆军 廖孝阳 彭军生
TI公司代表:梁志明 蓝 光
另有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深圳市罗湖区、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市龙岗区、东莞中学、东莞市教研室、顺德市一中等单位的领导与教师参加了会议。
三、会议议程:
1.1月9日下午,全体与会人员报到。
2.1月9日晚上召开了实验学校校长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如下:章建跃、徐 勇、吴新华、李植荣、陈宜强、刘云龙、崔殿云、张泽雄、李戬洋、徐庆军、郭慧清。
会议由徐勇教授主持。徐教授先谈了实验学校期末统一测试问题。他要求测试完成后,各校都要按时将成绩汇总报表交给课题组(特别是按统一格式的Excel电子文稿)。各实验学校测试后的试卷要先统一保管半年,以便实验分析 用。本次提供的学生与教师的实验问卷都要交上来,具体时间本次会议结束时再通知。广东省正准备2004年的高中全面课改,我们这个课题已经先行一步,希望大家把握这个机会,为今后的工作创造条件。
会上,章建跃博士介绍了全国开展本课题的基本情况,并就课题的重要意义作了进一步说明。使大家明确,本课题不仅是国家的“十?五”重点课题,而且是实验学校培养教师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课题要出成绩,是需要下大力气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题开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瓶颈是多数学生手里无信息技术工具,难以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技术。当然,也有教师没有很好地去使用信息技术。章博士还介绍了期末统一测试的问题,要求测试数据一定要真实,每个实验班级都要有测试分析报告,先学校汇总,然后全省汇总,最后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做全面分析报告。统一测试不做评比,主要是为实验提供分析数据,指导实验的正常开展。今后每个学期均由专家提供统一测试题。计算器进入高考考场是一种趋势,据说2003年就有三个省份数学答卷可以使用计算器。一个学期的实验下来,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会有很多体会,希望大家能进行总结,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实验中存在哪些问题,请大家多提意见。
各实验学校的领导在会上都作了发言。
翠园中学的刘云龙副校长说,翠园中学实验班级的信息技术工具已经解决,现有110多台TI-92PLUS图形计算器,三个电子教室供实验班级使用。实验教师的实验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实验的班级也体现出了技术带来的不同学习气氛。他还建议课题组要对课题加强宣传,希望扩大课题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课题。
红岭中学的崔殿云副校长说,红岭中学整个高一都在进行实验,本想用此课题带动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全面整合,但目前有困惑。还建议今后进行观摹课,最好是不要让学生到非本校的课室上课,大家都觉得这是今后应该充分注意的问题。
中山纪念中学的吴新华副校长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认识肯定有帮助,但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教师的认识与技术的掌握。学校已计划利用假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打算把信息技术工具借给学生。他提到现在高二学生就要分班,可能对实验开展不利,因为学校不是全部的学生参与实验。
中山一中的李植荣副校长说,学校对课题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虽然学校现在只有三个电脑教室,但已将其中一个专门用于课题实验。学校购置的TI已全部借给学生,老师与学生都对技术介入教学与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天河中学的陈宜强副校长说,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无可置疑。学校已把TI图形计算器借给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这是可行的。
3.1月10日上午,会议开幕及观摹课交流。
(1)8时10分,会议在深圳市翠园中学报告厅开幕。翠园中学校长衷敬高致开幕词。他首先欢迎来自广东兄弟学校的同行,然后介绍了翠园中学的历史、基本情况以及翠园中学对本项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情况。
翠园中学创办于1964年,初名“深圳镇职业中学”,1968年更名为“五七中学”,1979年改称“深圳市第二中学”,1985年定名为“深圳市翠园中学”至今。学校占地面积39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50平方米,绿地面积24800平方米,建有园林广场、文化广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为深圳市绿色学校。现任校长衷敬高是深圳市优秀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省级重点中学研修班学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副校长刘人云系深圳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副校长何智强为深圳市优秀教师。该校全体中层干部均由竞争上岗产生。
1994年至2002年,翠园中学连续8年被评为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连续五届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单位。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该校“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0年底,正式启动二次创业──创全国示范高中进程。
翠园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市前列,品牌形象闻名市内外。该校现已形成开放式德育、研究性学习、文学社团、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实验、343语文创新设计实验等五大品牌。该校文学社二年内在全国发表400余篇作品,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
2001年,该校确定“奠定学力,奠基人生”的办学宗旨和高素质现代深圳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标志着该校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该校确定以优质教育工程等七大工程为突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打造特色品牌,力争在全市首批进入全国示范高中行列。
该校高中现有39个教学班,高一年级14个班,高二年级12班,高三年级13个班。高一年级有4个班参加“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
(2)9时30分,翠园中学的周德山老师上公开课《用TI技术解决数列问题》。
(3)10时20分,红岭中学的蒋程忠老师上公开课《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
(4)11时15分,深圳中学的郭慧清老师上公开课《函数的应用》。
4.1月10日下午,专家报告。
(1)1时30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方明一老师作题为《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专题报告。方老师在报告中对“研究性学习”与“实习作业”作了全面介绍与比较,使与会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经历和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表现为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它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主张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是一堂课、二堂课的问题,它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课题确定阶段、社会调查与实践阶段、汇报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要注意应用性、实践性,要给学生以空间,要结合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充分重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同时,大家应该注意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研究性学习是必学内容,当然也是考试范围。
(2)3时20分,课题组负责人章建跃博士作题为《论数学教育的整体观》的专题报告。章博士的报告分以下五个部分:数学教育整体观;关于数学知识分类;数学“双基”、能力与素质;关于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阐述数学教育整体观的内涵时,章博士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理性精神作了分析,并揭示了它们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的关系。
在论述数学知识的分类时,章博士先论述了对数学“双基”的界定,然后分别从哲学(显性知识、缄默知识)、心理学(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数学教育(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分类。
并指出:哲学、自然科学关注的是知识的客观形态,知识的逻辑意义;心理学关注的是知识的主观表征,知识的心理意义;数学教育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客观形态和主观表征。
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反映认知心理学对知识内涵及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具有先进性,使数学知识的形式与功能达到统一,体现数学“概念二重性”的特点,对数学教学可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在从心理学角度论述程序性知识(一般领域的和特殊领域可自动化的和有控制的知识)时,章博士论证了下列观点:程序性知识中包含对认知行为的控制机制;数学思维策略不能离开数学知识而独立存在;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学习对数学认知结构发展作用不显著;概念性知识的掌握是准确、迅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掌握自动化程序性知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必备条件,数学中的程序性知识在自动化程度上应当有所差异,应当区分哪些程序性知识可以自动化,哪些则不能;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缓慢,需时较多,须接触不同复杂性的问题。在论述数学知识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时,章博士介绍了“知识的冰山模型”,并指出:数学知识为数学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数学能力的发展决定了一个人掌握数学知识的速度与质量;数学能力是素质在数学活动中的外化形式,素质诉诸于数学实践就表现为数学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现的素质对数学知识具有绝对性依赖关系,数学知识在人的整体素质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
谈到数学学习方式,章博士强调了改进学习方式的意义。学习是知与做相统一的主动行为,在主导原则下,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获取,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时,要关注激发兴趣、问题解决、数学应用、交流互动等国际经验和研究成果。学习方式的改进要求关注学习过程。
完整的学习过程应包含感知和观察问题情境、抽象和表述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推理变换或证明、对结果进行反思修正或推广以及应用等。数学学习过程的形态可分为归纳式与演绎式,教学应处理好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在论述数学能力的培养时,章博士谈到了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到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中来,而关键是保持数学思维水平,这些都依靠教师的教学设计。章博士以“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为例,说明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分清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捕捉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并分析了由“求简”所引发的思考:代数过程──整体化,减少中间步骤;几何过程──接通与“平几”、“三角”的联系。
章博士指出,认知要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教学的差异由教学任务决定,具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才能引发求知欲和高水平的数学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提问方式,在概念的本质、数学思想方法、知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要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是公认的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但数学的抽象往往从具体中得来,具体中蕴含许多本质的东西,学生想不到好的解决问题方法的主要原因是不考虑具体的例子
章博士的报告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四十五分,充分体现了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数学教育所具有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以及对课题实验老师的一片热忱与悉心指导。
5.1月11日上午,说课、技术交流及后段工作安排。
(1)8时10分开始,潮阳市一中的陈潮英老师、顺德市容山中学的叶建华老师、中山纪念中学的宋群老师、中山一中的李湖南、郑军强老师、广雅中学的周颖武老师、天河中学的陈杰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
(2)10时30分,郭慧清老师、蒋程忠老师、周德山老师对自己所上观摹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感作了介绍,章建跃博士对观摹课与说课作了简要评说。随后,对一些技术使用中的问题,大家进行了交流。
(3)从交流中,大家感觉到今后说课要注意改变形式,要多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表现给与演示。
(4)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注意摆正位置。不要因为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数学有了直观表达,而忽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训练。也就是要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既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6.后段工作安排:
(1)本学期期末全省九所实验学校的高一年级全部参加由课题组邀请专家提供试题的统一测试。各实验学校于2003年1月25日前,将测试成绩按课题组的要求提供Excel电子文稿及按班的成绩统计报表给省教研室徐勇老师,测试成绩的Excel电子文稿抄送郭慧清老师。
(2)随统一测试试题发下的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请各实验学校在统一测试完后,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与教师填好,统一收好后以校为单位于2003年1月25日前寄给省教研室徐勇老师。
(3)每位教师写出自己本学期的阶段性实验报告(除实验基本情况与体会外,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成功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上),并于2003年1月25日前将电子文稿寄郭慧清老师,以便课题组出册子。
(4)课题组的网页将于下学期期初建好,请各位实验教师关注此事。
(5)原计划本学期期末在广雅中学的工作会议取消,第五次工作会议拟下学期期初(2月底)在中山市中山一中召开。广雅中学承担工作会议的时间待定。
1.张振国、周德山,深圳市翠园中学,《利用TI技术解决数列问题》。
7.李湖南、郑军强,中山一中,《函数图象的平移》。
广东实验区领导小组
二OO三年一月十三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