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0日上午8:00,北京一中实验部五年级的同学们在教室里兴奋而又不安地等待着一场不寻常的期末数学考试的开始。本该作为考场的教室失去了应有的肃静,同学们几个一堆儿正在叽叽喳喳地说着,不时还翻开书本或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时,教师走进了教室,教室安静下来。教师宣布了考试要求:每组一张试卷,在试卷上写清班级、组别及小组全体成员姓名;每一大题选做其中一组小题,全组合作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20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阅卷,阅卷组负责给出成绩并签署全组同学姓名;被叫到的小组到贴有“数学考场”的教室进行口答测试及实践操作检查。 20分钟后,第一组同学走进了“数学考场”,首先见到的是坐在标有“考评组”标签桌子后面的本班同学;再环顾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各式的题目──有的标着“口答题”,有的标着“操作题”,有的标着“同学自命题”。除此之外,黑板上还醒目地写着这样两句话:“考试:主动求知的过程;考场:合作学习的乐园。”这时,考评组的一名同学手捧一个装有纸签的盒子走过来,热情地让同学们抽题。题目确定了,是一道口答题,全组同学马上进入状态,齐心协力、发扬团队精神开始研究攻克难题。准备时间到,考评组的另一位同学再次请同学们抽签,结果是那位抽到了“相信我自己”的同学在其他同学“我相信他”的目光鼓励下走上了讲台,代表全组同学完成这次口答测试。测试过程中,答题同学细心答题,小评委们认真倾听,偶尔还会提出小问题以征询更完备、更令人满意的答案,之后当场研究评出这一组同学共同拥有的考试成绩等级(优、良、及格、待及格)。 接下来,第二组、第三组……依次下来,有的组思维敏捷、语言表述流畅,直令小考官们为之拍手祝贺,有的组却被考官们追问得卡了壳、慌了手脚,还有的组近乎“离奇”的解题思路及高深莫测的语言表述,着实令考官们费了一番脑筋,还真把考官考住了……一场考试下来,被考的人减少了以往参加考试时惯有的紧张,第一次在考试时体验到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喜悦;考人的人在体会优越感的同时却平添了一种被考的压力。两天后,同学们再次走进原封没动的“数学考场”,开始了由同学们自己设计、主持、参与的考试讲评活动。一组原以为胜券在握却意外失手的同学,讲述了自己失败的过程及失利原因──没能发挥全组同学的积极性、配合不默契、没有合理地利用时间,之后正确地解答了那道难题,赢得了同学们赞赏的掌声。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拿到了一份考试成绩汇报单,上面记录了平时个人成绩和期末合作成绩两项内容。可同学们通过这次考试收获的又岂止是这份汇报单上的这几个优与良呢?我们知道:其实考试的分数与学生们将来的工作优劣没什么直接关系,通过考试激励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却远比分数更有意义得多。 我校在十年前开始尝试无人监考,这次的主体考试又试图在考试改革的道路上再前进一步。如何让考试具有一种主动快乐的形式,能够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意识,促进手脑协调互动,发挥一种实践创新精神,是倡导这次考试改革的主要出发点。 我们长久以来采用的那种凭一次考试、凭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做法,已屡屡显示出其不合理之处:首先,物理学中有一条“测不准原理”,想要凭一次的学力测验或智力测验来断定一个人的优劣,恐怕是不科学的;其次,由于竞争考试的导向,学生对知识、能力本身并不关心,而是关心如何完成答卷,这种考试的结果明显偏向于那些善于模仿记忆的学生,而对于全面发展或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则往往是不公平的;再次,择优的遴选方式,促激烈的竞争,造就了“尖子生”,同时也增加了学业失败和排斥现象,形成一种普遍的“心理恐慌”,于是即便学生们在选拔竞争中获胜,却在自身的人格发展上受损。基于此,我们的这次改革,首先是使考试形式发生了以下四个变化: ──变老师出题考学生、学生被动应试为学生出题考自己、主动地学习; ──变老师主考学生、“一言”定乾坤为学生参与考评、“群言”论短长; ──变一枝笔一份试卷、独自冥思苦想为口脑手并用、协作群策群力; ──变形式机械、内容有限的笔答试卷为题型丰富(口答、笔答、操作、选作)、灵活选答的试题库。 实质上,透过这种考试形式的改变,真正要做的是把考试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把被动的接受考试、单向的老师考学生、个体的知识回忆,变为主动参与、多向互动、内容全面的主体化综合考核,使考试成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创造过程。在这次为学生创设学会合作与学习的时空的开放式考试过程中,同组同学认真思索、热烈讨论、密切合作,尽管有的题答得不尽完善,但同学们始终兴趣盎然,的确使一向为学生所惧怕、紧张的考试因此而变得轻松、愉快了。倡导这次考试改革的教师们,在现场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观察着、思考着,偶尔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和点拨。考试结束后,教师们一起总结了这次改革的特点与失误。考试的特点: 趣味性──分组、确定答题者、确定考题都由抽签随机决定,加大了考试的难度,提高了考试的要求,但这种不同以往的考试形式却令学生感到情趣盎然,丝毫不感到厌烦。 合作性──答题者只有一个,且不知是谁,故每个学生都要做好答题准备,若没有互帮互学的合作精神,无法保证取得好成绩;题目有难度,解答时间又有限,若没有合作意识,不能调动全组同学的智慧共同参与,也无法保证取得好成绩。 综合性──考试科目是数学,考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以所考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为支点向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捕捉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都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 主体性──考试从命题到评判,由学生全程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教师充当了一个“导”的角色,把学生推上“演”的舞台,整个考试是寓考于教、寓教于考。 探究性──考试的过程即是小组同学展开探讨与研究的学习过程,使考试成为学习过程的延伸而不再只强调结果。 及时性──整个考试公开而又透明,学生错得明白,学得及时。 准确性──尽管是考试,但由于允许合作、补充和选择,所以学生不仅心态放松、平和,而且发挥正常,减少了失误的可能性。考试改革的效果:考试后,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全都认为“这么考挺不错的”。有个数学尖子生,这次却考砸了锅,在同学们鞭辟入里的分析后,他明白了自己的失误──原来是缺少合作意识,不会调动全组同学的智慧,共同参与解答──并欣然接受了不理想的考试结果。之后,他对这次考试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他说:“还是喜欢这么考,就像过节,每个人都有收获。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以后再改吧。”本来还担心:这么考会不会淹没好学生?他们会不会因不能充分展示自己而灰心沮丧?这下,可以令人释怀了。考试改革遗留的问题:考试改革一推出,《北京晚报》即惊呼:北京一中期末考试“乱了套”。确实“乱”,而且“乱”了近两个小时。尽管老师已经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酝酿和铺垫,并事先进行了较严密的部署,进行了倒计时的安排,但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学生自己出题、分组考试、学生考评这种考试模式,场面秩序乱了──同一时间出现了多中心的局面;阵脚方寸乱了──考试评价组的学生评委们尽管了解程序,但乍一变换角色一时不知该做什么:是该组织抽签、帮助选题,还是该开始考评,真有些手忙脚乱,当然后来好些了。看来,组织形式还有待改进与加强。 尽管这次考试有多处有待改进,但也具有显著优势:它更利于学生真实而又全面地展示自己,在展示过程中发现、提高自己。我想这也正是考试这一环节在学习全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起到的作用。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