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终身教育理论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中,教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藩篱,带来了新的教育和观念,对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教育内容、方法、教育的时间、空间和施教手段的巨大变化,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不可阻挡的推动作用。其影响,甚至远远超出教育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以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报告中称:"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情之",人们甚至认为,终身教育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终身教育思想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丰富和发展,1968年美国学者提出"学习社会"的主张,强调建立"以社会成员充分发展自己能力为目标的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日与明日》中强调"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强调教育不分阶层,没有特权、不是专利品,教育属于每个人一生所有。在社会中,每个机构均负有教育的职责,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机会。学习社会是要动员所有机构、每个成员都参与教育和学习。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关心",发表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为决策者面向未来进行教育体系改革,系统地设计和编纂教育内容提供了案例和建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无止境──未来的挑战》等报告,提出人类的智慧和财富深深蕴藏在每个人的潜能中,必须终生学习加以挖掘;学习是开发人类潜能和财富的关键途径,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一把钥匙,提出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也是终身教育的四大课题,又提出建立"无边界教育制度(学习制度)"等。 1995年,欧盟会员国联合发表(教与学,迈向学习社会)报告,并确定1996年为"欧洲终身教育年",提出以建立学习社会为共同努力目标。 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发表《汉堡宣言》,强调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里约热内卢会议(1992年)的议题是环境保护,主要战略是改进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的认识,促使公民更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关于人口问题的开罗会议(1994年)强调了教育与人口问题的联系,并特别强调了确保在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在受教育方面男女平等的必要性。北京会议再次强调了确保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极端必要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保障妇女和女青少年有同等机会进入各级教育和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哥本哈根社会问题高峰会议(1995年)将教育和学习确定为战胜贫困和克服排斥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关于人类住区问题的伊斯坦布尔会议强调指出教育是改善城市和社区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在罗马举行的粮食问题高峰会议承认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教育,对于在每年丧失数百万公顷可耕土地的地球上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总之,不论议程是什么,国际社会的领导人都期待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提供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 二、我国终身教育的提出和背景 1.历史的沿革 业余教育。在职干部教育。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 工农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发布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重点; 成人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成人教育"。文中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这是国家第一次颁布成人教育工作的决定。 终身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生)教育"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11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结论。1949年以来,从业余教育、社会教育、工农教育发展到正式提出成人教育,经历了近40年,由成人教育发展到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经历了10年,共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年代。 2.背景分析 经济是教育改革的基础。1949年,中国的经济、教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当时社会总产值仅有550多亿元。所以建国以后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对工人、农民、在职干部和其他各行业劳动者的教育任务是紧迫的。工农、业余教育此时也就成了新中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使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经济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从1978年到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增加到8989.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到855元。此时人们已认识到"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成人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到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达57277.3亿元,人均达4754元。从1985年一1995年,经济快速增长,成人教育迅猛发展,终身教育成为现实课题。 改革开放是巨大的促进力。改革开放带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设备和工艺,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需要成人教育大力发展以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同时,也带来了新文化,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正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 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机制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劳动力市场产生、发育和成长,就业竞争促进人才培训市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和人口流动加快。 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时间增加,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需要增大。老龄人口已超过10%,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教育需求扩大。 三、我国终身教育现状评估 1.终身教育发展有一定基础。政府、教育部门已有正式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人教育有了巨大发展,从城市到农村有相当基础的成人教育机构;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老年教育提上日程。 2.终身教育发展仍有相当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终身教育仍是"新生儿" 政府有目标,但没有规划、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国家教育部门没有专门机构来指导、推进、实施终身教育的发展。 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政府、教育部门及其他部门仍是一部分人有较充分的认识;相当多的人还把它作为一种口号"文章中的装饰",至于广大社会成员的理念、悟性就更显不够。 整个教育体制、结构一直到教育内容、方式,教师的水平等按终身教育思想要求和实施还有很大距离。 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民尚未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基本教育要求。谋生和改善经济生活水平仍是第一需要,难以从收入中开支终身教育的费用,经济发展水平仍制约终身教育的发展。 成人教育仍在发展阶段,即使北京、上海、发达地区成人教育也仍未达到成熟阶段;成人教育偏离其本质功能,仍认为或仍以经济功能为主,没有全面转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政府财政投入维持国民基本教育水平仍有巨大困难,难以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有支持;没有一批经过高等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专业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土从事研究、教育、组织、管理等工作;社会的终身教育理论、科研、教学、组织、管理水平都很低。 四、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持 首先,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加快。党的十三大又确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我们还面临着世贸总协定的压力、面临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挑战。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造周期""知识更新周期""知识物化周?quot;越来越短,全体社会成员面临不断需要接受教育和不断进行学习的巨大压力。 第三,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终身教育。为加快法治化进程,我们必须抓紧制订一系列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法规,完善立法体系,这就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国际通用的法律条规。除立法与执法外,还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民主法制的观念和意识,这是实现"以法治国"目标的基础。此外,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求国民具有相应的文化层次,以适应参政、议政和实施政治监督的需要。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终身教育。我国仍面临着强大的人口压力,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迅速增长,为保证至2050年实现人口负增长,本世纪内解决8000万人口的脱贫和365个特困县的摘帽问题;也为了给当代和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解决环境污染、江河水患、植被破坏、饮水、酸雨控制等问题,均需人口教育、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的支持。为解决日益增高的失业率问题,更应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第五,现代化社会精神文化发展需要终身教育。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一直包括"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容。然而,改革开放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之后,我们也面临西方文化糟粕的侵袭;由?quot;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一些封建、迷信的沉滓也在重新泛起,吸毒、卖淫、赌博、迷信、暴力、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丑恶现象触目惊心。我国数千年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遗产如何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如何有选择地吸收、为我所用,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对全体公民的教育来加以实现。 第六,我国基础教育留下的缺口更需要终身教育作为补偿。由于经济基础的相对薄弱以及文革十年的干扰破坏,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和学龄期教育仍存在着诸多的"先天不足"。如我国的成人文盲率仍高达17%,在亚洲属中等偏下水平;小学入学率为98.9%和初中入学率为94.3%,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为50.7%,即有一半初中毕业生进不了高一级中学学习。18至22岁大学入学率为7%,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5岁以上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为3%,发达国家为20%,由于长期遏制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10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仅高于越南、老挝、柬埔寨、.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六个国家,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素质提高还需要较长的历史时期,既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也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众所周知,发展教育特别是政府办学需要较大的投入,教育的投入尚难达到理想状态。1991年至1995年国家教育经费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02%、2.94%、2.76%、2.52%、2.46%,令人遗憾地呈下降趋势。实际上,我们是用占世界教育经费2%的投入维持着占世界受教育人口25%的教育活动。 五、实行成人教育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保证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成人教育的发展、成熟是产生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成人教育制度的完善又以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提高为基础c其原因是由成人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成人教育制度是在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或者说,改革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和制度,是建立并实施成人教育制度的必要前提。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后,经过20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是在不断地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束缚中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不对传统学校教育制度进行变革,就形成不了、建立不了成人教育制度。20世纪后半叶,国际社会提出了很多极其重要的教育新思想。20世纪60至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明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学会关心》《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重要报告,直至近期,提出建立"无边界教育制度(学习制度)。"这一系列重要著作和思想观念远远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成人教育制度及其理论的形成、充实、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成人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体制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它教育制度不可替代的部分;而且,它对于优化和完善整体教育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具活力、最具变革精神的一种教育制度。可以说,成人教育制度是推动整个教育制度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成人教育制度在把人人具有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为人人具有平等的接受教育机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人教育制度应是最大限度体现"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的一项制度;也是最有效最充分实施"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的一项制度。 4.成人教育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终身教育思想。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历程,从不自觉到自觉,终于认识了教育在传递前辈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而终身教育思想,又使教育突破学龄期的限制,成为伴随从生命诞生到生命终止的活动,把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与人的生活、生产活动紧密地联系、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使教育的效力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切教育制度必须贯彻实施的一个思想。面向21世纪,终身教育已成为迈向光明之路的一盏明灯。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被人们的普遍接受与终身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和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它不仅适应人们工作和职业变化的需要,而且在铸造人格,发挥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成人教育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教育,集中体现了终身教育所具有的内涵,它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正是建立在终身教育思想基础上。 5.成人教育制度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基本任务。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开发人的能力和潜能。因此成人教育制度要把开发人的能力和潜能作为基本任务。 6.成人教育制度重要标志是开放性和多样化。成人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组成部分应遵循教育一般的。共同的规律;但同时,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它又必须不断总结、完善成人教育自身具有的规律和特征,这是其它教育规律不能替代的,因而也是成人教育必须遵循的。 7.社会变革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成人教育制度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的原动力。8.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即实现学习社会化,或者说社会学习化,是实行成人教育制度的奋斗目标。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必须突破传统学校教育思想的束缚,必须大力改革传统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有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存在和发展。其中特别在"质量观"、办学模式。招生、考试、教学评价、社会承认等一系列问题要突破束缚。 六、实施终身教育的目标和政策 1.在达到下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终身教育才具备发展的条件:国家教育经济占GDP4%以上;地区社会发展达到人均2,500美元以上;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文盲率8%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以上;大学入学率20%以上;有一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学上、硕士、博土。 2.国家有立法并有相应法规、政策和制度。 3.政府确认终身教育是自己的职责,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规划中,保障对终身教育的基建和财政投入,有指导、管理、推广、实施的部门。 4.社区建有终身教育中心(机构),提供教育课程、培训、咨询服务、交流合作、研究开发,中心管理层由具有学位的成人教育人员管理。 5.使终身教育思想体系融合在整体的教育体系之中,要全方位的用终身教育思想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结构,课程体系;真正建立起开放性,多样性的教育体制,使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使教育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教育机会落到实处。 6.社会各种组织都在开展教育学习活动,为终身教育服务,成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层单位,社会终身教育中介组织蓬勃发展。 7.社会成员、社区公民普遍认同终身教育必要性、重要性,有自觉要求,公民的教育需求(从内容到方式方法没有时空限制)能基本得到满足。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可从家庭(或社区终身教育中心)的电脑和网络上得到所需的教育课程。 8.可行的、有效的评估和监督制度,使终身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