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境界
如果说自由是一个价值取向、一个追求的话,而自然是表明它的合理性,那么境界就是其预期达到的目的。它为自由提供了空间的大小、程度、层面、方式,规定着自由的性质。关于境界,各家有不同的说法。[42]为了避免主观上的臆断,我们还是将问题还原到历史陈述本身,从这中间找出回答。
境界,在其基本的意义上来看,就是某种际界、境地,佛道教对此没有多大的分歧,而且它所反映的基本事实是理智所面对的那个客观现象世界。成玄英说:“夫知必对境,非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知亦待夺无常。唯当境知两忘,能所双绝者,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患也已。”[43]“知”指有认知能力的理智,“能”指理智的能力;“境”指理智认知的对象,“所”指理智的能力欲施展的场所。这是说,认知对象的不确定性,招致了认知活动及其结果的不可靠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超越这两者本身,既不有赖于现象,也不满足这相对的、将有变的理智与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境界不是个主观的问题,而是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对象。只是俗人看不出这种对象与主体的不确定与不真实性,只有“玄悟之人”能够知万境虚幻,能够“心境两空,物我双幻”。[44]然而,主观与客观的对应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离了主观,客观便没有了它自身,因为它得不到肯定,没有进入对象范围的存在只能是无意义的。同样,超越这两者的生命冲动,又预演了重构两者新型关系的可能性。
这新型关系,就是所要追求的境界。世俗的对象界无须追索就能得到,如同睁开眼睛就看到,伸出手就能触到,周围的现象界对于人来说,似乎是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一样,它现成地摆在人的面前,人会使用它,却不会满足它。改变世界是一回事,不改变它,而另外构造一个世界,则是另一回事。成玄英所追求的正是这“另一回事”。他所说的“六合以内”为现象界,“六合以内,谓苍生所禀之性分。夫云云取舍,皆起妄情,寻责根源,并同虚有。”[45]“六合以外”则是超现象界,“六合之外,谓众生性分之表,重玄至道之乡也。夫玄宗罔象,出四句之端;妙理希夷,超六合之外。既非神口所辩,所以存而不论也。”[46]”六合即上下四方的空间,“超六合之外”虽在六合空间之外,它表示的仍然是空间观念,只是这个空间不是现实可感的,它是超越的结果,是超越者所寄寓的世界。你可以说这个空间是想象的,是非现实的,却不可以说它是不真实的,在成玄英看来,它比现实更真实,反倒是现实的现象界不真实。这里存在一个现实与真实的差异。按照习惯思维,我们说只有现实的才是真实的,之所以是真实的,在于它是感觉和理智所能够把握的。这实际上是以现实性来界定真实性,但问题是真实性的论域远远大于现实性。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现实性非常有限,而存在的真实性则是无限的,我们只能说现实性是已经证实了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总是依据经验和实践来证实,对于未被证实的真实,至多我们只能说“存而不论”,不可以说它不真实。当然,成玄英所孜孜追求的“重玄至道之乡”,其本身不是可以证实的,在世俗与超世俗之间永远存在着断裂,如果欲以世俗的观点来证实超世俗世界,只是徒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描述来了解这个世界。因为描述寄寓了描述者的想象与意图,能够表现出某些特征,尽管描述者总是把描述对象说得极其隐晦不明。对于这个超越的境界,成玄英还有多种说法,如“重玄之域”:“三绝之外,道之根本,所谓重玄之域,众妙之门,意亦难得而差言之矣。”[47]又如“重妙之境”:“既残三王,又毁五帝,遽庐咸尽,刍狗不陈,忘筌忘蹄,物我冥极,然后始可与论重妙之境,议道德之遐也。”[48]再如“自然之境”:“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达道之人,虚怀不执,故能和是于无是,同非于无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乡,休心乎自然之境也。”[49]这些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境界,即超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乃是“无限域”。无限,在于对有限的超越,突破任何的限制和界定,从而没有是非困惑,没有贵贱等份,人人按照? 约旱谋灸芩敢獾姆绞缴睢U饧词潜掀渲丈非蟮亩韵螅腔竦媒馔训娜说淖杂芍纭W魑韵蠡说木辰纾筒淮看馐且桓鲆庖寤蚓裥缘模浅降木袼杂Φ哪歉隹凸凼澜纾瞧浒捕僦Γ运皇窍质档目占洌哂锌占湫浴5牵辰缢溆锌凸坌裕词侵鞴鄄斡氲慕峁侵鞴凼澜绾涂凸凼澜绻餐钩闪怂肟酥鞴劬窕疃阄薹私饩辰缥巍T谡飧鲆庖迳纤稻辰缡侵骺汀⑻烊撕弦唬幸欢ǖ牡览怼5牵弦槐旧聿皇蔷辰纾侵骺汀⑻烊撕弦换岵鼍辰缋矗皇呛弦坏幕疃墙峁R坏┧魑桓鼋峁氏殖隼矗褪且桓鍪澜纾桓鼍车兀胗牙枷壬档摹疤斓鼐辰纭奔创恕U怯捎诰辰缬姓庋男灾剩识尚⑺怠胺凑招脑矗醇谰场保琜50]即境界从内心浮现。
以上是根据构造境界的过程来说的,但是境界不是唯一的,不仅有层次高低的区别,甚至也人人相异。人人相异,是因为人人都能构造境界,造境界者言人人殊,如艺术境界,道德境界等。境界之有层次的高低,是因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程度与范围有不同,“蓬心”所见的境界与“游乎四海”之心所见境界迥异,所谓“境有大小,智有明暗”[51]。对于宗教来说,境界虽然是从内心浮现,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境界就是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就处在什么样的境界里,如同有俗界与仙界的区别一样。对于成玄英来说,超世俗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所谓“道者,可通之境”。[52]从而,得道入道就是进入道的境界,道构成了具无限空间性质的生活世界,“夫道无不在,所在皆无,荡然无际,有何封域也”。[53]如何进入这个生活世界?成玄英给出的路径是反复出离自身,他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隐,是非息而妙理全矣。”[54]他所说的忘筌忘蹄、物我冥极、双遣三绝、空有双照,都是出离自身的方法。越是能够将自己的意识出离得干净,就越可能进入这个超世俗的世界,因为出离的过程即是脱离世俗生活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境界也是一个超出自我意识的客观境界。从成玄英所描绘的来看,进入这个境界即得妙理之全,能够“通鉴”、“玄鉴”,即能够澄明、照亮,所谓“悬镜高堂,物来斯照”。[55]同时,这个境界又是玄远而幽深的,所谓“重玄”,即是“玄玄”,它如同清潭碧水,透亮而不见底;又如同浩空天穹,极目而不见际。虽然成玄英将世俗的和超世俗的境界做了严格的区分,但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无关系,相反,他认为得道进入无限域,不是遗弃有限域,而是进出自如,不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即事物而能超事物,他说:“悟于至理,故均彼我,涉于世事,无亲疏也。”[56]超越,在这里意味着人自身起了变化,看问题的眼光和态度不同了,从而彼我、是非、亲疏等固定的界限也起了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