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翻开语文书,就如同走进了生活的“万花筒”:历史会跟你“对语”,自然会向你“招手”,景观会使你“入迷”,情致会让你“亢奋”;语文中不但有“常识”,有“体育”,有“音乐”,有“美术”,甚至还有“数学”。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丁培忠老师说:“作为自然教材的《益虫和害虫》完全可以编入语文课本,作为社会课本教材的《买东西的学问》也可以编入语文课本,甚至作为数学教材的《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也有编入语文课本的资格。”这充分说明了语文的“综合性”特点。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整体素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发挥语文的“综合性”,进行有效的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 纵向迁移,促理解
即采用理一理、调一调、联一联等方法重新组合课文。这种组合,可以把相关题材,相同体裁的课文集中在一起学,也可以把风格相似、主旨相近的课文合在一起读,还可以把同一作者、同一背景的课文摆在一起研究。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为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们对总理依依不舍的深情,我引导学生重温了《一个降落伞包》中那个关心少年儿童、慈祥和善的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中的忘我工作到天明的好总理,《为中华之崛起》中的那个年轻、进取、壮志成城的热血青年……学生在重新认识了一个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总理后,怎能不产生敬仰、爱戴之情?怎能体会不到首都人民对总理的一往情深?可想而知,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效果,学生动情地朗读便是最好的明证。
再如学习《第一场雪》可以和《瑞雪》、《雪被子》、《雪娃娃》“联姻”,使学生对雪花进一步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更懂得雪对农作物的影响与帮助。
同一学科之间的这种迁移,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亦能使所学文章之间的条理更清楚,对所学知识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养成归类综合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是大有益处的。
2. 横向迁移,促发展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说:“语文学科尽管依然作为一独立学科设置,但作为语文教师不能自我封闭于本学科框架之内。各科教师需要确立‘学科群’的观念。软化学科界限,倡导合科教学,促进学科之间的沟通,对话和合作,这样,最终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从内容上讲,可以“辐射”于多门学科,这种辐射性,为学科之间的迁移整合教育提供了契机。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契机,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如《月光曲》《二泉映月》两篇课文,均写了乐曲的创作过程,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意境,升华情感,我将音乐教学引入了语文课堂。当音乐开始响起,由舒缓渐趋高昂、激越时,学生一下子体会到了《月光曲》的曲调变化,领会了朗读的节奏与变化。
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一段动情的叙述之后,音乐响起,琴声时而委婉连绵,时而升腾跌宕,时而舒缓、恬静,时而起伏、激荡,那如歌如泣的乐曲声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不仅品味出曲调的优美婉转,更从中体会到了阿炳的不幸与坚强,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成熟了许多。
除此之外,语文还能与美术、体育、思想品德、数学等课整合,如《一滴水的启示》便可以与思想品德课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持之以恒的重要,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走向奥运》可以与体育课相联系,《学画》可以与美术课整合……
3. 纵横交错,促提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语文的学习不限于课堂和课本,社会、家庭、现实生活中都有取之不尽的语文素材,也都能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为此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
如学习了《翠鸟》、《燕子》、《鸬鹚》等描写动物的课文后,除可让学生课外积累描写动物的篇章之外,亦可让学生动手出一期手抄报“动物天地”,让学生将所了解、熟知的动物知识介绍出来,这不仅加深了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绘画、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谓一石数鸟。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归类,如写景的、抒情的、比喻的、夸张的……既培养了学生语文积累的能力,更使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美学鉴赏力,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教材,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使各学科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