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奖励机制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
学校教育是人数众多、内容复杂的社会劳动,学校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教师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部分,这是因为:
第一,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在思想观念上,行使教育管理权力的人,应该把教师看成是办学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资源,教师的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的调动、运用和发挥,可以转化为较高的办学效益。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管理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教师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动态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内容,而以教师管理最为活跃,因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同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对校长来说,他是受管理者;对学生来说,他是领导者、组织者;对财、物等方面,他又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对教育教学制度、法规,他又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教师在学校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既是科学、严格的,又是灵活、动态的。
2. 加强教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心议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管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认识上、见解上还不完全统一,但我国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对二十一世纪世界人才竞争的挑战有目共睹,对我国基础教育面向未来的世界性竞争必须进行改革是有共识的。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提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美国制订了教育改革的2061计划,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在修订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国家教委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发展战略,正是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负责,素质教育的使命是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自己,成为真正的、完整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成为能塑造自我发展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自己的思维、创造能力,成为有竞争意识和能力的人;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提高社会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能融于社会发展的人。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越来越依附于整个社会,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主要推动者是广大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有着直接关连。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使全体受教育者都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同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由于任何学校和教育机构,育人方向和课程思想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执行教育方针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使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与国家现行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应具备的素质相一致,才能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加强教师管理的关键是确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由于教师的管理是对人的动态管理,人的自然因素就要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它的核心就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决定因素很多,有社会地位、工资待遇、领导重视、学生认可、人际关系、工作实效等等。但随着教育法制化的完善和教育科学体系的确立,评价和奖励机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评价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结果的鉴定,奖励又是评价的结果。根据教育评价原理,教师工作评价是指参与教育工作的人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为对象,根据教师工作的目标和统一的标准,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现状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和估价,比较并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及作用的价值判断过程。奖励是一种激励和促进的办法,不同内容的奖励以不同程度的评价为基础。
由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尊师重教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教师的清贫乐道有长期的历史传统,重理想、重情感、重名誉、重成就可以说是教师群体的思想特点。这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决定了对教师评价的复杂性,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当前在评价、奖励制度上最大的不足是就考试分数评价的比重过大,有的地方甚至把它当成对教师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直接导致了教育功利思想和教育的短期行为,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危害不浅。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在现代学校的教师管理中就起了关键作用。其表现在:
第一,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奖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导向。"应试教育"的评价只重考试结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率"的追求。而适应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应导向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按教育法规和规律办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二,激励作用。以科学评价为基础的奖励可在不同的程度上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使教师长时期维持工作的兴奋状态,以便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有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人们都有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机会。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表彰、奖励,能够激发教师争先进、超他人的欲望和情绪,这种欲望和情绪只要引导得当,可促使教师身心长时期处在亢奋状态,促使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敏锐,困难得到克服,潜能得到发挥,创造力得到增强,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工作氛围。
第三,检查作用。评价过程是分析和检查过程,科学的评价能够客观地衡量教师实际业务水平与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应达到的业务水平之间的差距,促使教师不断缩小差距,从而得到提高。
第四,鉴定作用。鉴定实际上是对教师的工作水平合格与否进行评定,用一定的水平等级去鉴别一个教师的工作水平是否达到某种标准和程度,通过科学的综合评价,得出教师工作标准和程度的等级结论,是对教师进行表彰、职称评定、职务聘任以及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从而避免了教师管理中人为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指导、决策,使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评价、奖励机制必将不断完善,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与奖励制度
1. 建立教师工作综合质量的评价制度
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在于树立教师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通过按照客观标准对教师工作质量作出定性定量的等级认定,引导教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聘任教师、表彰或惩罚教师、晋升职称、发放工资奖金的主要依据。近十年来,随着我们对评价目的、意义的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评价的内容逐步明确,评价的方法逐步规范,评价的指针体系逐步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我们逐步明确了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要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尤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要,在很多评价中采取了师德和依法施教的一票否决,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犯师德和违犯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
在评价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照教师工作的各项内容及标准,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价值判断,我们常用的方式是教师的自我总结汇报。我们每学期都进行"教师述职考核",这是一项常规性的自我评价。另外,在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和获得某些荣誉称号时,也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是被评者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同事、同行教师之间的评价,常用座谈、随访、填写调查表的办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是以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权利和意志为前提。培养教师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自己,为领导的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二,行政检查评价。行政检查评价是校长或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规要求对教师进行评价。这项评价可定期,如每学期或学年,校长和有关部门要在教师考核表上签署意见;也可不定期,如一项工作结束后,校长和有关部门做出工作总结和鉴定。行政检查评价是学校对教师工作最经常的评价。由于这一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法规的依据,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要注意把评价意见转达给教师并听取教师本人的意见。第三,督导评价和视导评价。督导评价是政府督学部门依法对学校工作的全面或专项评价,其中包括对教师的评价。视导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业务处(科)室依照有关法规要求,按计划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检查的评价。视导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听课,看主题教育活动,检查有关材料,座谈等方式,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具有指导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多年来,我们坚持了督导、视导结合的评价模式,视导是经常性的,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评价一般是形成性评价,旨在指导学校和教师发扬成绩,及时调整薄弱环节,改进不足。督导一般三年进行一次,是对学校和教师工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第四,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为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广泛性,我区近几年十分重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很多学校定期请学生和家长填写对教各师方面工作是否满意的测评或调查表,或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这种评价直接来自教育对象,对校长评价教师工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曾有一位教师,学校年终考核情况一般,但学生对这位教师大加赞扬。经调查,这位教师坚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得到学生的爱戴。学校领导及时调整评价结果,将这位老师的年终考核标准定为优秀。97年上半年,西城区教育局还别开生面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这次参加评选的人全部是家长。教育局将各校家长评出的好老师材料集中,组织了上百人的集中评价组,最后评选出"十杰教师",谁是好老师,家长说了算,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评价标准上,几年来,我们重视各种教师工作评价指针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目前,我区有比较完善的"中小学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指针体系",有比较完善的"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针体系",有"班主任工作评价指针体系",有"青年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指针体系",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价指针体系"。这些体系基本含盖了我区所有教师的各方面工作。目前,这些指针系仍在不断完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不断增强。
2. 发挥奖励机制的激励、促进作用
我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对各方面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十几年来,西城区教育局及所属学校十分重视对教师的表彰和奖励,把奖励制度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确定了各方面、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并使其不断规范化。
奖励制度的基础是评价。我们各项表彰和奖励都是建立在评价基础之上的,每确定一项奖励,就要有专项评价或综合性评价的某些内容为依据。
我们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工作大致有几种方式:
荣誉性奖励。市、区人民政府、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在教育教学及改革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荣誉性奖励。比如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的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园丁、模范班主任等等。从80年代到96年,我区有43名教师、一个教师集体获得国家级的表彰、奖励;有21名教师和5个教师集体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有704名教师、22个教师集体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集体的荣誉称号;有6154人次的教师和1864组次的教师集体获得西城区优秀教师、优秀园丁、先进集体的表彰、奖励。其中,区一级的奖励每年进行一次,经过学校评价、推选,教育局审核批准,由于表彰、奖励面大,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评价性奖励。学校对于在学期、学年,甚至一个阶段,一个方面的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的终结性奖励。由于这种奖励是在总结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且奖励结果一般与经济挂 ,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具有直接的鼓励和导向作用。西城区各校每学期、每学年都要在教师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表彰、奖励,这些奖励在我区各校已经形成常规。
责任性奖励。某些表彰、奖励,在教师享受荣誉称号及相关待遇期间,还明文规定负有一些特殊的责任。荣誉、待遇和责任密切挂 ,这是我们近年来为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而大力采用的办法。过去,全国采用的办法是评特级教师,1979年恢复到1994年,我区共评定特级教师66个,这是我区的名师群体和各科业务尖子。但特级教师人数有限,比例只占我区教师总数的千分之几,且年龄偏大。79年以来评的特级教师有三分之二已经退休,因此,他们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区教育局从1995年开始,在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之间,建立了一个阶梯,设"学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学科带头人"通过自己申报,学校评价后推荐,教育局审批的程序,95年和96年共评出我区第一批"学科带头人"465人。"学科带头人"享受荣誉称号和每月津贴,他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按规定担负培养中青年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究、承担科研课题、承担教学改革实验等任务,教育局每三年要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一次认定和表彰。此外,很多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也属于此类奖励。
对青年教师的奖励。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21世纪教育的发展,抓住青年教师,就把握了教育发展的主动权。由于文革的影响,我区40-50岁年龄的教师有一个明显断层,这个年龄层的人数比例少,学历合格率低,教育发展的要求使我们必须要把精力放在青年教师身上。目前我区青年教师比例已经占到了教师总数的40%,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材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区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于1992──93学年,对青年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化,确立了青年教师"希望杯"奖励制度,每年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符合一定条件的青年教师授予"希望杯"奖励,其中最优秀者将享受浮动一级工资的待遇。为鼓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教育教学成绩比较突出,又没有得到"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授予"优秀青年教师"称号。93-96年四年中,我区获得"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有286人,其中42人获浮动一级工资的奖励,获"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745人。这些获奖尤其是获"希望杯"奖励的青年教师多数专业思想稳定,成为各校各学科教学骨干,有些人已经被评为高级教师或成为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鼓励,除奖励工作制度化之外,为青年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搭建发展成才的阶梯也是十分重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一是小学教师"金秋杯"教学邀请赛,每年秋天,通过"打擂"形式的课堂教学展示,评出"金秋杯"得主,进行表彰、奖励;二是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用学校、协作片、全区逐层进行教学评优课方式,每两年一次评出"优秀课"奖;三是中学青年教师"主题班会展评",每两年一次由学校推荐青年教师进行组织召开主题班会的竞赛,评出"优秀主题班会"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育人工作。这些评优、奖励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才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我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李烈、翟京华都是从评选一节优秀课的"小成功"走向"大成功",她们如今都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成为全国知名的教师。八中的汪艳,战胜了多少次外资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今年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取了全国外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社会性奖励。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基金组织捐助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用社会组织和个人资金对教师进行奖励已经成为表彰、奖励教师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上海施乐公司在北京四中设立"施乐奖教金",香港实业家胡楚南先生在北京市中学系统设立的"教育成果奖",美国惠普公司中国分公司设立的"中学教育管理奖",都是北京市有影响的奖励。
三、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1. 加强评价、奖励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我国的教育已经走上全面法制化的轨道。《教师法》中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表彰奖励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法对教师进行工作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目前在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励的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发生,主要表现在评价、奖励的随意性。有的地方和学校各种评价过多,使得教师穷于应付,奖励过滥,使得奖励达不到促进和激励的效果。有的地方和学校评价条件和指针陈旧、零乱,缺乏规范化和对现代化教育的体现,更有的评价和奖励人为的主观意识影响太大,也影响了评价、奖励的效果。评价、奖励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的中心是任何评价和奖励应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来进行的,评价、奖励要制度化,避免随意倾向,评价条件、指针体系、操作程序要规范化,避免不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2. 注意评价、奖励的民主原则
法制与民主是相辅相承的,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发扬民主,发扬民主也促进了法制化建设。评价、奖励的民主原则主要表现在:评价开展前的民主动员,使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指针体系及要求;评价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要尊重教师自评的意见,认真参考他评的意见;决策中的民主意识,决策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产生,领导决策一般不能违背大多数教师的意见;评价后的民主反馈。我们在评价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一些评价奖励过程中,少数校长,甚至教育行政部门的个别领导长官意识太强,不相信群众的判断取向,不按评价的科学性办事,以自己的喜怒好恶为评价标准。这种违背民主原则的做法是教师管理中的大忌。
3. 克服"应试教育"在评价、奖励中的负作用
"应试教育"在评价、奖励中的负作用主要表现在把考试结果做为评价教师的目标,把考试分数做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把考试各种"率"做为奖励教师的唯一依据。以"应试教育"模式来评价、奖励教师,结果是影响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特长为代价,换取卷面高分。教师为了分数可以违背教学规律,可以忽略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对教学改革不屑一顾,盲目加班加点,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了"应试教育"的特点及危害。但应该看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还有巨大的惯性,不少学校的校长、教师一方面批判"应试教育",一方面又不知除考分之外应怎样评价教师工作,于是又走上以分数衡量教师全面工作的"应试教育"的评价老路。这些问题在现代教育评价中如不认真研究和改进,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进,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就无从谈起。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