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繁體
郑重申明:本频道内容均由中国高中生网(www.gzs.cn)友情提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频道总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 -> 资讯园地 -> 最新资讯 ->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郑重申明:
本频道内容均由中国高中生网(
www.gzs.cn)友情提供!

太岁头上动刀多年仍是谜 多种物质组成

佚名  羊城晚报  2006-6-3 2:56:29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眼下,中山大生命科院的专家正对一个来自内蒙古的不明“怪物”进身份鉴定——

  200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民张永平在推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石头状的“怪物”,它既没鼻子也没眼睛,摸上去感觉像团肉;它不会因高温而腐烂,也不会因低温而僵硬;它一天天不断长大,身上的“伤口”也可自动愈合。更奇怪的是,有人喝了浸泡过它的水后,困扰了多年的头痛病竟然消失了。人们开始对这个“怪物”进各种揣测,有人说它就是传说中的“太岁”;有人说它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

  一年后的今天,内蒙古方面将这个疑似“太岁”的切片样本邮寄到了中山大生命科院,该院的施苏华教授等专家将通过先进的遗传系统类技术给其验明正身。

  这个“怪物”究竟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为何物?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山大、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权威专家。

  本报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关注“太岁”,当时一些专家的看法到现在仍是“太岁”研究的主流声音。

  背景链接

  《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太岁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等。晋代著名者郭璞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作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经上品”,具有“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的特点。

  另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

  1 正在为“太岁”验DNA 极有科研价值,可能对人类生命科研究有帮助.

  几经周折,记者昨日下午在中山大生命科院的实验室里拜访了负责这次样本析研究的施苏华教授。尽管施教授称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愿就此过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她还是透露了一些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施教授说,目前可以初步肯定这个“怪物”就是“太岁”。而中大生命科院实验室对“太岁”身份的鉴定工作,只是众多纷繁的“太岁”研究工作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她和她的研究生目前正利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对这个样品的子系统、类定位等方面进实验研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参数去找出该物质的DNA序列,然后根据基因析的结果,看看它属哪类物质,或者与哪类物质比较接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太岁”样本的切片已成了实验室里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此刻它在先进的实验仪器中接受着各种数据析。“太岁”切片样本从内蒙送至广州研究已有几个月了,但让施教授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东西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她说:“从目前的研究看,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组成‘太岁’的物质不止一种。”而具体是何物质组成,施教授则未予透露。她说,“谜底”必须在所有实验完成后才能出报告。

  不过施教授也表示,关于“太岁”的研究从科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因为据说“太岁”能自己生长,而且繁殖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因此关于其生物能量来源等问题就很有科研价值。如果这些难题能一一破译,说不定将来会对人类生命科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2 基本肯定是黏菌群复合体,有专家大胆推测可能是一切动物的祖先

  本报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科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研究员。对于这次内蒙古又发现疑似“太岁”的物体,李泰辉研究员的第一反应是“并不奇怪”。他说,从古到今有关发现“太岁”的消息就不断传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地就先后有报道。李泰辉说,无论是民间还是科界,都一直对“太岁”大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北京、吉林、陕西等地的科家已纷纷展开对“太岁”的研究。

  说法一:黏菌群复合体

  专家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组成“太岁”的是非常多的菌体,而且品种各异。结合“太岁”的个体带有一定弹性,还不时泌出有丝性的黏物等现象,当时专家的结论是,所谓的“太岁”应该就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既有原生质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专家估计该黏菌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儿丁质、甲壳质等为营养,含有蛋白质约50%,以及核酸、酵母菌和霉菌等。但当时受科研仪器的限制,没有对这些菌体作更深入的析。

  说法二:粘细菌

  吉林大微生物专家解释,“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

  说法三:高等真菌

  南开大生命科院白玉华教授将“太岁”切片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体内具有菌丝,初步确定为高等真菌。

  说法四:并非黏菌群复合体

  中科院微生物所形态专家茆晓岚多年前曾研究发现,该物体含大量的水;做蛋白质实验,没有蛋白质反应,也没有核酸反应。而放于火上烧,能闻到呛鼻的味道,他估计有醛基、醇基或羟基成。因为黏菌必须具备蛋白质和核酸成,因此他判断“怪肉”不是黏菌群复合体。

  有专家还认为,“太岁”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但李泰辉研究员和施苏华教授都表示,虽然“太岁”为黏菌群复合体的说法基本可以认定,但关于“黏菌群复合体”这一概念是非常模糊的,还不能清楚解释“太岁”为何种物种,惟有通过子系统析等研究,才能将“太岁”身上的秘密一一揭开。

  3 热捧多年只因至今仍是谜 科界对全球菌种研究只有5%

  其实科界对“太岁”的研究早已陆续开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民间,还是科界对“太岁”的热捧依然有增无减呢?专家认为当中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因为民间对“太岁”的传说从古至今一直流传,而且一些相关的记载很悬乎,比如说,秦始皇曾认定“太岁”为长生不老的灵药,命令徐福率部下千方百计找寻。而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中国北方民间,“太岁”是一种传说中的凶神。俗语中就有“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犯太岁”等说法。因此,每当各地发现有疑似“太岁”的生物后,人们就会异常关注,媒体争相报道炒作。

  其次,科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未能清楚解释组成“太岁”的菌群复合体究竟为何物。李泰辉说,全球的科家对于菌类的研究还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于自然界的包括黏菌在内的真菌大约在150万-200万种,科界大约只对其中5%的菌类品种有研究,仍有过百万以上的菌类尚未能验明正身。因此,专家毫不讳言说,即使这次中山大对该物质的子系统有新的研究进展,科界依然还难以给这个复杂的生物正式冠名。


内蒙古太岁

  发现时间:2004年发现地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

  特点:手感和肉一样;它夏天不会因气温高而腐烂,冬天也不会因温度低而僵硬;它身上的“伤口”能够自动愈合;它无异味且在不断地长大。长约52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20厘米。


沈阳太岁

  发现时间:2005年发现地点:沈阳新城子区清水台特点:黑乎乎、软绵绵的就像海绵,还有根


吉林桦甸太岁

  发现时间:2002年5月发现地点: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

  特点:重49公斤、长约140厘米,厚15-17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


内蒙古太岁

  发现时间:1999年发现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特点:重4.85公斤,顶部直径0.25米,布着放射状褶皱,高0.12米,拦腰周长0.67米。侧面观察,能够辨出一圈一圈的纹理,像是生长年轮。底部直径近0.19米,灰黑色。除最底部约0.02米厚的地方为红褐色外,其它地方均为浅黄色,整体韧性很大,掰不动也撕不开,像块牛皮筋。

  □“太岁”疑团

  疑问1:“太岁”真能治病?

  专家建议:不要轻易服用

  早前发现“太岁”的内蒙古农民透露,他的亲人喝了浸泡过“太岁”的水后,治愈了多年的头痛病。“太岁”真的能治病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这个被称作“本经上品”肉芫,就是民间所说的“太岁”,书中还介绍了它对一些疑难病症的特殊疗效。

  但现在的专家认为,太岁属于原生动物及真菌类,品种十复杂,加之其来源于土壤,自身可能会附着各种有害生物或者有毒物质。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李泰辉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食用“太岁”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建议在没有弄清楚“太岁”的物质组成前,人们还是不要轻易服用。

  疑问2:“太岁”到处都有?

  专家结论:南方较易发现

  早前还有消息说,除了在内蒙古、吉林的土地上发现“太岁”外,在连云港等海滨城市的海滩上也有类似“太岁”的物体出现。对此,李泰辉的意见是,九成可判断“此太岁”并非“彼太岁”。判断的原理是,咸水菌群不一定能活在淡水中,同理,淡水菌群也难以活在咸水中。他还指出,类似“太岁”这样的黏菌群复合体并不罕见,在南方一些潮湿地方也很容易发现。

  疑问3:“太岁”个头庞大?

  专家结论:说不准

  为什么在内蒙古等地发现的“太岁”会如此庞大呢?和它生活的地域有关系吗?和它的“年龄”有关系吗?李说,在最终的研究结论出来前,这些问题都“说不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个“太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为一般来说,黏菌可通过“吃”细菌来维持生命,而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成了“太岁”的乐土。人们在潮湿的下水道和宅基地下,会有一些小团的像“肉”一样的物体,只是它们的个体都偏小,人们并没有引起注意。它们可能都是“太岁”。

  疑问4:为何送广州研究?

  一位博士力促此事

  美国华盛顿大药物化家邱声祥博士组织了这一研究项目。邱博士两年前就开始从事“太岁”研究,而中山大生命科院是邱声祥博士进“太岁”研究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希望能够利用先进的遗传系统技术,对“太岁”的身世进科全面系统的研究。

  邱声祥博士称,“太岁”更为确切的称谓应该是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肉芝”,为“芝”类中药之一。从中药的角度上划,“芝”类中药的品种十复杂;从颜色上,有赤芝、黑芝、白芝、黄芝和紫芝;从生长环境及形态来,有石芝、木芝、草芝、菌芝和肉芝。仅从外观上观察或者简单地用显微镜检测,很难断定是否为“太岁”。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免费教育资源网(http://ttshopping.net/)

录入:lzx5206 [] [返回] [打印] [收藏]

上一篇:北京地区自学考试16个新专业吸引上万考生  下一篇:教育部副部长:申请助学贷款有麻烦可给我写信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 2006年高考(陕西卷)英...
· 2006年高考(上海卷)语...
· 2006年高考(四川卷)语...
· 2006年高考(福建卷)数...
· 2006年高考(福建卷)数...
热 图
本类最新文章
· [组图] 2007年语文第10...
· [组图] 2007年语文第10...
· [组图] 2007年数学(理)...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
相关链接
· [组图] 神秘太岁大全 古籍称久食延年成神仙(组图)
· [组图] 太岁头上动刀多年仍是谜 多种物质组成
推荐信息
· [组图] 2007年语文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语文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数学(理)第9套高... 11-04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英语第10套高考... 11-04
· [组图] 2007年数学(文)第9套高... 11-04
· [组图] 2007年数学(理)第10套... 11-04
· [组图] 2007年数学(理)第10套... 11-04
· [组图] 2007年数学(理)第10套... 11-04
评论 [更多评论...]
用户名
分 值 100分 70分 55分 25分
说 明
 

(注“”为必填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