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原春琳)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预计招生突破600万人。从今年起到2007年,中职招生会逐年增加,将最终高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也就是说,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面临调整,更多的初中毕业生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而非普通高中。
这是记者从教育部今天对外公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意见》中得知的。
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意见》上升了一个层次:过去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今年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在这份折射出教育部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意见》里,所有的政策调整都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息:职业教育向西部倾斜,向农村倾斜。
这位负责人解释了政策调整的大背景:每年全国有2400万名初中毕业生。去年,他们中的740多万人升入普通高中,515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换句话说,就是有将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无学可上。
尽管招生规模扩大了,可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教育阶段学习,这些初中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要来自农村,来自西部贫困家庭。
教育结构的调整缘于社会需求,近两年,“技工荒”让产业界和教育界都心急如焚。
而这份《意见》要通过政策倾斜,形成一种职业教育学习的导向,教育部职成司这位负责人给予了具体解释:
首先是办学形式上的倾斜。教育部今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大中城市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打破区域界限,试行跨地区和跨省市招生。
以往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一些东部院校生源和需求都非常旺盛,经常面临着吃不饱的状态。一些东西部的学校已经自发地开始跨省合作办学。《意见》把这些区域的经验推广开来,鼓励东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村和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各地要加强城乡统筹、东西合作,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
其次,细化了教育经费多元化投入形式。《意见》提出,将采取设立专项资金、奖贷学金、发放教育券、减免学费以及鼓励社会资助等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从而吸引农村和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提高高中阶段的教育入学率。
但这位负责人也承认,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没有完善的奖贷助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学生的求学热情。教育部门未来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与银行就此问题进行协商。
最后是不拘一格的招生方式。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方式非常灵活,《意见》列举了以下的一些招生方式:提前招生、推荐入学、注册入学、自主招生、集中录取、多次录取、春秋两季招生等等。《意见》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招收往、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入学,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自行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还可以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
《意见》也积极鼓励支持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学校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