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相传是由鲁班的妹妹发明的。起初只是避雨的工具,名曰“雨伞”。后来,人们逐渐利用伞遮蔽阳光,便有了“遮阳伞”。雨伞也好,遮阳伞也罢,外形大同小异,都起着遮挡的作用。人们需要伞,在烈日下、在雨水中。
每个孩子也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伞,无论你是否需要,都会与你形影相随。在有烈日和暴雨的时候主动将自己的身体张开,把烈日暴雨挡在背后,将凉爽、温暖留在身下。在父母的关爱下,孩子们感到安全。在一场倾盆大雨过后,父亲是否背着你趟过漫过膝盖的积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母亲是否将自己的手套戴在你的手上,自己却暴露在彻骨的寒风中?父母不希望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手里还握着小时侯的那把伞。这把伞已经被岁月的侵蚀和日晒雨淋折磨得不成样子。尽管如此,尽管孩子已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把伞,在每一次烈日出现时、在每一次雨滴坠落时,都会把自己张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本能,当孩子不再是孩子时依旧会体会到这种关爱。没有这把伞的保护,孩子很难在外界的干扰下健康成长;没有这把伞的保护,很多孩子长大后会在心里留下阴影。这把伞给予孩子的应该是保护但绝不应是庇护;这把伞应该是一把“保护伞”,而非一个“挡箭牌”。
父母的伞,永远都为孩子敞开着——雨天,不让孩子的衣服淋湿,晴天是孩子头上的云。
投稿会员:jiangnan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