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10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一举突破每桶54美元,创下20年来新高。有人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来临了!油价的飙升为2005年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蒙上了阴影,并引起了世界消费大国对能源安全的高度警觉。
材料二 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2003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能源消费国。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达1.227亿吨,比上年增长35%,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接近40%。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2004年国内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价格普遍上扬,大大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材料三 为缓解国家能源供需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提出发展节能经济,建设节能型社会;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压缩高能耗行业发展,大力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完成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着手开辟陆路石油输入安全通道——中哈石油输油管道;展开全方位的能源外交,加强同西亚、非洲、拉美、北美、中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能源开发与合作……
【理论思考】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作用。能源商品的价格主要应由市场决定,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能源作为一种战略性物资,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能源发展规划,限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促进供需总量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2.国际石油价格是由国际价值决定的,同时受供求关系、政治、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确保能源供应,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多渠道进口石油。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能源消费有其特有的规律,解决能源问题要做到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通过开展“节能”教育活动,树立全民节能意识,必将有利于促进能源问题的解决,发挥正确意识的反作用。
2.面对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石油输出国通过能源价格上浮获得额外利益,但是如果过度开采而不注意开发新能源,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要全面地、发展地看待石油价格上涨的问题。解决我国目前的缺电问题,一是靠开源,二是靠节流,关键是抓好节流。国外节能的经验则是解决电力运营体制上的问题,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3.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键性的局部,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增强预见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西气东输工程、中哈石油输油管道的建设为加强中国东部和西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外因的作用。节约能源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为,我们要树立能源消费的正确价值观。
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能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各国的能源战略都体现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性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控制石油,发动阿富汗战争也是为了渗透到中亚地区进而争夺里海石油资源。各国加强对能源的管理和开发,体现的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工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哈石油输油管道的建设则有利于促进中哈两国的经贸合作,促进两国的传统友谊,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俄存在能源合作的广阔前景,中俄“安大”与日俄“安纳”的石油输入管线之争,其实质是国家利益、综合国力之争,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从根本上改变国际能源问题的重要方面。我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从历史学角度分析
1.中国的能源史。
(1)西汉时人们开始用煤冶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利用石油、天然气。
(3)北宋人们普遍用煤冶铁,而且山西及东京附近的居民生活普遍用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石油”的概念。
(4)近代史上中国被西方列强称为“贫油国”。建国初期,在西方大国的封锁下,我国石油资源紧张。1959年,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后来陆续发现并开发了胜利、大港油田,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了原油全部自给。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出口国。但是从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石油消费量的剧增。199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的能源问题引起国人高度关注。
2.世界的能源史。
(1)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和初期的机器及采矿业主要使用水力或风力,如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当蒸汽机开始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后,煤炭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在18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期间,人类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的,此时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时代。
(2)石油工业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而兴起的,化学工业也因此发展起来。同时还有电力的广泛使用,此时的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炭仍占重要地位,但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其比重迅速上升,电力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此石油的地位日益上升。
(3)“二战”前,西亚产油国的石油生产及经营全部被西方石油垄断资本控制。“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这些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更进一步要求从经济上摆脱西方大国的控制而加强了内部合作。西亚产油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油国一起于1960年发起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坚决的斗争。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工业,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特别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西亚产油国为了反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大国,利用石油作为武器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从而使世界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从此之后西方大国争夺石油资源的斗争更加激烈。西亚海湾地区成为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历史思考:历史上以石油为中心进行的能源斗争的实质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发展中的产油国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保证在世界能源争夺中避免处于不利地位,是目前经济安全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五、从地理学角度分析
1.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能源问题。
(1)现状。
我国能源资源蕴藏丰富,但人均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地区分布既普遍而又相对集中。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其总体分布格局是北多南少。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加强北方煤炭的外运,我国先后建成了焦(作)—兖州—日(照)线、大(同)—秦(皇岛)线、神(木)—黄(骅港)线等煤炭专运铁路线。
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和东部的松辽盆地,近海的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资源:陆上四个特大天然气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盆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程。
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为中南和西北地区,再次是华东和东北地区。目前中国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尚低。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西电东送是我国开发的重要策略。
核电:目前已建成浙江海盐县秦山核电站、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等。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也即将建成投产。
太阳能资源:从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东北部向南经过北京西北侧,朝西南方向至兰州,然后径直朝南到昆明,沿横断山脉折向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地热能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诸省和藏、滇西、川西等地。
我国农村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推广省柴灶,南方地区发展沼气是极具综合效益的途径之一。
(2)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国在能源领域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人均能源不足,能源严重缺乏;二是能源依赖度大,利用效率偏低;三是污染排放过多,造成环境污染;四是受制于进口石油,能源安全堪忧。为此,我国除了要采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外,还应发展实质性的经贸交流,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减少对某一地区(如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
2.世界能源分布。
世界能源的产消分布极不平衡。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其次为拉美、非洲等地。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前苏联和中东地区。煤炭集中分布在三大煤带:亚欧大煤带、北美煤带和南半球煤带。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下图是部分国家石油储量、石油生产和消费状况图,据图回答1~2题。
(图祥见《高中生》杂志05年8期下半月刊复习指导)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是
A.①美国 ②日本 ③法国 ④沙特阿拉伯
B.①沙特阿拉伯 ②法国 ③日本 ④美国
C.①美国 ②法国 ③日本 ④沙特阿拉伯
D.①沙特阿拉伯 ②日本 ③法国 ④美国
2.②国进口石油的主要航线未通过下列哪个海峡
A.霍尔木兹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曼德海峡 D.巴士海峡
3.下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最合适的一组是
①西南、中南地区大量开发、利用煤炭和石油
②西北地区新建核电站和水电站
③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城市居民生活燃料改用天然气
④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⑤综合开发水能,华东、华南地区利用核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图为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示意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4~5题。
(图祥见《高中生》杂志05年8期下半月刊复习指导)
4.图中代表石油资源的曲线为
A.丙曲线 B.甲曲线 C.丁曲线 D.乙曲线
5.能源的这种替代过程反映了人类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
A.从资源型利用向技术型利用转变
B.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但环境污染程度并没有减轻
C.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能源开发量和需求量仍高于发达国家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依赖将大大减轻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据此回答6~8题。
6.近两年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煤电油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油价上涨首先波及石油生产、加工、冶炼等与原油关系最直接的行业。这些行业大多由国家垄断生产经营,行业竞争不充分,很容易把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给以石油为原料的化纤、纺织等行业。这说明了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事物总处于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体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 针对能源危机,国家通过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这表明
①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③经济调节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重要内容 ④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05年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居民生活用电增加,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各地政府为了让居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坚持“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强用电管理。这体现了
①国家权力机关应对人民负责 ②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 ③求真务实,以人为本 ④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远古时代,人们钻燧取火,开创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据此回答9~12题。
9.中国古代史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天然气是在什么时期
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元时期
10.中国近代电力、石油等能源工业发展非常缓慢,但在新中国历史上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迅速,建国初期就建立了自己完备的体系。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有独立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
B.新中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C.新中国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政府的政策是否以重工业为核心
11.下列哪项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A.火车机车 B.汽船 C.内燃机 D.汽车
12.下列有关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出路正确的是
①开发利用新的替代能源 ②开发利用新的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③推广节能技术和加强节能管理 ④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几种能源的调运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祥见《高中生》杂志05年8期下半月刊复习指导)
(1)图中A、B、C、D代表的常规能源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关于D所在国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地跨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B.地形平坦,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工农业都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D.石油、煤、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都很丰富
(3)下列关于我国B线铺设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
B.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兰新线、宝成线、陇海线、京沪线
C.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自西向东依次经过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
(4)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就是交通问题。请结合建国以来的有关史实说明政府如何重视西部交通建设,并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制约西部交通迅速发展的因素。
(6)近年来,由于我国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和居民生活耗能增加,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石油对外依赖程度高,且受主要油源海湾地区局势动荡影响,石油供应、运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国家计划打造陆路输油通道,但受到美国、日本等国的竞争、挤压。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行使国家职能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 5.A 6.B 7.A 8.D 9.C 10.A 11.C 12.D
13.(1)煤炭 天然气 水电 石油 (2)AB (3)D
(4)①依靠科技清洁用煤,提高利用率;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③积极稳妥地开发核电;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
(5)交通:“一五”期间建成了新藏、康藏、青藏三条公路以及宝成铁路;十年探索时期建成了兰新、包兰铁路;文革时期建成了成昆铁路;改革开放新时期正在建设的南疆、青藏铁路。共和国的历任政府都非常重视西部建设,东西部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更加速了西部的建设速度。
制约因素:人口稀少,营运成本高;土壤、气候、环境等地理因素使一期修建成本高;经济不发达。
(6)①国家应有效地行使经济职能,制定规划,加强指导,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改善经济结构,发展节能经济。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文化职能,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教育活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国家要行使政治职能,制定相关法规,依法打击浪费能源、破坏能源建设的行为。④国家要有效地行使对外职能,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能源进口以保证国家能源供应。
(图祥见《高中生》杂志05年8期下半月刊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