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笔者参加了招生录取工作,在这期间,目睹众多分数不低的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当而纷纷“落马”,令人痛惜。在这些考生当中,有不少人在院校或专业的选择上表现出“惟一性”,笔者选取了其中四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与参考。(案例中考生均为知分填志愿) case1 魏柯,理科考生,高考分数为623分。志愿情况:本科一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录取时,人大和北理工在魏柯所在省的调档线(即院校投档分)分别为681分、598分,魏柯被投档到北京理工大学。然而他最终遭遇“滑铁卢”,北理工的退档理由是:根据学校的招生章程,如(本校)一志愿生源不足,可以接收二志愿考生,但其分数应在一志愿调档线50分以上,此考生分数不够。 case2 陈辰,理科考生,高考分数为656分。志愿情况:本科一批,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录取时,南大在陈辰所在省的调档线恰好是656分,陈辰的档案也确实跨进了南大的“门”,但是兜了一圈,又被退了出来,因为他的分数踩线,相对低,被以“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为由退档。而人大和浙大在他所在省的调档线分别是681分、677分,陈辰都望尘莫及,最终名落孙山。 剖析:在分析上述两个案例之前,笔者先向大家介绍一种利用往年的录取数据作参照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即用院校最低录取线减去该年的省控线,得出一个“分差”。对于知分填志愿的考生来说,可将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当年省控线之差,对比以往3~5年的“分差”来进行选择。下面我们结合上述两个案例具体说明。 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剖析:你不是我的惟一 src="/gaokao/UploadPic/2006-6/20066401816747.jpg" border=1> 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剖析:你不是我的惟一 src="/gaokao/UploadPic/2006-6/20066401817991.jpg" border=1> 高考志愿填报失败案例剖析:你不是我的惟一 src="/gaokao/UploadPic/2006-6/20066401817813.jpg" border=1> 先说魏柯。一志愿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魏柯的失误首先在于,他在没有了解人大近年“分差”的情况下,将其放在了一志愿。从表一可以看出,从2002到2004年,人大的“分差”最低是36分,而魏柯的分数只比所在省2005年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598分)高出25分,可见,他报考人大是很危险的,这也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再看他的二志愿。从2002到2004年,北理工(表二)的“分差”最低是33分,虽然魏柯上了北理工的调档线,但上了调档线并不意味着就会被录取,特别是将它放在二志愿上,因为北理工的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二志愿考生分数应在一志愿调档线50分以上,魏柯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也说明,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能忽略所填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高校会在其中对录取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忽略了招生章程是魏柯的第二个失误。 再说陈辰,他的问题很明显——一流院校志愿扎堆,后续志愿间无差距。从表三可以看出,南大从2002到2004年的“分差”最低是76分,而陈辰的分数只比所在省2005年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598分)高出58分,所以他被南大录取的希望不大。陈辰在一志愿南京大学遭遇退档后,还剩下其二、三志愿的人大、浙大,这两个学校无一不是一流名牌大学。这类大学由于报考的人数多,往往在第一志愿就录取满额。比如浙大从2002年到2004年都在一志愿录取满额。所以,就算陈辰的分数上了人大和浙大的调档线,但这两所院校极有可能在一志愿就录取满额,哪里还会剩“一杯羹”让陈辰来分呢?这样一来,陈辰的二、三志愿相当于白填了。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让每个志愿之间保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指:①前后志愿间的分数落差;②后续志愿院校是否有过一(甚至二)志愿录取不满额的“历史”。这样,一志愿不行,还有二、三志愿“垫底”,才能为自己增加被录取的可能性。 另外,魏柯和陈辰都只在本科一批填报了志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