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成绩梯度 做好填报定位 填报志愿时,考生不仅要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扎实程度、高三期间模拟考试的排名来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加以评估,还要通过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录取档次的比例来估计自己该报考哪一档的院校。实事求是分析自我实力,准确预计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的首要环节。 考生在估分时,首先要将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近几次高三模拟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力求冷静、客观、全面、具体。其次要根据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区县的排名位置及自我发展趋势,确定自己在全区的大致位置。报考之前要充分阅读和参考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制的北京高考历年分数统计和北京考试报招生通讯。然后,依据学校、区县历年来的录取比例确定自己大致可填报哪一批,哪一类院校。 高分段考生,优先考虑名校。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高分考生一般报考名校的热门专业,但一定不要都报北大、清华及其热门学校和专业,还应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高分考生如果对某所重点大学情有独钟,可以报考该大学,但最好要填写服从调剂,免得落入第二批。这样录取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次高分段考生有把握进入一本线,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是比较优秀的,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重点院校及其特色专业,选择声望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院校。 中上等成绩考生,要兼顾学校和专业。这类考生处于中上位置,高考成绩一般能超出一本线但有不稳定因素。这些同学志愿的选择范围较广,但容易形成扎堆现象。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院校中,考生应根据成绩和学校历年录取分数段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实力的学校。 中等成绩考生,专业优先。这些同学成绩往往介于一本和二本之间。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这类同学一定要选择好二本的一二志愿,在专业的选择上不要短视,不要人云亦云一味地追逐热门,要综合个人特长等方面因素选择专业和学校。 低分段考生,保上学。这部分考生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填报志愿时可选择报考那些历年来上线情况基本持平或生源不足的院校,避开竞争压力。选择专业时要尽可能考虑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应该认真科学地填满志愿卡,并选择一些偏远城市的非热门学校。 接近分数线而未达到分数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选择报考那些历年来生源严重不足的院校和专业,增加录取机会。因为按有关录取政策,部分院校(专业)在本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生源不足时,可能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二、注重专业梯度 做到冷热结合 专业梯度是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时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称“专业梯度”。 专业梯度主要的表现可以说是“热门”与 “冷门”的关系,所以在处理专业的梯度中,主要也就是要处理好“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一方面既要敢于选择那些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但也不能“一热到底”,要适当填报一些“温度不高”的专业,这样才不至于产生第一“热门”无望而其他志愿都“无用”的结果。如果第一志愿是那些“热门”的话,第二专业要填相对“冷一点”的专业。目前,很多学校设立了一个专业志愿级差,规定如果A考生第一专业志愿落选而要录取到第二或第三某专业的话,就要在考生总分中减去级差分数后,再和其他第一志愿填报某专业考生的分数进行排序,按分数高低进行录取。这种以级差的方式来解决专业录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解决“热门”与“冷门”的关系。很多学校规定“专业志愿级差拟为5分”,也就告诉考生,如果要录取到第二专业,就要在你的成绩中减去5分,再和那些把你第二志愿填报在一志愿的考生的分数进行排序录取。 三、注重志愿梯度 填好三个志愿 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强调的是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因为每年很多高校录取时,第一志愿就满额,所以就无从说第二或其他志愿了,也就无所谓志愿院校梯度了。填报不妥当,即使超过本一线的分数,也可能跌到本科二批、专科层次,甚至落榜。如本科一批A类某些院校,一志愿满额率为100%,也就是说第二志愿报考一般不可能。因此,填报一志愿时必须尽可能地参照相关院校近几年一志愿满额率等数据,力求科学、客观,争取一炮打响。 虽然第一志愿满额率较高,但在每年的录取中,总有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或第三志愿,甚至通过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填报时,一定要讲求技巧,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一般说来,一志愿报考名牌院校,二、三志愿可选择非名牌;一志愿选择京内或大城市院校,二、三志愿可填报外地或偏远地区院校。如果缺少梯度,二、三志愿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