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填报、估分填报、出分填报……“高考不但要考得好,志愿更要填报好。”上大学,上一所理想的好大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专业,是每一个高考考生和家长的美好愿望。高考志愿选择得合理,可以增加被自己心仪高校录取的可能性;志愿填得不合理,即使达到了录取分数线,也可能落选。因此,每年高考,如何选择、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既是一个令所有考生和家长都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令大家“挠头”的难题。 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各有不同,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高考前填报志愿,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上中旬;第二种是高考后估分报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的6月中旬;第三种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选报志愿。 据了解,目前全国实行考前志愿填报的有北京、上海、重庆、吉林、广东等5个省市;实行估分填报志愿方式的有广西、河南、安徽等10余个省市区;浙江、山东、河北、江苏等其余的十几个省区均采用考后出分报志愿的方式。 “考前报”、“估分报”、“出分报”,这三种填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从选择不同志愿填报方式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三种方式孰优孰劣,哪种方式更为科学、准确?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何种填报方式? 考前填报: 利:完全依据平时实力 弊:最怕高考失常发挥 “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完全依据的是自己平时的实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长期从事高三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级教师沈献章认为,考前报志愿需要考生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进行总结,综合分析评价自己的实力。一般来讲,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平时成绩优秀,并且一直很稳定的学生,不仅老师和家长会鼓励他积极报考,而且“艺高人胆大”,考生本人自信心也会很足,敢于报考好的、一流的院校。“考前填报更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实力。”沈献章说。 除1999年外,广东省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 根据实践经验,该省考试中心高招办主任黄友文认为,高考前依据历次模拟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实力填报出来的考生志愿,一般都能实现比较好的自然分层。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考生报考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院校,考生志愿分布自然发散,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某些院校考生“扎堆”报考,而另外一些院校出现“断档”的情况。“这样每年各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比较稳定,不容易出现大的波动。” 据黄友文介绍,采用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每年考生第一志愿录取的比例都很高。以2004年为例,广东省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达到72%,“这说明全省志愿填报较为合理,生源分布稳定。” 但考前填报志愿也存在缺憾。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鸣说:“考前报志愿的确是真正地凭实力报考,但高考一考定乾坤,存在偶然性。考前报志愿最怕的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或‘失常发挥’,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就会造成实际考试成绩与报考的志愿层次背离,容易造成‘高分低就’或落榜。” 据记者了解,尽管每年高考“超常发挥”和“失常发挥”的考生在考生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确有个例。现在南方工作的小王当年高考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小王是山西考生,他参加高考的那年,该省采取的正是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小王一直向往浙江大学,但他的父母根据他高中三年的成绩建议报考另一所录取分数低一些的高校。小王听从了家里的意见,然而高考中他发挥出色,成绩远远超过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可是志愿是考前就选报好了的,无法更改,他只能遗憾地与浙大擦肩而过。 据沈献章介绍,一些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时,确实容易产生保守倾向。特别是考生家长,为求稳妥,常常建议孩子略降一等进行报考。例如,本来有希望考上清华、北大,但害怕万一考试有闪失,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南开、复旦等高校。 尽管存在一些缺陷,河北秦皇岛教师张英锋仍然坚定地支持考前报志愿的方式。他说,考前填报,一切凭实力说话,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 估分填报 利:考得咋样心里有谱 弊:估分不准造成失误 近年来,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省市所采用。赵鸣比较欣赏估分填报的方法,他觉得这种方式兼有考前报考和出分报考的优点,考生选择志愿时依据的是“实力”加“发挥”,减少了考前“押宝”式的风险,也能避免出分填报易造成的志愿“撞车”、“扎堆”现象。 沈献章也倾向于估分填报,他说:“估分填报时,考生已经参加完高考,考得如何,心里应该有了基本的判断,再对照考后下发的标准答案,一题一题地自我评分,估出来的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