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菲,2004年以544分的成绩报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被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尹菲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很多人说我很固执”,然而,正是这种“固执”,让她一步一步从西南边陲的小镇走到首都高校的校园。 尹菲来自西南边陲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她说,“我们那儿和缅甸接壤,是个很偏僻的地方,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我就读的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在我们自治州是最好的学校。” 文史类和外语类考生虽然考卷一样,但是两者的报考、录取都是分别进行,出路是不同的。按照规定,外语类考生的第一志愿必须报外语院校或者其他院校的外语专业,第二志愿才可以兼报文史类的院校。而文史类的考生则可以兼报外语专业。文史类考生的选择面显然要比外语类的宽。 “在我们那儿,要是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够好,有实力,就报外语类;要是想出路宽一点,就报文史类。因为按照往年的经验,外语类报考人数虽然少,可录取学校也少,竞争可能会更激烈。”尹菲说。 尹菲报了外语类。“我觉得报外语类,既能学语言又能学外国文学,应该说是兼顾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出路。考虑到现在外语人才很缺,特别是2008年正好我毕业,找工作都会容易一些。” 尹菲在班里成绩一直属于中上,高考有些”超水平“发挥,以544分的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全年级第六。并且,因为担心外语类选择面窄而竞争激烈,报外语类的人数很少。形势对尹菲很有利。 接下来,就是选择志愿学校了。“我自己非常想来北京上学,但北京外国语大学不在云南招生”,对于尹菲来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是她最大的梦想了。 通过对比前3年二外的录取分数,尹菲发现:“头两年的分数都不是很高,和我自己的情况差不多。但是第三年,提档的最低分数线是560分,而且当年的题还很难,这个分数是很高的,加上当年二外只招9个人,每个专业只要一个,就觉得很悬。” 爸爸帮尹菲制订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第一志愿填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第二志愿报一些不太知名的学校,还有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学校;第二套方案把二外改成西安外国语学院,其他的基本不变。“但是我还是在二本的第二志愿填上了二外,虽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遂我一个心愿。”尹菲说。 当时学校还请来了一些填报志愿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填志愿。“那些老师们看了我的成绩都说,‘你这分肯定不行啊’,‘对比历年的分数肯定不能报北京啊’,他们的想法都比较保守。只有一个老师说,‘你要很想报的话就试试吧,拼一把,虽然有点危险’。” 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的成绩,在北京和西安的抉择之间,尹菲的态度却明显地偏向北京。为此,她还和父亲吵过架。“后来我哥上网帮我‘模拟报志愿’,就是在云南省范围内,大家先在网上做一个测试填报。结果有5个人报了北二外,而我是最高分。”这个结果更坚定了尹菲的信心,“我就决定报二外了。我爸拗不过我,只能尊重我的选择。” 确定了第一志愿填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之后,尹菲的专业志愿分别是:英语、法语、新闻,旅游管理,并服从调剂。录取的结果是,尹菲拼到了北京,拼到了二外,但没被语言专业录取,被调配到旅游管理专业。 “现在学了一年了,感觉挺好的。”尹菲现在对这个专业充满了兴趣,“我还在加强语言的训练———毕竟是外语院校嘛,这也很符合我的意愿。我还选修了文学方面的专业课,让自己的兴趣也能得到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活还是很愉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