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公布的 “2005年中国本科教育调查”结果中显示,高考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只有10%的人有意识地主动寻找相关信息,而其余90%的考生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选择;而在涉及到高考填报志愿的几十种因素中,70%以上的考生仅仅考虑了几个因素,在没有系统思考的情况下就填报了决策。 这次为期6个月的调查,是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对高校现存的249个专业开展的,访谈了千余名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领域内的学科专家。调查显示,高考志愿对人生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仅是能否上大学或者能否上一所好大学那么简单。高考志愿填报的失误,很可能造成大学期间学习生活颓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低下,进而沦入社会边缘和底层。据调查,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在的专业不满意,学习感到缺乏乐趣和动力。究其原因,填报志愿的影响不可小觑。而根据调查,导致高考填报志愿不如意最大的根源是信息的不完全和方法的不科学,造成各方面素质都差不多的高中生往往因为志愿填报的差异而产生人生轨迹的巨大差异。 高考涉及到信息的庞杂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而调查显示,通过专业名称(16%)、小道消息(8%)、统一的报考指南(68%)来获得大部分有关学校和专业信息的占到了考生的绝大多数。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系统决策的过程,其中涉及对各种因素的考虑与取舍,而调查显示,在涉及到高考填报志愿的各种因素中,如专业内涵、专业的学习过程、行业的准入专业、相关专业、专业的就业、专业的未来发展;学校的名气、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软硬条件、学校的特色、学校对未来发展可提供的助力;自身成绩条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只有不到30%的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虑了超过7个因素。而在这30%的考生中,97%的人对考虑的因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如,以为“生物工程”就是学习生物方面知识;以为学习“教育学”将来就可以做老师;以为进入了名校却被“发配”到边远的郊区;以为爱好天文就可以学好天文学…… 信息的缺乏,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失误使得大部分的填报志愿即使在铆足了劲的情况下也是歪打误撞,使得考生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因为专业不合适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心态,对未来的发展形成隐患。 科学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除了传统的各种方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实验室最近推出的“明天高考自助咨询系统”(www.manana.com.cn),通过这一系统,考生和家长只需通过网络完成咨询问卷,便可轻松获得一份对考生填报志愿具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报告。这份报告不仅综合考量了考生成绩、兴趣、潜能等个性化因素,而且真实地结合了各高校、各专业现状,以及历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招生人数等情况。高考志愿关系考生一生成败,一定要提高重视,多下功夫,认真分析,在全面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决策流程做出合理的选择,让高考多一分把握,人生少一份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