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公办、二级学院、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青年报》2003/07/28文章 李哲 姚昕)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根据《意见》的精神,高校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一律要以独立学院的名义独立颁发学历证书,不得再以校本部的名义颁发。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将积极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独立学院,但不允许高校以校本部 的名义在校内举办“二级学院”,变相搞收费“双轨制”。这个《意见》出台后,引起了社会各方面较为广泛的反响。这个《意见》就是针对高校办学模式出现的一些问题制定的,而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办学机构的性质引发的争议。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能够清楚地认清这些关系,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现象篇:记者在工作中就接触到了一些因为学校性质引发的争议 案例一:北京某学院和国外某商务学院合作开办了一个商务分院,在招生简章上分院自称是这个学院的二级院系,为公立。但是,记者发现,北京民办高等学校2002年年检合格的为113所,此商务分院已被主管部门归在其中,并被定位为22所民办非独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的一所。分院一再强调分院和学院是合作办学的关系,因为主管部门不许国外的办学机构在中国作为学校独立办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该院就像学院的某一个系一样。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属于计划内招生的这一部分学生会得到两个证书,一个是本院颁发的,另一个是分院颁发的,而计划外的学生只会有一个分院的毕业证。实际上,分院就分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条是像普通高校一样,学生通过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由学院从正规途径招收。另一条就是由分院自己负责招生、负责授课,包括管理等方面全部由分院负责。 分院的招生简章和主管部门对分院性质的界定上出现了较大的出入,这样一来,很多高考落榜生或职高毕业生看到招生简章的内容,便来报名了。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大多数或看了招生简章上的介绍,或是亲自去分院进行咨询之后报的名。尽管分院一再称和学院本身合作的国外办学机构是作过公证的,证明他们完全有授予学历的权力,但仍然让部分学生对分院的办学性质和自己手中的文凭证书感到困惑。 在收费标准的问题上,该分院的年平均学费超过了2万元。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记者不禁感到困惑,对此,分院的咨询顾问解释说,因为分院采用外教授课、小班教学,因此,成本相应会高,高收费也是有理由的。但据了解,普通高等院校的学费是每年4000元到6000元,该分院的办学性质是否属于公立院校令人生疑。 案例二:北京某学院与北美一学院合作开办了个国际学院,国际学院设在本院内部。据招生顾问说,他们学院在主管部门看来就是本院的一个二级院校。但实际上,他们是完全独立的,在各个方面都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当记者问到学院是否属于民办的时候,招生负责人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学院就是民办的,和合作高校是分开管理的。 记者了解到,这个国际学院没有计划内招生,学生全部来自于计划外招生。一般来说,不用参加正式高考,只要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毕业证书,交纳1000元的报名费就能成为这个学院的正式学生。而且,国际学院的学期安排和普通高校也有所区别,一学年共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三个月,学期结束后,学院会安排一周到十天左右的休息时间。招生顾问一再强调说,因为学院和合作高校是分开的,所以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完全是学院自己制定的。正是因为学院的相对独立性,学生毕业后拿到的只有国际学院和外方合作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并不能拿到合作高校的毕业证,也就是拿不到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毕业证书。 记者接着问到了收费的标准问题,招生顾问介绍说,他们的收费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最高的学费两年达到112000元之多,最低的也在两年72000元左右。如果两年专科读完后还要继续读一年本科的话,还要再交50000元到80000元的学费。当被问到学费为什么会如此之高时,招生顾问解释说,因为学校属于民办,所以在校学生并不像公立大学学生一样能够接受国家的补助,学生的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支付。 案例三:记者接到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这位家长的孩子是通过高考后考入一所大学的国际学院的。但是,家长发现这所学院被列入了民办高等院校年检合格学校的名单。开始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考进了民办学校,但是这位家长通过调查和了解后完全清楚了该学院的“二级学院”性质,在知道这些背景后,家长才打电话给记者,他认为不论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校中校”的情况,作为家长对这些不确定性的问题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对他们的孩子也不公平。 案例四:记者暗访的另外一家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