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来临,紧张的气氛弥漫高考家庭,无形压力积压在考生和家长的心上。这时,家长到处寻找让孩子减压的“灵丹妙药”…… 就如何给考生减压的问题,5月29日,记者采访了山西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山西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丽。2005年,刘丽教授曾就影响学生高考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情况做出了相应的系统干预方案。 家长是情绪污染源 记者:有家长说:“现在,我们全家都围着孩子转,家长比孩子还紧张,而孩子好像得了焦虑症,每天无精打采,这怎么迎接高考啊!” 刘丽副教授(以下简称刘):其实,考生的焦虑来源于家长,家长是情绪污染源。每到高考,家长包办了学生的一切时间,看到孩子在看电视,家长会站出来问:“高三学生了,怎么还有时间看电视?”或者一直提醒孩子距离高考还有几天,并挂上倒计时牌,整个家庭的氛围异常紧张和压抑,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记者:家长的关心难道不对吗? 刘:关心没有问题,关键是方式上有问题。曾经有一位学生这样形容他的家长,像侦探,学习的时候,家长会送杯水进来,其真正用心是看你有没有学习。而且每天说,要好好考,要不然今后工作就难找了!这种关心显然对孩子不利。 记者: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刘:我们去年在一所学校进行了关于影响高考生心理因素调查,排在前五位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是学生担心家长和别人的评价、自卑、学习应试技巧、对未来的担忧和紧张。学生担心家长和别人的评价是第一因素,这令人深思! 其实有很多例子也正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83%的家长希望孩子排名在全班前15名,这太可怕了! 记者:出现这些影响考生心理因素的根源是什么? 刘:原因很多,学生担心家长和别人的评价,根源就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家长的“希望”无形地将学生逼上了死角。家长认知错误表现在三个方面,绝对化的要求,要求孩子上北大,考好成绩,出人头地;过分概括化,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说他脑子不聪明,没本事;糟踏自己,考不上大学就觉得天塌了!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记者:那家长应该怎么做? 刘:要解决孩子的焦虑,首要是家长调整好心态,先克服这三个方面的认知错误。在心理学界有一个很著名研究———“第十名现象”,在一项追踪调查发现,最有成就的孩子是那些排名在学习成绩10名左右的人。 所以家长必须认识到包括一个孩子成绩好,不能代表这个孩子今后就有成就,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抱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作为。 记者:您对家长还有哪些忠告? 刘:家长现在应该避免去干预孩子,做好生活上的照顾就行了,千万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给孩子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比如蔬菜、新鲜瓜果等等,保证让学生考试时身体不出问题就行了。 学生该如何放松 记者:距离高考没几天了,很多考生已形成了考前焦虑,这些考生怎么办? 刘:考生自己要学会放松,最重要的是要讲求技巧。我建议,平时广大考生可以意象放松,通过大脑想象放松形象,比如,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躺在大草原上,或者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等等各种让自己舒适的形象。 记者:一些理科考生可能在形象思维上比较欠缺,那该怎么办? 刘:如果考生形象思维欠缺,不能想象出那种情景,还可以采取深度肌肉放松方法,比如让胳膊上的肌肉在放松的时候,突然紧张起来持续10秒,然后放松10秒,半个小时内重复10次左右。 记者:如果在考场上出现焦虑,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刘:考试的时候如果因为心理压力大而无法集中精力做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呼吸。 坚决不搞“疲劳战” 记者:现在,考生最忌讳做什么? 刘:现在最忌讳搞“疲劳战”,因为大脑有种超限抑制的规律,过于繁重的学习,大脑就会排斥,就是平常说的“脑子不转了”,这对于考试没有任何好处。考生和家长要重视这种规律,每天安排好学习时间,不能搞“疲劳战”。二是在合理安排学习的前提下,安排放松的时间,如散步、运动的时间,这样做可以给予考生心理上的放松。 记者:很多学生有些底气不足,该怎么办? 刘:现在已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时刻,学生要从细节上准备高考,从小事情上树立自信心。考前,要做基本生活准备,从准备考试用具开始,然后就是一些防晒防雨用具,从这些小事上树立自信心。女孩子要调理好身体,考虑到例假的问题。这样心理上的自卑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