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参加今年高考的北京近10万名考生将正式填报高考志愿。针对家长和考生有关志愿填报最为关心的几大问题,以及往年报志愿时经常出现的一些误区,本刊特别推出志愿攻关方略,期待能给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在选择科学合理的志愿中助一臂之力。 学校和专业,谁更优先? 专业与学校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的问题,专业要从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价值取向以及就业率等角度来选报,学校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进行选择。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学生可以选择一般院校或专科院校。 在实际填报志愿时,如果遇到学校和专业不可“兼得”的时候,该怎么选择呢?一般情况下,如果学校的状况差不太多,应优先考虑专业;如果学校差距很大(如名牌大学和普通院校),那么在你选定好学校时,同样不能忽略专业,应该选择相近专业。 家长和考生,谁来定夺? 在志愿填报时,家长所起的就是参谋、助手的作用,即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智能来选择若干适宜的发展方向,家长应遵循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他进行选择的原则,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正确客观的指导,帮助孩子分析主观及客观各方面因素,协助孩子实事求是地完成志愿的填报。 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交流,切不可只按家长希望和身边人的愿望进行选择,如果考生过于固执偏离自身实际情况,家长应该冷静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冲动的后果,共同合理地填报志愿。 一志愿和二志愿,怎样搭配? 第一志愿十分重要,客观上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要大大高于第二志愿录取率;另外近年来,第二志愿录取率在不断提高,所以考生要认真选择第二志愿。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第二志愿要适当拉开档次,给第二志愿录取留下足够空间。这里所指的“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 考生填报二志愿还需注意的是,应清楚了解所报院校二志愿招生的具体数量(不仅是比例)、招生专业和分数级差的规定。 冷专业和热专业,如何敲定? 所谓“冷”、“热”院校和专业问题,实际上应分为入学和就业两方面谈,“冷”、“热”院校和专业由于入学时报名人数密度不一,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录取分数有差别。不过,入学热门专业不一定三、四年后毕业时是热门就业。考生选择专业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爱好、兴趣以及自身的条件和性格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应兼顾“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事实上,所谓的“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变化的。近年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第一志愿填报率逐年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本地和外埠,留守还是分别? 每年外地院校,包括不少知名大学都在北京投入一定的招生名额,这对北京考生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北京学生,特别是理科成绩中等、文科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可考虑外地院校,因为北京高校格局中缺少类似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种档次的学校。具体地讲,对于一般本科线上、重点本科线下的考生,可选报外地的好学校,对于专科线上、本科线下的考生,也能选到不错的外地高校。 当在北京竞争名牌大学实力不足时,宁可上外地的名牌大学,不上北京的一般大学。有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在京招生困难,不但分数低,每年还有降分录取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