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英语:难度可能提升——金陵中学彭昆湘 2005年英语新考纲文字较2004年少,内容也有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明确难易比例:试题包括难、中、易题,以中等题为主。 2、以粗线条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介绍描述,不像2004年细化各大项及每小题分值。 3、题型示例简明扼要,篇幅只有2004年的1/5。 4、不再开列考查词汇表,但分12项列出了语法项目表。第12项为构词法,意在指导学生科学拓展词汇,合理猜测词义。 5、新增填空题。 6、大项名称有所改变:单项填空题改名为多项选择题,书面表达改名为写作题。 至于江苏是否采用新增的“填空题”这一题型,这也是应届师生极为关注的,与其观望,不如在复习迎考中增添这类练习,比如课本上的notemaking练习就是一种与新题型极相似的客观性阅读理解题。 2005届是原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接轨的一届,高考常常超前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精神,试题必将置语言于多样化的实际情景,侧重语言的运用,既考语言知识,更考语言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因此总复习应当注重强化基础知识,进行各种题型的全面训练,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在练中领悟归纳解题技巧,提高速度和正确率。 去年江苏英语卷难度系数为0.61,偏容易,今年难度会调升,以达到较好的区分度,保证大学录取新生的外语水平。难度系数为0.55左右的试卷是比较理想的试卷,这样的试卷方能体现“试题包括难、中、易题,以中等题为主”的2005年考纲命题精神,也才能客观准确地检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建议考生,面对浩瀚的题海,不要什么题目都去做;不要一味地去钻难题;不要“腹中空空”地去攻题;也不要遇难而退。 地理:考查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南京一中杨爽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2005年地理科考试大纲,内容变化不太大,适当地删减了一些内容,更加突出主体知识,明确要求的主要内容,更加适应新教材的提法,并且增加一些内容以符合重大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应对策略: 高考大纲的变化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有较为明显的考查,因此紧扣实际,考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年高考地理的主旋律。 1、继续巩固基础,把学科知识系统化 研读大纲,进一步夯实地理学科基础,查漏补缺,注重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中心,以高中地理为主线,把握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基础知识系统化、要点化、规律化,便于掌握和记忆。 2、注重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分析,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掌握读图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全方位、多层次理解初、高中地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能画图、会填图、巧识图、善用图的好习惯,是培养学科能力的需要,也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将高中的系统地理与具体区域地理相结合,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及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布。特别是要选择几个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归纳、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3、注意培养人文地理中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注重学科语言的规范表达 解题要做到“会”“对”“精”“快”“好”,稳扎稳打,尽可能减少失分点。现在的多数同学有两项能力较差,一是绘图能力,二是描述能力。其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是一项极为重要又终身有用的能力。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强化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其中要特别注意:①表述完整,踩准得分点;②书写规范,使用地理语言;③逻辑严密,语言精当;④解题速度适当;⑤卷面整洁、规范等。 巩固双基,注重知识迁移,增强解题能力,是地理复习的要诀。南京一中杨爽 语文:注重学科系统性——南京一中张曙光 2005年语文新考纲较之2004年考纲有如下改动与变易:其一,取消所有“*”号。具体说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四项已列入2005年度考试范围。其二,“写作部分”中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改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体裁的文章”。其三,取消了“试卷结构”这一部分的说明。 由此可知,2005年的语文考试大纲较2004年的语文考试大纲只是“微调”。之所以有此“微调”,笔者的看法是:一,全国语文统一考试大纲的变动印证了两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知识点、能力点的考查局部不时有些变动,不仅有利于命题,而且更有利于凸显考试的选拔性功能。二,由于全国还有十多个省市是单独命题,而这些省市迄今又无单独的考试大纲出台。这样,全国语文考试大纲考试范围的局部扩大,将有利于那十多个省市的单独命题。三,写作部分的改动,一是概念的解说更加规范,二是写作的文体在悄悄扩大,散文、诗歌也将名正言顺地列入写作体裁行列。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语文这门学科是个系统,语文考试当然也是一个系统,不要人为地割裂语文及语文考试的系统性。 面对“微调”,不必惊慌,而要沉着应对。 其一,抓住“作家———时代———代表作”这三点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与代表作”。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