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现在,离高考的日子还有几个月,算来时间还长,但考生关于志愿填报的问题早已不断向本刊袭来,“依我现在的成绩我最好报考哪些大学,报什么专业”,“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地填报我的志愿”等。为了能给考生及家长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所帮助和指导,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招生战线的专家关于志愿指导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每年的高考,都有一些高分考生落榜。看着那些考了600多分的考生走进复读班,真是替他们惋惜。高分考生复读,不仅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对来年的高考同样没有太大把握,谁能保证来年他们就不会落榜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经验发现,高分考生落榜,基本上是因为志愿填报不当造成的。如果在填报志愿时细心一点,冷静一点,客观一点,高分考生是完全可以避免落榜的。 目前,在我国,高考填报志愿的形式有三种: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公布分数填报。一般来讲,影响考生是否录取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高考成绩、自己的成绩在本省(区市)所有考生中的位次、所报考学校报考人数的情况、所报考学校的提档线和录取线。不论是上述哪种填报方式,对考生来讲后两个因素都是未知的。因此,填报高考志愿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对高分考生也不例外。 总的说来,高分考生填报志愿,最忌盲目自大。有的考生自恃平时考试成绩好或高考分数高,往往是非名牌大学不报,名牌大学又非热门专业不读,而且还拒绝服从调剂等。结果是没想到强中更有强中手,高分之外有高分,到头来只落了个高分落榜的结果。下面,笔者就结合志愿填报的几种形式分别谈谈如何避免高分落榜。 考前填报。考前填报可供参考的依据最少。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当对自己所在学校连续几年的升学情况、自己平时的成绩在学校学生中的排名、自己参加模拟考试的成绩、自己的性格类型以及参加考试的心理稳定状态等因素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以上信息,在征求班主任老师有时还可以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地确定要填报的志愿。 考后估分填报。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时,影响考生是否录取的四个因素还是不知道,因此,估分的准确与否就成了填报志愿的关键因素。因为估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志愿填报的成败。怎样才能准确地估分?一方面,要求考生要有清醒的头脑,对几天前高考的情况有比较清楚的回忆;另一方面,要求考生估分要实事求是,要估计出自己得分的区间值,上下浮动在10分之内才算正常。如果考试以后就糊里糊涂的,哪对哪错都想不起来,估分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样对填报志愿的影响就会很大。有的考生实际考分和自己的估分相差几十分之多。可以想象,如此大的悬殊将会使填报志愿失去相对准确性。因此,考生首先要对自己的高考分数有一个客观的估计,然后再根据估分的情况确定自己要填报的志愿。 考后公布分数填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在的高考工作透明度越来越高。对于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他们不仅可以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而且还可以查询自己在全省(区市)考生中的排名,这就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高分考生容易集中到某些名牌大学,最终导致部分高分考生落榜。因为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影响填报志愿的四大因素中的后两个因素仍然是未知的。因此,考后公布分数填报志愿,最关键的是不要盲目追逐热门和名牌,要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自己要报考的志愿。 事实上,除了高考状元等极少数的考生,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讲填报志愿都有一定的风险,对高分考生来讲也是如此。高分考生在报考时往往面临着是放手一搏、填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类顶尖高校,还是退而求其次,填报其他的名牌大学的选择。笔者认为两种选择无所谓孰对孰错,只是想告戒考生,如果想冲击北大、清华,那么要做好上第二志愿的心理准备并且要选择好第二志愿的学校。如果考取一所其他名牌大学,同样是不错的结果。另外,还要提醒考生:不论第一志愿如何填报,对第二、第三志愿同样不能忽视,也要认真填报,同时建议服从调剂志愿,这样就可以避免高分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