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下载论文听力动漫常用工具苏教人教新课标高中生自考在线教案作文

网站首页 | 试题中心 | 一轮复习 | 二轮专题 | 三轮冲刺 | 在线听力 | 教育论坛 | 家长学校
动画资源 | 自考资料 | 优秀作文 | 在线教案 | 状元纪实 | 园丁风采 | 学习方法 | 高考新闻
logo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高中生高考在线解题方略
创造性原理在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运用
作者:佚名  来源: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发布时间:2006-06-03 05:34:37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有的同学认为,如此简单平实的几句,怎么能体现大草原的美呢?读不出来,想不出来。怎么办?如果为其谱上曲,或播放“草原风光”的VCD,或看一些相关的民歌资料,那么,我们会深刻理解这首民歌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之美。


  要运用好迂回原理,首先需要有积极改变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意识,若无此意识提醒,那我们多半会坠五里云雾中而不知所往。


  【换元原理与阅读】


  神经学专家为了研究人的神经而用白鼠做试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种通过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产生新事物,便是换元原理。塑料可替代木头做桌子,可替代金属做机翼,就是运用了换元原理。在阅读中,特别是进行人物析时,若借鉴换元原理,则可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发现人物深层的思想性格。《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倘若将林冲换元为鲁达,让“鲁达”风雪山神庙会怎样呢?两相对比,我们便能更深刻地理解林冲逆来顺受、安守己的性格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换元原理也可用于读者与文中主人公之间,《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倘若你是林黛玉,你将怎样说话、行动?换元比较,我们便能深刻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的心态了。


  阅读中的换元是借鉴我们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去了解陌生的未知。换元是搭桥,桥搭得好,自然可以轻捷地走到创新的拥有亮丽风景的彼岸。


  【离原理与阅读】


  离原理与组合原理相反,通过对已知事物进行解、离散而产生新的事物,本质上是基于析的思考方法。一个整体可以离为各个部而加以认识、利用。宇宙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离为若干星系,若干星系也可再离。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认识宇宙。我们也可将水离为氢气、氧气而别加以利用。在阅读中,离原理运用广泛。一篇文章,可离为思想、技法、语言等多方面加以认识。理解人物形象,也可利用离原理。鲁迅《祝福》中样林嫂的形象,我们便可以离为山里的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祥林嫂、捐门槛后的祥林嫂、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等别加以认识,这样就能更清晰地把握祥林嫂思想发展的变化,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无情摧残。要注意的是,离原理应和组合原理结合使用,因为部不能脱离整体,我们了解各阶段的祥林嫂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祥林嫂这一完整形象,若孤立看待各部,则可能适得其反。


  【强化原理与阅读】


  最初的电脑大如屋子,而今已有手提电脑,最初的大哥大大似砖头,而今已有袖珍的“掌中宝”;昔日的薄底靴已改为厚底时装鞋;昔日流行的瘦身裤已改为宽松肥大的裙裤、灯笼裤。这种对现有事物在结构、尺寸及功能上进行浓缩或增放而产生新事物的创造原理就是强化。阅读中的强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性强化。在理解基础上反复玩味、揣摩,这种强化为创新提供了时间上的条件。古人的“涵泳”读书法就体现这点。二是情感性强化。我们对作品有了艺术初感(阅读时第一印象,最初直觉感受),还难以创新,须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情感,使之与作者情感共鸣。获得情感共鸣,就获得了作品的审美体验,到此,我们才有创新可能性。怎么强化呢?广泛联想与作者情感相关的各种情景、意象和经验。尤其是诗歌阅读,常运用强化原理。诗的文字精当,意蕴丰厚,若不强化,而只是粗枝大叶浏览过,肯定无收获。如鲁迅诗《梦》: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梦是作者的希望、理想,梦一个一个接着来,又一个一个接着破灭,既可看出新旧文化冲突的时代鲁迅探寻救国之路的高涨激情,又可以看出一连串打击后鲁迅的苦闷和悲哀,甚至绝望,同时还可看出鲁迅绝望中倔强的呐喊所倾吐的爱国情。如果进一步联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抄古碑”的事,则更可理解鲁迅几至绝望的苦闷。相反,若不花时间倾注情感,则只看得到一鳞半爪。


  【群体原理与阅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句俗语显示了集体思维的重要作用。在集体中,智力会产生相干效应。思想与思想碰撞最易激发创新的火花。海尔集团等公司建立高级知识子“智囊团”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倘若同学们能组织一个“阅读沙龙”,确定话题,彼此畅谈、交流、论辩,那效果可想而知。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时代,不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吗?古希腊创造了人类哲学的一大高峰,岂能与雅典街头的自由辩论之风没有关系?
 


上一页  [1] [2] 

Tags: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gao: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判断
下一篇gao:用构造法解数学题


    评论:创造性原理在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的运用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用户名: 查看更多评论

分 值:100分 85分 70分 55分 40分 25分 10分 1分

内 容:

         通知管理员 验证码:


本类热门阅览
  • 1地理时间计算复习策略
  • 2高考数列题常用解题思路(下)
  • 3完形填空实用解题技巧例解
  • 4高考数列题常用解题思路(上)
  • 5巧解等高线地形图题
  • 6用构造法解数学题
  • 7如何解答诗词名句类扩写题
  • 8三角函数求值的十种方法
  • 9高考英语六大题型应试要领(下
  • 10十种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
  • 11空间距离的向量求法
  • 12利用联想解数学题

  • 相关文章
  • 发散思维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 部分符号在英语试题中的运用
  • 图示法在英语解题中的运用
  • 创造性原理在高考语文阅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