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15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3.认清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分析人物的能力。2.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1.把握分析孔乙己的矛盾性格。2.学习理解作者以乐境写哀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呐喊》(板书),鲁迅为什么在20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呢?(学生各抒己见)是的,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唤醒沉睡的人们,并且是为前驱者添威助阵的,所以命名为《呐喊》。《呐喊》共收录了14篇小说,例如以前学过的《故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自己说过,在《呐喊》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板书)。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己》,看看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这个唯一的“他”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有着怎样坎坷的人生境遇。二、简介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幻灯片显示)《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作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三、把握内容,整体理解。1.阅读思考。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听读思考题:(1)孔乙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中?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