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8.《古诗两首》教材分析(一)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有“楼、依、尽、欲、穷、层、瀑、布、炉、烟、遥、川”等12个。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认识它们。“依、尽”可以结合诗句理解,摆一摆识记理解;“楼、瀑、炉、烟”根据偏旁识记,并且可以拓展积累同偏旁的字;“川”通过汉字演变理解识记。(二)本课要写的汉字有“楼、依、尽、黄、层、照、炉、烟、挂、川”等10个,其中“楼、依、炉、烟、挂”左右结构,结合《语文园地一》书写提示让学生观察:一看宽窄(都是左窄右宽);二看高矮(都是左右相等);三看穿插(“楼、依、炉、挂”注意左右穿插。)。“黄”的第八比“︱”要出头,“层”竖撇要长,能包住里面的“云”。(三)《古诗两首》是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于本单元感受祖国壮丽山河是起始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古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留下许多诗篇,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登鹳雀楼后看到的美景以及诗人描写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情分析1.下面古诗你读过吗?读过的“√”,会背的再打一个“√”。《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下面认识的字下面划“”,下面同偏旁的你还知道的写在后面。楼川尽烟欲瀑穷依布炉遥层瀑炉烟楼3.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中,注意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尽黄层川前测说明:第一题:现在孩子很多课外古诗有一定积累,了解学生对古诗熟悉掌握情况可以在初读朗读环节随时进行调整。第二题:了解学生独立识字情况,以及同偏旁字的积累,渗透归类识字方法。第三题: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模仿写一写,对于简单字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教学中可以针对问题更高效指导。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