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上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杜晓明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3.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
C.明朝废丞相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6.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7. 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8.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10.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11. 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
12.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3.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14. 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福建行省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 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6.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7.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 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8.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19.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0.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 )
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1894创立兴中会时
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1911年武昌起义时
21.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 ( )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 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2. 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 )
A、北上抗日 B、将革命推向全国
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23. 洪秀全在广两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是在( )
A.1851年 B.1852年 C.1853年 D.1854年
24.下列关于1931-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新阶段 B.中国政府组织人民进行局部抗战
C.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 国共间由内战逐渐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
25.在抗日义勇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 东北军 B.八路军 C.新四军 D.抗日联军
26.下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抗战的表述不客观的是( )
A.抗战态度比较积极 B.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D.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27.关于中共“七大”,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C.提出解放全国人民,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8.促成国民党决心抗战,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的关键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C.“八一三”事变爆发 D.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宣言
29.抗战初期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