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资源简介:
北京临川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命题:崔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 (共9分,每小题3分)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就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⑤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⑥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B、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用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它数量庞大,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视记录身边大小事情。
B、微博为普通的公众提供了便捷的话语平台,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被动处置信息,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C、微博是媒介结点,联结了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它改变了中国媒介生态,同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D、微博信息简短,能在用户间一对一地飞速传播,还能与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显著。
3、综观全文,对微博的“微力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使媒介传播方式改变,使新闻传播主体移位,任何人都能成为传播主体,用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对事件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和诠释。
B、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可以迅速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C、微博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用户用微博结交朋友、讨论话题、关注感兴趣的名人等。它取代了传统社交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D、微博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人们利用微博进行社会救助,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比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这说明微博可以直接改变社会。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汉六年,冬,十月,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帝以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帝默然。又问陈平。陈平曰:“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趣①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会诸侯。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意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曰:“吾将南游云梦。”上遂行。
十二月,上会诸侯于陈,信谒上,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以归,因赦天下。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②,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释:①趣:同“促”,督促,催促。②豨(xī):陈豨,刘邦征战时的将领,夺得天下后掌管要塞之地,后谋反,被樊哙军队消灭。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亟发兵,坑竖子耳 亟:赶紧
B、窃为陛下危之 窃:私意
C、部署已定,待豨报 报:回复
D、相国绐信曰 绐:劝说
5、下列都属于韩信“称病”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发使告诸侯会陈 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③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④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
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 ⑥从上所来,言豨已得
A、②③④ C、③④⑤ B、①②③ D、①⑤⑥
6、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向刘邦献计不可攻打,只能活捉。
B、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C、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
D、韩信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但因舍人弟弟的告发而招致杀身亡族之祸。
(二)翻译下列句子(10分)
7、(1)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5分)
译:
(2)。令人诈言,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5分)
译: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 捻 :持取,捻弄。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