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能力不仅有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口算中,学生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在口算中暴露出的锗误,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部分家长和老师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口算中错误的出现归结为“粗心大意”然而,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心理原因,有助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促使学生纠正。
一、出错的原因分析:
1、感知错误
学生在口算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据和运算符号,或由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特征,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因此,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符号容易产生失真,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如“2+3×6=6×6=36”,“36÷4=36+4=40”,“8÷+8÷=8”……有些学生不注意位置和顺序,往往把“36”看成“63”,,把“45”看成“54”,以致口算成“36÷9=7”、“45÷9=6”,“+ -+ = ”,““+ ÷ +=1”,等等。对于出错的原因,事后我问出错的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A回答说:“我将‘8÷+8÷=8’中的‘÷’号看成了‘×’号”;学生B回答说:“我用-=0, -= ”,学生C回答说:“我先算加法,再算除法的。”这就是学生在看数或运算符号、观察运算顺序时,没有去认真感知,而只是凭某些机械的表象口算的,因而就很容易出错。
2、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题,绝大多数学生能算准确,而在计算6×8+7时,学生往往口算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又如在计算“7×= ”、“×= ”时,心中只记得7和14可以约分,从而将分子与分子约分、分母与分母约分,造成计算的差错;还有在计算“(- )÷+ =(- )÷+ ”时,注意失调,丢三落四,从第二步就将写成了。
3、情感脆弱
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有时忘记了运算顺序,看似相似,拿笔就写。例如“(1+-+1)×=0×=0”,就是这种典型的错误;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例如“7÷+÷7=-”时,有的学生看到这样的算式,简直不知道如何计算,急得跳脚,烦燥时就填个0了事;口算时,一些学生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例如“1÷-÷1=0”、“-×=0”,就是两个学生的佳作,当我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说:“我看都是除法,而且被除数和除数都是1和这两个数,所以就=1-1=0了。”另一个说:“我第一眼看到的-=0,忘记了运算顺序,就算成=0×=0了”;还例如“(16+ )÷=16+÷=16+1=17”,就是忘记将分配给16了。
4、受强信息干扰
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是有选特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大脑中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强信息思维痕迹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在口算时,学生常常由于受到某些强信息的干扰,使口算出现错误。例如:在口算“300×25×4”时,根据“凑整”的思想,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很快就把这道题计算出来了:300×25×4=300×(25×4)=300×100=3000。这种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学生掌握得很好。但这种强信息对某些口算题产生思维干扰。如口算“300÷25×4”时,由于25和4的乘积是100,在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下,往往会产生以下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 300÷25×4=300÷(25×4)=300÷100=3。又如,学生在口算“× +×”时,根据“凑整”的思想,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很快就把这道题计算出来了: ×+×=×( +)=×1=。但这种强信息对某些计算题产生思维干扰。如计算“×+×”时,由于和的和是1,和的和也是1,在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下,往往会产生以下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1×1=0。
5、记忆还原
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在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干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贮存的信息常常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落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由于瞬时记忆量较大,更易出错。如口算42-19、27×4时,有的学生写成“42-19=33、27×4=88”,而这些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了进位所致;又如“①÷÷=1、②×3÷=1×=、③121÷3=4、④2000÷40=5、⑤×+×+=×( +)=×1=”等等,当我将这些学生找来,当场把这些错误口算题展示给他们看时,他们又将记忆还原了,自己经过简单的讨论后,都找出了差错的原因:①是遗忘了÷、②是把“÷”看作“×”、③是商缺位没补0、④是将2000少看个0、⑤是遗忘了+。
二、纠错的对策: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对于感知错误和情感脆弱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口算时要认真审题。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如对“8÷+8÷=2+6=8”的学生,激励他们克服“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符号容易产生失真”而出现的错误;如对“1÷-÷1=1-1=0” 的学生,激励他们克服“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而出现的错误。
二、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
对于记忆还原时,产生“遗忘性差错”的学生,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在口算的过程中必须有记忆,而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为了避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