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的触动 永恒的背影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明兴华
【教材简析】
《背影》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的名作,也是历来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经典篇目之一。全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背影名文四海传,少年波及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人教社课标版教材的编者将《背影》一文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二个单元里,可谓用心良苦。主要体现在:
1、就内容而言,本文及本单元都是写身边熟悉的普通人,这与七年级下册所安排的“名人”单元相得益彰。其意图在于让学生对亿万普通人有深刻的认识。
2、初二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进入了一个变更期。加之时代变迁,对看惯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与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从《背影》中父亲的所作所为中受到深刻感染与触动的。
为此,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尤其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基础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人性意识,便成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说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感动。更缺少一种学生自发的感动,即他们往往是被老师“教”感动,而不是靠自身阅读自悟而得到的感动。换句话说,就是一种被动的感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为基础,将学生带入一种真实而感人的氛围中,以利于师生平等的对话;以“主问题”(即最为感动的那次“背影”为突破口)代替以往教学中繁琐的提问;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代替教师精细的分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最为感动的一次背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验、采访等使学生感受人间至真至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父子亲情,感悟人间至爱。
【教学重点】以“父亲买橘”为突破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父亲对儿子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板块】触摸背影――研读背影――拓展背影
【教学过程】
【谈话式导入】(2-4分钟)
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名人”单元,你能列举一两位你所崇敬的名人吗?……
不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名人,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或许是因为彼此太了解,太熟悉,让我们忘却对父母、亲人那些动情的眼神,那些低声的细语进行咀嚼与反思。但如果我们将其放入特定的环境中,那种对亲情的感念便会涌上心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去寻觅那份久违的感动。
一、整体感知,触摸背影(10-12分钟)
1、朱自清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位老朋友,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过他的作品(稍停,让学生回答)《春》,哪位同学来对这位故友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点击课件之作者介绍。)
2、听读全文(8分钟)。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全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说说文中让你最为感动的一次背影。
学生听读,反馈。(重点引出父亲买橘时的背影。教师板书。)
二、锁定瞬间,研读背影(20分钟左右)
【朗读1】集体朗读第6自然段中集中写父亲背影的句子。(点击相关课件)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师 引】不错,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最感人,老师也认为这一段读来催人泪下,你认为这段文字中的那些地方让你感动,从这些字词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可从父亲的穿着、动作入手进行分析。一旦学生提到动词,向学生介绍人物描写的“动作描写”,在这里也是细节描写,让学生明白:利用细节描写,能使所写之人具有鲜活的生命。)
【朗读2】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作者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感动,才能传递出我们自己心中那份感动呢?
【师 引】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关爱,一次对父亲背影的深情凝望,为什么就会使这位曾说父亲“聪明过分”、“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的儿子流下感动的泪水?请联系文章开头交代的背景思考,然后以“我之所以流出感动的泪水,是因为 。”(有困难可以同桌讨论)
(力求将父亲的“背影”放入特定的背影之中,即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来祖母去世,二来父亲失业。对“祸不单行”一词进行分析。如果有学生分析到离别时的心情,可在此处引导学生对写离别的古诗词进行叙说,让学生加以积累。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朗读3】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这节文字,读出我们的体验,读出我们的理解。
三、现场互动,拓展背影(5-8分钟)
1、学生谈自己感动的一幕。
【师 引】朱自清抓住了父亲“背影”的瞬间,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感人的细节,你能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在与父亲或母亲、朋友等的交往中,让你感动的一个瞬间吗?
(学生谈自己感动的事情)
2、现场采访
【师 引】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学们,今天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老师,他(她)们中间,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我们应该利用这一难得的课程资源,请他们也谈谈自己与子女之间感动的一幕,好吗?
(请科代表去请在场已为人父母的老师谈自己与子女之间感动的场面。根据时间而定,如时间少只请一位。)
(点击罗中立的《父亲》):这是画家罗中立的成名作《父亲》。请将你的目光锁定在这位父亲身上,看看你心中有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 述】谁也无法忘却这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他是我们精神上共同的父亲,也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今天面对它,我们仍然感受一种逼人的烧灼感。
【结束语】同学们,无论是朱自清文中的《背影》,罗中立画中的 《父亲》,还是同学们和老师们所说的动人故事,都无不表明: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易感易发的心灵,那些触动瞬间的一幕,就将成为我们记忆的永恒。让我们走近亲人,仔细看看那些至亲至爱的人,去感受、去体验那份难能可贵的真情。让我们带着感激、带着崇敬去读懂父母、读懂亲人,让我们一同唱响满文军的《懂你》,用动情的歌声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
推荐阅读:
1、学生推荐。
2、教师推荐。《拐弯处回头》、《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国父亲网,父亲节。。
练笔:
“每逢佳节倍思亲”,眼看中秋月圆,你一定十分思念你远在他乡的亲人,请你借此机会写一段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话语。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