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得好,下面请同学们将一个正方体沿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看看(1)要剪几条棱?(2)展开的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先自己动手操作再与同伴交流。
生:老师,我发现要剪七条棱才能把一个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我们组的同学展开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但都是由6个正方形连在一块的平面图形。
师:有没有剪的棱少于七条或多于七条的?
生:没有,我们展开的这几个平面图形都还(保留)有五条棱,(正方体共有12条棱)所以剪的棱都是七条。
师:是不是6个正方形连在一块的平面图形就一定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呢?
甲生:不行,如果六个正方形连成一条直线或象这样四个正方形在一条直线上,而另两个在它的同一侧,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学生边说边把图画出来)。
师:说得真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乙生:如果6个正方形连在一块,其中含有“田”字形,也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比如:
丙生:老师,我发现乙生说的这种情况,剩下没剪的棱都超过了五条,所以我可不可以说:六个正方形连在一起的平面图形,如果保留的棱超过5条,那就一定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师:(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楞了一会)补充得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指着黑板上同学们展开的平面图形)同学们,请你们总结一下,把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共有哪些情况,你们能不能对这些情况进行分类?
(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方法不一。教师在一旁略加指导,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多鼓励、多肯定)
学生代表一:可以分成三类:四个正方形在一直线上;三个正方形在一直线上;二个正方形在一直线上。
学生代表二:可以分成四类: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最后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能为蚂蚁设计几条最近的路线呢?
学生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辩论。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在辩论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对不同的结论或观点不要妄加评论,而要积极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做实验似乎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专利,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设立数学实验室。现在不同了,数学新教材的许多知识,要求学生在“做”中取得。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着手考虑建立专门的数学实验室。
如:《几何体的截面》、《从不同方向看》、《你会算21点吗?》、《有趣的七巧板》、《图案设计》、《100万有多大?》、《转盘游戏》、《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等等内容,学生的实验活动几乎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
[材料准备]:大米(或绿豆)若干、杯子、天平、刻度尺、卷尺
[注意事项]:1、实验时托盘天平一定要放置在干净平整的桌面上。称量前要调节天平外于平衡状态。
2、使用托盘天平时,被称物体一定要放在左盘(也叫载物盘),砝码只能放在右盘(也叫砝码盘)。
3、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取。称量后应立即放回砝码盒内。
5、被称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
6、刻度尺有一定厚度,为使读数准确,应使尺面垂直于待测表面,读数时眼睛应正对刻度线。
[活动]:(1)将学生每四-五人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㈠ 计100万粒大米(或绿豆)的质量
记录和计算
100粒______ 质量 | 100万粒______ 质量 | 与你自己熟悉的 事物进行联系 |
㈡ 测你的100万步大约有多长
记录和计算
测量 你的步长 | 你的100万 步有多长 | 与你自己熟悉的 事物进行联系 |
记录和计算
与你自己熟悉的 事物进行联系 | ||
㈣、议一议:装100万元的人民币,需要多大的皮箱?或以你的课桌面为参照,将100万元的人民币铺满你的课桌面,需铺多高?
100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大约0.9厘米厚,1张100元的人民币长约15.5厘米,宽约7.7厘米。
在“做”数学中要避免学生在活动课中养成重感知、轻理论的轻浮的学习态度。可在做完之后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提升,从而培养一种严谨的、有深度的治学态度和习惯。
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个例子:一张高是底的一半的三角形纸片,允许你剪三刀,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1) 如果设三角形的高为a,那么底为_____,面积为______
(2) 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
(3) 向同学们展示你的方案,并说说你怎么知道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主要涉及: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互余,互补等知识)
通过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数学课已经转变为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兴趣为中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转变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学习的合作者,数学活动的组织者。长期坚持课堂数学活动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
以前我们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会应用知识是自然的事,因此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往往是轻轻带过。事实上,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到对知识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教学中要善于(1)设置场景,利用学习过的有关事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变换场景,让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我们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的观点有误,就怕学生不去思考、不去动手、没有观点;对提出错误观点者也要表扬。这也算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的一种尝试吧,即培养学生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乐于思维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坚信一切知识,除非是经自己确认的都是可以 日期:________________;今日课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课堂实际教学程序简述(教学节奏、教学时间的分配、突发事件及当时师生的反映): 回答较好和不够好的问题: 出现意外答案的问题:
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都要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是否获得:①有用的数学知识 ②有价值的信息 ③领略了数学的美丽 ④进行了一场智力上的挑战 ⑤得到研究问题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倡议在我校初一年级各班成立学习小组,缘于两件事。一件事是,我女儿学前教育基础差,刚读小学一年级时跟不上。有一天,我参加女儿学校的开放课,小学老师提出问题后,别的孩子高高地、非常骄傲地举起他们的小手,而我女儿则悄悄地把头埋下去,那时我的心都要碎了。第二件事是,我校刚开学,我班的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小学的时候,报了一个奥数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班上有几个优秀的同学很快把答案报出来了,老师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就不再解释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好多人根本就没有听明白。后来,考了一次,老师才发现我们好多人都不懂这个问题,于是就教得仔细多了。
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被提问的学生早就会了,不会分析、没有掌握该项知识的学生却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结果给教师以错觉。其实,我们早该质疑传统的教学方式了。教学究竟是为了部分好学生,还是面向大多数、面向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已切身感到了“差生”和作为“差生家长”的痛。我们不能再对那些所谓“差生”视而不见了。他们还太小、人生的路还很慢长,我们不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自卑的种子。
教学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的实质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现在我们把学生组织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堂上采用“独立思考+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谈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质疑;让那些想得快、做得好的同学,自觉地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讨论完毕,再由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有时候,教师特意指定学习小组的一位“差生”代表本小组发言,然后大加表扬,让他(她)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为那些优秀的学生创造“跃上天花板”的机会,为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树立“跳一跳就可摘下苹果”的信心。对于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答不出,允许他们请教本组同学,或由本组同学补充。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差生”不再感到孤立无援,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课外学习生活中,我们也给学生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某生由于各种原因耽误了功课,本学习小组的同学有责任和义务给该生补课。我们体会到,在授课之余,给予学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实在是太重要了。
五、作业追求创新,鼓励学生设计试题。
长期以来,数学作业以计算、推理为主,同时围绕中考题型而设计,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题型的创新和内容形式的丰富多变。我们注重课堂教学要创新,但忽视了布置作业环节的创新教育。殊不知,评讲作业和习题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使学生保持对作业的好奇心、乐于完成作业,我们试着搞作业创新设计,并培养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⑴游戏式作业:看谁“猜”得准
在各自的日历上,用一个矩形任意圈出2×3个数或3×2个数或3×3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几个数。
⑵决策式作业:做个精明的商人
如果你有1万元作商业投资,现在有两种投资渠道:①电视机销售:每1台电视机的进货价是1000元,销售价是1200元;②电子手表销售:每个电子表的进货价是10元,销售价是13元。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渠道?请你说出你的理由。
⑶调查式作业:怎么存最划算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