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1年秋季的高一年级起,全国各地开始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中调整教学计划》(以下简称“调整计划”),物理学科由原来的三年必修课程调整为二年必修课加一年分科类选修课。高一、高二的必修课时只安排每周三课时,这在各科中调整变动最大。我们县从1990年秋季的高一年级起,就按必修课大纲进行教学。我们体会,在调整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理解和落实“调整计划”的基本精神;在必修课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打好基础,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探讨必修课教学应树立的观点、教学指导思想和在必修课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一些关系等是很有必要的。
一
这次“调整计划”的基本精神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物理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中央教科所对九省市的调查,认为物理难学的学生占43.2%,把统一的一刀切的高中物理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层次。一方面,使过去学不了、学不全的学生,通过两年必修课的学习,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能适应今后参与社会工作、生活的需要。这跟过去统一的教学要求相比,教学时间减少了,教学难度也有较大的降低,但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学到的基础知识比过去却更加全面、更加扎实了。另一方面,对以后有志于理工类学习的学生,通过二年必修课加一年选修课的学习,使他们能适应今后继续学习的需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虽然与过去基本相当,只有少量降低,但是,通过三年时间,分二次循环完成,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减轻。
学习、研究修订大纲可知,必修课和选修课加起来,总的知识内容与过去大致持平,但少量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如:静力学不单独列出,把力的平衡作为动力学的特殊情况──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只要求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不处理成角度的力的平衡的静力学问题。又如修订大纲中关于速度图象、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P—V图和P一T图,都只要求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会识别它们,不要求学生利用图象来分析讨论问题。还有一些内容打了“*”号,如“分压和分流在伏特表和安培表中的应用”、“欧姆表”、“弹性碰撞中的动能守恒”等改为选学,便于各校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教学减少了综合性的繁难的计算,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
与过去教材比较,必修课本还降低了概念和规律的理论程度,注意从现象和实验中直接得出,不作理论推导。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现在不作理论推导,通过归纳三个实例定性得出,然后由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又如“晶体二极管”,过去是先讲电子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成因,再讲晶体二极管,现在不讲电子二极管,直接从演示得出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调整修订后的必修课,减少了内容,降低了定量计算的要求和概念、规律的理论程度,突出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学、学得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调整计划”的精神,把握好必修课教学的方向。
二
教学计划的调整与教学改革,要求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在高一、高二必修课教学中,要立足于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其次,高三物理选修课的分量比较重,虽然分科类选修物理的是有一定志趣和基础的学生,但毕竟只有一年的时间,内容多,要求高,难度大,特别是大量的定量计算,集中在选修课,难兔到时又要出现新的困难。因为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需要有个过程的,况且在高考前还要复习高三不再循环的内容。再次,一些基础较好,以后有志于选修理工类的学生,对仅仅完成必修课的学习感到不满足,确实学有余力。因此,高一、高二物理教学的模式,应有利于切实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减轻整个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学习的负担。根据这样的要求,高一、高二的物理教学,应该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每周三课时的必修课,必修课教学要着眼于适应以后多方面需要,包括适应社会工作、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共同的基础。在必修课教学中,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注意控制难度和深度,把握好教学的要求。调整后的必修课内容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必修课中一次循环高三不再学习的,不要搞得太难,不要把应该到高考复习阶段解决的问题拿到必修课来解决。第二类,经必修课和高三选修课两个循环到位的,分别按各自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把选修课内容简单地拿到必修课中来学。第三类,是从提高学生素质安排的,对学生要求不高的知识,不要任意拔高。通过必修课学习,使绝大部分学生达到毕业合格的水平。
第二个层次,是每周一节选修课。这一节单科性选修课,是部分学生参加的自选课,可以有三个方面:一是补差,使一些学习尚有困难的学生能跟上学习,达到合格,保证大面积的合格率。二是提优,使一些学有余力,且有志于今后选修理工类的学生更好地巩固必修课基本内容,并适当加深和拓宽,以减小必修课与分科类选修课之间的台阶。对于重点中学基础较好的,可以适当渗透高三选修课的内容。三是兴趣性的,可以联系现代生活、现代生产技术和当前普遍关心的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等等,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
第三个层次,是组织课外物理小组活动,或者是以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举办物理学史、近代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等讲座;借给学生一些课外学习书,指导学生自学;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一些物理问题,如出一些竞赛题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科小组活动内容,可以不受大纲的限制,通过课外辅导,使学生能适应竞赛等要求。
我们认为,不论是课内的教学还是课外的辅导,都要根据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这一精神,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调整教学改变了一刀切后,也要注意避免切一刀,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志向,都齐步并行在必修课大纲内,严格地按“二一分段”教学,这也不符合调整的意图。
三
根据“调整计划”的精神,在必修课教学中,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操作,都要作相应转变,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
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必修课教学更应立足基础,着眼于为学生适应今后多方面需要打好基础,提高素质。过去的教学瞄着高考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对于如何有意识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考虑不多。现在的必修课教学,作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必须而且完全有可能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出发点,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切实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观点等对人类文化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培养健全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重视实践环节,密切联系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等等,使必修课的教学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局面,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
必修课对应着会考,会考合格才能毕业,才有资格报考大学。过去,学生是否毕业由学校决定,且毕业考试合格与否跟高考无关,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能否达到毕业合格水平不加注意,特别是对差生的关心不够。现在的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能学,也必须学好的课程,而且有相应的会考来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心中下学生的学习,给差生以切实有效的指导。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中下,力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课外给学习还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补课或课前指导预习等措施,使他们能跟上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会考合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立足于打好基础
根据必修课教学的性质、任务,要求教学要转变投入的方向,在基础上做文章。过去教学的注意力在计算、解题上,讲一个概念,讲一个规律,接着就是例题、习题,学一节内容,一般都要安排几节习题课,从简单应用到综合计算。对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规律的多角度的认识与理解,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多,现在必修课教学的注意力,按调整的出发点,应该放在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通过必修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确切含义,知道怎样去应用,应用知识解题,也只要求会在不太复杂的背景下会直接应用,一般不要求用联立方程解题。从教育目标分类学来看,必修课知识的教学目标应主要在B级和C级水平,即理解和运用这二级层次上。
四
(一)必修课与高三选修课
必修课与高三选修课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它们对应于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修课是独立的一门课程,有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应该把必修课教学作为传递人类所积累的精神财富来看待,为全体学生适应今后多方面的需要打好基础,提高素质。在目前的调整修订中,因某部分知识较难,就放到选修课中;对有些重要的物理知识,只要求初步了解它们的概念,因为选修课还要继续学习,这些措施,只是权宜之计,是针对教学的现状和困境,在新的教学计划尚未制订之前的过渡性调整。
(二)必修课与单科性选修课
必修课与高三分科类选修课还存在不小的台阶,从搞好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等多方面的需要来看,各地一致认为,在高一、高二年级应该排一节物理选修课。这一节物理选修课只是部分学生选学的自选课。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三节必修课与一节选修课混在一起,把四节物理课让全体学生学,把这一节选修课当作必修课来处理,把三节必修课的内容分到四节课来完成;也不能简单地把高三选修课内容下放到必修课来教,这样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教学又退回到老路上去。要加强研究,改革教学,切实提高必修课课堂教学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必修课教学任务。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有它的严肃性,必修课的教学,应该根据必修课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然而,如果各类学校不管生源基础、师资设备等客观实际,都一刀切地严格地执行大纲,是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严格执行大纲不是教学的原则,紧扣大纲不能成为死扣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基础,可接受的程度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走在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上。比如对于重点学校,面向一定范围的统招班,可以也应该不拘泥于必修课大纲,适当下放选修课内容,当然这些下放的内容可以不去强化它,不列入平时考查范围。对于地处边远偏僻、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基础又比较差的班级,也要从实际出发,先落实基础,努力争取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要求。
(四)基础与训练
必修课教学必须立足基础,改变过去通过大量的解题计算来应付考试局面。但在试教过程中,有老师感到没有什么题目可做,学生的训练大幅度减少,显得有点松松垮垮,这是不适当的。根据“调整计划”的指导思想,在必修课教学中,要通过降低综合计算的要求,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一些,学得更灵活一些。显然,我们要减少的是大量的难度较大、又没有多大意义的综合计算,而加强突出基础的训练,促使学生重视基础,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决概念,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使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还要加班平时考查,搞好测度反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把高中物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是物理教学的一项较大的改革。如何按照“调整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立足基础,着眼素质,因材施教,提高必修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以上只是初步的认识和体会,提出来希望能引起大家讨论。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