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学起于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引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总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达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维.
一、以物引思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高度概括的理性知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做到“以物引思,以物究理”,离开了物理实验和现象的观察那将是一些空洞的、抽象和难懂的知识.具体操作中可以这样进行:
1.可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思维.如:学习动量定理时,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张纸,纸片上再压一个木块或黑板刷之类的物体,若快拉纸片,则可将纸片迅速从物体下抽出而物体不动;若慢拉纸片,则发现物体随纸片一起移动,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高度集中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上,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了.同时,他们也就会主动而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其中的道理,且所得的知识印象深刻.因此,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利用生活中所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学习“重心”和“稳度”时,举这样一个现象:在电视中我们见到的“高空王子”在两悬崖峭壁间走钢丝时,表演者双手总握着一根铝制的长平衡杆,本来此举要求越轻越好,为何反而要握着一根金属杆呢?这时,他们也会积极地去深思,去寻根究底.在学生的讨论或让学生代表回答的基础上,再纠正其错误,归纳其结论,效果也很好.生活中有很多的奇妙而有趣的物理现象,在教学中若能适时地拿来分析和讲解其中的道理,确能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
3.可利用多媒体或电脑投影创设一个虚拟物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如电场、磁场、电磁波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实或一些重要的图形、规律、结论等,通过多媒体电脑投影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再配合适当的彩色,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起学生们去思索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和聪明睿智.
二、以疑引思
“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空洞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电机”才算是真正的启动.”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心设疑、激疑、答疑,做到以疑引思.
如:运输玻璃器皿时,其周围为何要放些碎纸屑?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它受到的浮力及它排开水的体积有何变化?速度变化的大小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吗?等等.这些精心的提问,巧妙的设疑,确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此外,教学中还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对有些物理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那才真正是大有收获.如学完“全电路欧姆定律”时,给出如图1所示的情景,根据图示的条件,请问:(1)可求出那些物理量?(2)怎样求出这些物理量?我想,通过这种开放性题目的训练,让“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疑引思”的效果.
三、以情引思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往往见物不见人,缺少感情色彩,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准备,优化教法,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将一些无味的物理知识蒙上感情色彩,也能将课讲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深思.如讲“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我说它们是情同手足,唇齿相依,既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同年同月同日死.再如讲“楞次定律”的第二种表述──“来拒去留”时,以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个闭合的金属线圈产生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磁铁插入时,线圈后退,即来时拒绝,犹抱琵琶半遮面;磁铁离出时,线圈往前追,似依依不舍,柔情似水,等等、通过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知识讲解,引导了学生进行有趣而积极的思考,而且他们觉得这样的课趣味浓厚,通俗易懂,容易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四、以新引思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做到以新引思,以思促新.
1.可向学生介绍当今物理界的一些新成就、新思想、新观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储存和迁移,展开联想,诱发思考.如介绍近几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伟大成就: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飞行,我国超导研究的最新成果等.
2.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新颖题目、题型,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维,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使学生们的解题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如: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有v0、vt、a、t、s五个物理量,若任意知道其中的三个量,则可求出另外两个量,请同学们自行根据图2的情景编题,再运用已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自己求解,最好能给出两种或以上的解法.最后请几位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编题、解题过程.老师再适当给予评价及鼓励.我想,通过这样新颖题型。新颖方法的发散性、开放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
3.可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创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们去大胆设想,标新立异,让他们在创新的领域中去体会失败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总之,从根本上说,“引思”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台上、台下水乳交融,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除去一切顾虑,去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学习.教师也就达到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地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我这里抛砖引玉,以求各位同仁斧正.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