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云南省六所中学参加了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持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三年来,云南实验区在全国课题组的指导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数学》为平台,对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经历了萌动──激情──徘徊──成熟的四个实验阶段,积累了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案例,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实践的基础. 为了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新的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带动国家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加速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步伐,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和应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002年9月,云南省的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昆明市越秀中学(原昆明市盘龙一中)、昆明市外国语学校、蒙自第一高级中学、曲靖市民族中学等六所学校,参加了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I”)教育产品事业部的大力支持.三年来,六所实验学校开展了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为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课题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了教研的新路子,并向学校所在地区辐射,为下一步高中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实验设想的形成 (一)实验课题的形成背景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电化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使用幻灯机、光学投影机、电视机等工具增加了教学的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但这些工具的使用者主要是教师,这些工具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数学内容的呈现上,没有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思维活动的影响是有限的.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技术手段的使用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不过手段比以前先进了,所能做的事更多了.面对信息社会的突然来临,看到了计算机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之后,学校不遗余力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计算机教室,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公开课纷纷登场,但拘泥于教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数学教学的软件开发滞后或没有得到推广,单凭学校或教师的能力难以将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到底,于是计算机教室成了摆设,公开课成了“做秀”.不过,这一阶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观念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计算机操作熟练的教师开始在学校产生,为信息技术广泛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工具更多了,除了科学计算器、计算机之外,还有图形计算器、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网络等,给学校以更多的选择;信息技术软件更丰富了,The Geometer’s Sketchpad(几何画板)、TI的APPS、Cabri Geometer、Z+Z智能教育平台、Microsofe Excel等在学校的广泛使用,加强了对数学教学的影响;特别是这些软件的功能更成熟了,其函数作图与分析系统、几何作图系统、计算机符号代数系统、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系统、编程等功能,几乎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不仅成了教师的得力教具,更成了学生的学具.这就为优化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和学习创造了条件.虽然大多数学校看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前景,但是,教材不与信息技术整合,学校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依然困难. 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方面,有三种类型的教师:一类是出于对专业和技术执著的教师,坚持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形成了良性发展,但极少数的他们难以影响整个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另一类是出于对学校教改压力的多数教师,时不时用一用信息技术,但没能深刻体会到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且由于技术不熟练,每次使用技术都很麻烦,反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消极情绪;再一类则是不懂信息技术,也从来不用信息技术的少数教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方面由于没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体验,另一方面由于看到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威力,所以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但却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或没有较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已经使数学教学和学习带来困难.例如,函数有三种表示法,离开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中只能以解析法的表示为主,而图象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列表更是很少用到,这就削弱了学生对函数问题的理解.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就只能采取增加课时、加强题型训练的措施来弥补,使学生才进入高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负担就加重.又例如,概率、统计等一些有复杂运算的内容,必须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得到最后结果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但由于不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要么不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结果,要么干脆就让学生去自学.这样,教学目标自然就不能实现了. 面临这样的现实,学校很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而在专家的引领下,依托实验教材,开展以学科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课题实验,以此促进学校学科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正好是学校的需求.于是,学校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研究课题指南》 ,选择了适合自身的实验研究方向,如表1: 子 课 题 名 称 昆明一中 昆明八中 蒙自一中 (二)实验课题的依据 在课题实验的前期,作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材研究所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下称《普通本》)的基础上,通过改编的方式,组织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套体现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思想的《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数学》(下称《整合本》)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并在网站上建立了信息技术的资源库.这不仅告诉了教师用信息技术教什么,还指导了教师怎样教.这就为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一个平台,并成为课题实验的最重要的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多年在全国推广几何画板;TI与中国各级教育部门广泛的合作,在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实验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TI技术在理科教学中的实验;云南教育科学院等教研部门多年在全省学校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和考场,等等.这一切,都为实验积累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实验学校在过去长期的信息化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实验教师又有着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切身体会,这就为课题实验提供了可借鉴的数据和可对比的案例. (三)实验目的 2.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途径和效果;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