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那么,这个构建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等结合中小学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对我们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有很大帮助。 维特罗克等提出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主要依据如下基本观点: 第一,人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环境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环境信息的理解和解释。具体表现为主体主动地选择某些信息,同时又摒弃某些信息,并从中进行推论。 第二,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在生成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即学习者是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来理解新知识的。 据此,维特罗克等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将已有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新知识)相结合,主动地选择注意信息并主动地构建信息意义的过程。其模式如上图。 维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不是从感觉开始的,而是从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图中表明的学习生成过程是: a.首先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影响个体知觉和注意的各方面内容及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倾向进入短时记忆。 b.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动机,使学生不仅注意外来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到的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并以持续的兴趣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在这种注意和知觉的过程中,寻求学生作出有意识控制的努力。 c.由选择性知觉而得到的信息,只有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有前信息建立联系才能产生意义理解,这是主体主动建构新信息意义的过程。 d.构建意义的过程是新信息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联系的过程,其中伴随着一个随时对构建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这种检验可以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信息的对照两个方面来进行。检验的策略有:是否采用了没有事实依据的假设;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借以联系的信息是否适宜;从感觉信息中选取的信息是否有用,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等等。通常,可以考虑对长时记忆中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以便选择使用。 e.经检验,构建意义不成功,则回到感觉信息。 f.如果构建意义成功,即达到意义的理解。 g.达成意义理解后的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引起已有认知结构的改变:同化或顺应已有认知结构,新信息内化到其中去,构成新的认知结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