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学科革命,从课程目标到教学任务、从课程资源到教学方式、从知能内容到学习工具、从学习领域到评价标的,在几乎与课堂有关的所有维度,都有新质产生。这些新的诉求一方面既向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出了挑战,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转型)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亦向语文教师提示了诸多教学科研命题。在新的课程态型之下,语文教师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科研的实际操作,在激励和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同时,适应新课程的职业要求,应可有所作为。以下试从三个方面介绍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科研要件。 一、选题择别与问题策略:关注矛盾·任务·理论(理念) 选题是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能的决定性因素,选题的确可以着眼于“热点”与“热门”或“冷门”之类,但更宜立足于“问题”,从“问题”的感觉、发现、假设、归因、解决的预期等着手,概括出一个完整的问题,再将它与相关的理论、理念、政策、方针等建立起联系,确定在一个怎样的理论背景中研究一个怎样的课题,解决一个怎样的问题。例如较之数理化学科语文课堂的“大运动量”讨论:问题──讨论中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不确定性和难测性,教师对讨论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控制导向与学生个体思维和同侪信息的自主导向间的协调,讨论与讲解的权重与配合,讨论的同、异质分组和教学组织关系处理,等等;相关理论(理念)──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做中学,自主发展,有效教学,教学行为技术,教学目标分类,多元智能,潜在课程,等等。 新课程推展中的语文“问题”观察指向举要有: A.扩大了的语文教学领域。如“口语交际”这一新领域中的能力目标、教学任务与现行教材教法之间的矛盾,后者的不应性;对文本中口语教学元素的提炼、组织;训练的设计;交际环境的课堂设置等。 B.被强调的语文教学方式及要求。如“涵咏”所适用的教学材料,课堂学习手段,即时评价方法;如“感悟”的教学目标及外显化描述,行为目标的设定,学习行为的实施,感悟式阅读的认知心理;如“个性化阅读”的指导方法,教学资源组织,其与常规群体阅读教学的结合,其能力要素与能力培养的重难点,等等。 C.新进的语文教学型式。如研究性学习,其指南编制,选题指导,资讯提示,活动组织,研究辅导,综合化和“学术化”;如多媒体/网络教学,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课件创制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读写情境设计,文本、文字与超文本、音图的教学功能配合,能力目标和学习行为的应对,等等。 D.新编语文教材。如编排体例与教学任务的实施逻辑,选文中有关文化、文学、文章、语法、修辞等的新元素,知识与能力点的重难变化和教学要点,教材所关涉的课外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的技术要求,学生文化背景,语文经验与新教材的对接联系。 二、行动过程与技术策略:关注事实·动态·细节 研究历程中除了惯常的文献阅读与理论借镜之外,更具实质性意义的是对特定对象(如学生、教师/学法、教法/环节、细节/数据、模式等等)进行搜集、取样、观察、分析、判断等的事实研究。因选题的不同,各研究的行为过程与技术策略也应各有侧重。 第一,学生行为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指向:A.行为方式。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包括听讲、听记、默读、朗读、答问、质疑、讨论、交流、阐释、言语、作文、观察、记诵等;所谓行为方式是指特定行为所采用或习用的形式,如听讲中作笔记,批注,默读的“关键词”“问题抓手”技巧,作文的提纲方法与草稿修改方法,质疑的“比较提问”,等等。B.行为特质。这是在行为方式基础上对行为中表现的习惯、性向、品质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个别研究和群体研究,其中较为重要的变量可能有──阅读的元认知,阅读的经验积累,阅读期待,阅读兴趣与动机,阅读速率,写作与生活,写作能力与阅读成绩,等等。C.行为对教与学的影响。(略) 第二,教师行为研究。这类研究同样包含了上述学生行为研究的三种指向:方式,特质、教学影响。其中作为教师角色较易被忽视而却重要的对象和变量举隅如: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冗余信息、言辞的审美性、教养性、教学性;讲解/教学权重、问题语脉和问题策略、逻辑;提问/问题的水平层级、编拟和发问策略、应对与强化、教学生长点的把握;作文/指导、批改、讲评;教学设计/资源处理、文本识见、学习经验和水平分析、学习行为预设;临场决策/对学生学习信息的理解和处置、展衍认知进程、随机比较阅读、资源介入、辨识和抓取教学生长点、批判性发散性导向,等等。 第三、资源素材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跨学科性、大文化性、社会性,规定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对象。研究包括:教与学参考资料的引介与评价,网络资讯的甄选和应用,课外文化素材(影视、新闻、事件、人物、文博等)的改制和使用,教本教学内容与课外材料的整合,来自学生的课堂信息(发问、作文、答疑等)的利用,各类教学硬件的功用与效能,等等。 上述三大类的研究,较宜适用的方法有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在技术上可分别采取下列手段:听课与实录,访谈与问卷,数据统计,论据筛选,实验比照,事件描述,学绩评估,试卷分析,案例/教例考察,行为频数与技术含量观察,作教师工作日志及日志阅读,教师说课,学生评课,等等。 三、成果应用与分享策略:关注普适·移用·生长 以论文、报告、课件、公开课等呈示的研究结果,应已不仅止于是研究者个人的收获与心得,而是一种具有了业内经验规律、特质的教师职业活动和专业发展资源,因而,必需考虑以各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普及,推广应用,让它与其他教师的实践发生尽可能的联系,在其他教师那里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专业成长点,衍生出辐射性的教学效应。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分享: A.公开课;听课──评课──说课,微格教研。 B.论文报告会;答辩,专家点评,专题讨论。 C.后续研究的立项和合作研究的组织;母子课题。 D.专题研讨会;校外同行交流,校外开课。 E.网上发布;讨论交流,形成校内外相关的持续性链接性研究。 F.建立研究档案;以评估激励,支撑研究。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