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50年前,马克思预言并描述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依赖性一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一自由个性。人的依赖性阶段所处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人依赖自然界,依赖血缘关系,因而入的生产与生活的领域十分狭小,人的主体能力低。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所处的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阶段,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人摆脱了对自然界的依赖,而更多地依赖人的创造物,依赖人化的自然。人的关系摆脱了血缘关系。而逐渐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人真正的由群体人变成了个体人。市场经济是对人的个性的解放。自由个性阶段所处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人依赖自己的素质。而入最基础的素质是创造性,最显著的特征是个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80年代提出了“学会关心”(1987年北京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90年代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做人”(《学习──内在的财富》)。前两个理念关注的是人类或者说人类社会,而后者关注的则是个体的人。人的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人的主体性是他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生命的核心问题。主体性是由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构成:独立性是主体在活动中对行为的自我把握;主动性是主体在活动中个性能力的主动展现;创造性是主体在活动中追求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所有这些都是主体在活动中生成的,生成的前提是主体参与到活动中,离开主体的参与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其主体性的必然,因此,也是时代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三个问题:一是目标问题;二是参与问题;三是评价问题。目标问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参与问题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评价是检测“学到没有”、“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怎么学”不只是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观问题。素质教育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构成教学活动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媒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其中教师和媒介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学生这个内因可以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动接受状态,一种是积极参与状态。内因的状态如何决定着开发的质量和速度。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和阻碍学生的发展,而积极参与的状态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常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然而,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到学生发展。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教师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循循善诱”四个字,而教师是否做了循循善诱,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就谈不上主体地位。当然,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训练也不能取得高水平的成效。因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参与这个切人点。 人的生命是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建构的结果。学生的心理发展就是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容器”,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个生命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内在的生成过程。教师不应该是工艺师,不能像加工材料一样对待学生,不管是“堰苗助长”,还是“削足适履”都是对生命的摧残。学生的素质潜能就好比是一颗种子,它能够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主要是其内因,但是还必须有外因。而实践与活动就是最重要的外因,它们好比是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学生只有参与到实践与活动中来,生命的种子才有了生成的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教出来的,只能在主体的自主参与中生成。参与既是教育的条件,又是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同化与顺应,以实现认知平衡。因此,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认知发展。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楚,参与不仅是发展认知的条件,更是培养健康情感、良好个性的目标。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参与能力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其原因就在于:一是惟有参与教学中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主体能力才能得以展示;二是参与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种归属感;三是在参与中能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四是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责任感。而这些不正是教育最重要的追求吗: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的建构,而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理性材料的堆积。 二、参与的标准 正确确定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标准是解决参与问题的前提。总结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参与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积极参与;二是有效参与。 (一)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所谓积极参与有三层含义:一是从情绪状态上说,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绝不是被迫的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状态时,85%的潜能都能释放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二是从交往上说,积极参与应该为学生主体提供最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性、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空\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交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力(这种智力在一个人的成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智力,85%取决于人际关系。三是从数量上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是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解决参与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提高学业成绩的条件,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参与 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有效参与有六层含义:一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独立学习的时间就是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感到,学龄后期学生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大缺陷,就在于他们被剥夺了一项巨大的财富──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他们的智力的、审美的重要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群体的学习代替不了个体独立的学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如何分配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要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绝大多数学生中的达成情况。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一节课必须有85%的学生达成85%的教学目标。三是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人钻研,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如果一个学生在教学中不能动脑思考问题,而只是附和老师和同学的答案,那他的学习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四是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从心理学层面说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方法高于结论,智慧重于知识。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是有效参与的重要方面。五是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而应该是学生表现的空间。一个教师的课堂表现欲过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灾难。要把表现的机会还给学生。六是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参与要求在每节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应该得到训练。一节课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有多少,学生提出的深层次的问题有多少,学生有创意的回答有多少,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与想像的空间有多大,教师提出的开放性的问题有多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的机会有多少,这些都是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 (三)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关系 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知、情感、社会化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发展离不开参与。如前所述,积极参与解决的是学生的情感和社会化问题,有效参与解决的是认知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情感、社会化的发展有助于认知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认知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槽感、社会化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不可偏废,又不可替代。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一节课中光有表面的热热闹闹,光看学生的“举手率”,或者是光看学生跳着脚举手,胳膊时把课桌敲得震天响是不行的,还要看学生思维动得如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墙养。我们把积极参与视为一种“热”的状态,把有效参与视为一种“冷7的状态。一节课中“热”到底与“冷”到底都是不行的,冷热相宜方为艺术。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