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落实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里,我们试图对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和要求作一些粗浅论述。 一、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的主要内容方面达成了共识,即: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就是培养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条件下,在有多种道德标准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学会做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不是抱残守缺,固守原有的模式(方式)和局面,也不是简单地接受和模仿别人给予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吸收以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倡导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上述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其他素养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 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基本点虽然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明确任务,规定了基本的方向,要完成任务,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内涵丰富,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知识,即让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较丰富的知识内容,较雄厚的知识功底;二是敏锐的思维,即让学生能较快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恰当地解决问题;三是勤奋实践,即让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大胆尝试,真正置身于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应有以下要求。 1.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把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教师处于主讲地位,有主动权,课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余地,常常是依赖教师从事学习活动。不难看出,这一堂课教学基本结构,体现的是以知识接受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懂不懂”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后者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发诱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体现的是以知识为载体,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它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及“能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它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前者,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模仿他人的假思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这样一来,一个有极大潜力的生动活泼的学生,一个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而被“扼杀”。后者,学生的思维是自我探索的真思维。真正的思维不是他人给予自己的问题,而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说明自己在该问题发现之前已经关注它、思考它了;不是别人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自己探索、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探索、分析、求解本身就是一种思考过程,自己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所以,后一种方式才可以为学生发展准备条件。 3.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把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作业,然后参加考试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创设广阔健康向上的学校大舞台和社会大舞台,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并全身心活动起来的教学方式。前一种教学方式,由于抹杀了学生千姿百态的个性,严重妨碍了学生各种素质的发展而受到普遍的批判。《学习的革命》一书提出的教学方式也许对我们是有所启示的。他们主张: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是让教室活动起来。首先,“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以及相互交流是一种轻松气氛的关键部分。”“下一步是活动:很明确地,学生或者受训者被鼓励的就是去做……促使大脑的所有三个层面开始起作用:思维的大脑、感受的大脑和运动的大脑。”另一方面,把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当作教学资源来使用;“以后,我们会看到世界会被我们当作教室来使用。”他们特别推崇“把整个社会作为一种资源来运用”和“让学生在超级营地学习”这种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的方法。由此可见,创设学校活动和社会的大舞台,让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自我实践是多么重要,这就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一个重要方法和步骤。 4.注重师生交往,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所谓交往,就是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师生间的基本存在方式。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和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体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教学关系,也是本次课改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上述要求,从根本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等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学习,真思维,真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培养学生的着眼点放在教育的结果上,而应该放在学生自己是否在学习,在思维,在实践过程上,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增强。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做到:──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真正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不再是把教学组织成一个单纯按照一定程度(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很规范地向学生输入知识的过程,而是组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寻找、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吸取知识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 因此,要把握这一点,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写、自己做,教师不再一言堂,自己讲,自己示范,自己做,而是巧妙地铺设问题,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有地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提高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率。参与就是学习,参与就是锻炼能力,参与就是获得经验,参与就是酝酿创造的契机。 如果不参与,什么也不能获得。当然,这里参与是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参与。参与从表现形式看,有静态参与(听讲)和动态参与(活动、参观)。在学生静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讲究教学艺术,努力强调吸引力和感染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不但愿参与、而且乐参与。在学生动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抓住学生身心特点,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但使学生能参与,而且会参与。通过学生参与,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部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不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新课程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多元化”评价。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活动中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存在的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教学活动重点放在创造一个全面开放、文明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里做主人,自组、自觉、自由地活动。 创新视野中的新课程观,犹如一面“反光镜”,能够折射出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实践过程中如同一支“晴雨表”,能测量出教育者的素质、能力及其效果。在新课程实施中,自觉树立现代教学观,并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这正是撰写本文的初衷。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