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创造性教育评价方法的建立面对重重困难,甚至连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曾悲哀地说,在创造之谜面前,连精神分析学也只能放下武器,但是人们依然在创造性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上艰难跋涉。毛泽东同志在1964年春节对创造力评价曾提出过自己的构想:"我主张题目分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道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个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国内学者吴诚与马仲会编制了一套"创造力自我测验"。台湾学者主要以修订美国学者托兰斯与威廉姆斯的创造个性测验为主。对此,美国创造教育评价著名专家毫斯瓦(Hocevar)曾对创造教育评价方法加以综述,指出十类创造教育评价方法。 一为发散思维测量法。这是由吉尔福特等研究采用的创造教育评价方法。要求被试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将图形、符号、语意、行为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单位、类别、关系、系统转换与应用的结果,共有24种组合,用以测量发散思维。 二为态度与兴趣量表法。这是依赖对公认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研究,编制出创造兴趣与态度量表,以测量被试创造性高低的方法。如,宾夕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三为人格量表法。这是利用创造人格特质编制量表来测量创造性高低的方法。通常采用传记式的自陈量表、加州心理量表与投射测验等创造性评价方法。 四为传记量表。这是一种通过对过去一些经历的陈述来测量被试创造力的评价方法。 五为教师举荐法。这是一种向教师提供一些创造性特质的参考标准,由教师依据日常观察提名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方法。 六为同伴提名法。这是向被试同伴提供一些创造性表现标准,让同伴提名谁具有创造性的方法。 七为管理者评价法。这是一种由管理者依据自己的观察甄别有创造力的学生的方法。 八为作品评价法。这一是种依据被试的作品是否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与精致性,来判断其创造性高低的方法。九为名人研究法。即依据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等进行创造性评价的方法。 十为创造活动与成就自我报告法。即依据个人的创造活动和成就的自我报告分析其创造性高低的方法。 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读者可参考张武升先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实验探索》、段继扬先生的《创造性教学通论》、陈龙安先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学》、王前新先生等的《创新教育方法艺术全书》等书中的相关章节,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