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不静
师:读了《跳水》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我认为这个故事不真实,孩子不可能得救。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孩子像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40秒钟才浮上来。虽然有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跳进了大海,但孩子浮上来不可能在原来的位置。我从电影、电视中见过大海,一个浪子就能把船和人推出很远。孩子浮出水面就是40秒,水手要找到他,托出水面,游到船边,救上甲板,这需要多长的时间呀?
(生议论纷纷)
师:(面带笑容)你真行,不但读了全文,还认真研读了故事的结局,提出了疑问。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齐)同意。
生:我不同意,水手们早有准备,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救起孩子。
师:大家再来读读课文,不但要关注故事的结局,还要注意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师:大家认为孩子能得救吗?
生:孩子可能会死。20位水手虽然有经验,但大海是千变万化的,海浪是无情的,孩子的生命是脆弱的。
生:我认为孩子得救了。课文的第一段讲的是故事的起因。这段里有一个词“风平浪静”,因为海上“风平浪静”,所以孩子跳到水里浮上来,就会很快得救。
师:你非常善于思考,并且有独到见解。“风平浪静”这个词的确与整个故事息息相关。
生:如果海面不是“风平浪静”,水手们就不会到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生: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会轻易爬到桅杆顶端。
生:由于“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水中才会得救。
【点评】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意外”,关注细节,并把它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本案例作了很好的诠释。学生提出《跳水》一文故事不真实,这是教师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但教师独具慧眼,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意外细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研读──讨论”,找出课文中不易发现的“盲点”词语──“风平浪静”,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个词,学生理清了故事的起因与发展、结局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师充分挖掘并开发了教学资源,妥善地处理好了这个教学细节,促进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显示出了无限的魅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