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与时俱进的。优质教育不是天才教育,不是示范教育,也不是贵族教育。它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它是人类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力求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21世纪优质教育的灵魂——教育创新。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人类正在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和革新。教育必须通过变革、变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曾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
19 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曾说:“中国的学校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考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足。”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它倡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那么,优质教育要求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创新呢?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自古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但在全面推进优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教师就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启发人和学习伙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不能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明确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点金术”,这个“点金术”就是学习的能力,把学生看成是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是天底下最无私的,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力比自己更有出息,但教师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却日益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这种旧观念如不更新,何来的优质教育呢?
由此可见,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作为青年教师,
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创设优化的、低耗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能把学生当作是容器,应是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
中国教学模式比较重视“三基”,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世界银行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几千年儒家传统和几十年计划经济养成了中国教育死记硬背的传统,我们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太差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随着优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去粗取精,更新换代,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高要求。
1、创设新颖、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创新式的语文教学观,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达到两个互动体在情感、思维上的双向交流,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更应灵活创新。本人在教学中,有过以下几种方式的尝试:
互动讨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废弃了以往的“满堂灌”和“满堂问”,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激励他们勤思、乐问、多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在讨论、辩论中,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白杨》一节课时,我提出“爸爸为什么要让孩子现在就去新疆”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是奶奶年纪大了没办法照顾孩子;也有的说,边疆也有许多优秀教师,孩子们到那里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此时,大家兴趣盎然,气氛热烈,我趁机立即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充分地讨论。经过思维的碰撞,在结论上达到了统一的认识。这种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既不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启动了学生大胆想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师生交流课——新理论指导下的新的语文教学,应是这样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主互动的教学对话;情思飞扬、言语鲜活的在场状态。这种师生交流课型,为师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在其中交流思想和感情,互相说心里话。这样的课堂没有任何说教味,十分亲切自然。如教《幸福是什么》一节课时,我一改传统的“师传生授”的教学观,采用师生交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前我先播放歌曲《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渲染课堂气氛,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交流,许多学生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一位调皮的男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现在教我们读书,您觉得幸福吗?”我听了莞尔一笑,告诉他:“当然了,看到你们这么听话,学习这么用功,我真的感到很幸福。”那个男学生听后似有所悟。通过这样亲切的交谈,我发觉师生间的距离很近很近,就像是朋友在互诉心事一样,丝毫也不造作。
此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等方面,采取其它的课型,如辩论课、生生合作课、演讲课等,这样有助于搞活课堂,培养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自学生疑——学生通过自学,发现自己能力范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每上一篇新课之前,我并不急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寻求答案,而是给他们充足的自学时间,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合作质疑——课堂上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环节中,我通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或全班合作交流这两种形式相互交错运用,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答,较复杂的便通过全班合作交流寻求解答。这种做法,改变了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归纳释疑——创新学习提倡学生要对知识本身作深入探讨,了解来龙去脉,悟出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课堂上,当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便组织学生讨论,剖析学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让他们自己归纳学习方法,作为自主学习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学会提问题,多提问题,激励他们好学、乐学、主动学习,开启创新之门。
3、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这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毛泽东就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就让学生去实践,不再演绎以往的“教师台上变魔术,学生台下望眼穿”,而是要让学生从做中学。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文中讲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要开凿两条隧道:居庸关和八达岭。由于地势不同,詹天佑便采用了不同的开凿办法。在理解这一片段时,我先带领学生熟读片段内容,帮助扫清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的叙述,自己动手画出示意图,再指名到黑板上画图演示。这样一来,不用教师太多的言语来加以解释,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两种不同的开凿办法,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如“小报编辑员”、“制手抄报”、“我的发明小创作”等,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教育技术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三个面向“要求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要克服守旧思想和懒惰行为,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充分把仪器设备和电教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创设声情并茂和操作实验的动感教学情景。
小学生好奇心强,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特殊的教学优势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面貌,在课堂上我便播放了录象,那动感的彩色画面,同时配合优美的音乐,学生披情入境,陶醉在其中,大开眼界,见识到祖国的美丽河山。又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在点拨文章中心之前,我先播放圆明园原貌的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漫游在美景中,赞美之情油然而生;镜头一转,出现一幕“火烧圆明园”,学生目睹了英法侵略者如何凶残地烧毁圆明园,此时人人心中都充满了悲愤之情。我不用多讲,通过一幕幕画面在学生面前放映,文章所体现的中心也便从景中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读懂了文章的内容。
语文科中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就不能只靠单调的说教,而应竭力地创新教学情境,借助于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获得学习的成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勤学、会学、乐学。
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之林。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的生力军,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的人才。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大胆地变革和革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逐渐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的新一代人才。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