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至关重要,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因而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我们许多教师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总觉得效益不是很高,原因何在?只顾“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我想可能是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因。
不可否认,初三语文复习确实需要有“埋头拉车”的精神。在这一点上,它需要我们教师严格按照《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将其中所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逐个过关,不允许留下任何“真空地段”,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学生“营养不良”。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度”。
其一是广度。曾有人形容语文复习是“大海捞针”,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些玄乎,但却丝毫也不夸张,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语文复习的内容确实是面广量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把握住的便是广度问题,知识覆盖面过宽或过窄,都可能使复习难以奏效。对于《考试说明》中所列出的知识点必须复习到位,不能遗漏。我认为,以《考试说明》为圆心、以语文中考所涉及的范围为半径,这就是初三语文复习应有的广度。例如现代文阅读的复习,《考试说明》指出:“阅读的检测主要通过对富有人文内涵的文本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现代文阅读取材于课外读物。”我们的中考命题小组在领悟了命题的原则精神后,每次月考命题时都注重选择一些体现“人文性”特征的文本,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精神世界得以丰富,思想认识水平得以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熟悉这一类型的题目,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在最后一次月考中的记叙文选段,讲述了一个父亲保护儿子自尊心的故事,其思想内涵就与中考选段《母亲给出的答案》非常相似。
其二是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难度,拼命向纵深发展,惟恐在深度上不能到位,这其实也和复习过浅、浮于表面一样,都是深度失当的表现。复习的难、易有“度”,而《考试说明》中却没有列出一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深度,那么,“度”从何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分析和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中所附的“例题”,因为它们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中考的难度不会超出这两个方面所列举的题目。那么,在这一层面上进行的复习,无疑是最有效的,也是恰到好处的。那种“不难心里不塌实”或“不难不足以显示水平”的思想要不得。
其三是力度。是不是《考试说明》中所列出的各个知识点都是平均用力?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之管见,以为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这样一个原则。这其实也就是力度问题。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相对稳定性来确定我们复习的力度,应该是明智之举。除此以外,充分体察和了解学情,也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把握力度的一个要素。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可以少花一点儿时间;而对那些尚不是很扎实的知识点,则理所当然地应该适当多花一些时间。处处平均用力、均衡用时,势必会使学生出现有些知识点“吃不饱”
或“撑坏了”的现象。例如古今诗文的积累,是每年必考的一项内容,分值占7~10分,考查的题型越来越灵活、丰富。我们在要求学生背诵《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后,针对学生平时默写错别字多的情况,精选了一些名句,让学生默写过关,最后又按内容分类整理,如富含哲理的诗句,表现爱国情怀、思乡之情的诗句等等。因为复习到位,基础差的学生在这一题都失分极少。这也是我们在中考中低分率极低(仅0.36%)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初三语文复习就整体而言,应该讲求广度、深度和力度;就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言,同样也要顾及广度、深度和力度。因此,确实需要我们教师有一点儿“埋头拉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扎实有效。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初三语文复习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高效益,光有“埋头拉车”的精神显然还不够,在“埋头拉车”的同时,还要学会“抬头看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复习,无疑是低效的。
我们的初三教师就如同是“指挥员”,中考决战能否取胜,关键要看我们指挥得如何。不少教师在复习中陷入了题海战术的误区。搞题海战术,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得复习要领;二是盲目崇拜他人。因为不得要领,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便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突破,甚至还寄希望于同中考题撞车。因为崇拜他人,便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资料失去了鉴别力,觉得这也好那也好,恨不得让学生都做一下,结果学生叫苦,自己也叫苦,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做法,与中考的精神是大相径庭的,要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光“埋头拉车”是不行的,还必须善于捕捉信息,以及对获取的信息周密的分析和思考,这便是“抬头看路”的内涵和实质。
毋庸讳言,现在有关中考的信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真有点儿让人无所适从。虽然其中不乏“有效信息”,但仍然需要我们冷眼旁观、准确识别,不能盲从。我认为,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有以下两条:
一是教研员每年中考结束后对试卷所做的分析。因为在这一情况分析中,教研员会对上一年的试题作一全面的、客观的回顾和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会指出存在的不足。那么,下一年的中考就会发扬成绩,摒弃不足。应该说,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借用这一信息来指导我们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教学,无疑也是最管用的,它可以使我们有效地避开复习的误区和盲区,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教师本身对近几年中考试卷所做的分析和研究。前面说过,复习的力度要遵循“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原则,这其实也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通过对近几年试卷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新的《考试说明》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大致揣摩出今年语文中考的基本走向,从而确定出我们进行系统复习的一条完整的思路。例如复习文言文时,我们通过对近几年试卷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孟子二章》这些名篇被多个省市同时选用,是考查频率最高的篇目。但我们上届初三开始采用新教材,所以中考命题特别关注新增加的名篇,我们把近三年广西中考曾考过的篇目排除在外,剩下的就是我们复习的重点,而新增加的篇目则是重中之重。学生在考场上看到熟悉的文段,心中自然不慌。
要想提高复习的效益,既要用心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又要关注教研员对上一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及历年中考试题,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还要发挥集体智慧,精编精选试题,将众人的智慧融合在每一道题目,每一个环节之中。
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是卓有成效的。今年中考,我校的语文科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年级平均分高达99.86,超出市平均分(85.19)14.67个百分点,高分率为26.69%,优秀率为73.67%,及格率为98.4%,低分率为0.36%。
总之,一定要将“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益。
=========================================
作者简介:
韦晓燕 广西柳州市十二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校内的业务骨干。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