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由于学习者积极地
参加活动,记忆效 果会明显地提高。”查包洛赛兹和西拉延科的实验表明:没有装配活动任
务组回忆出图形,漏画了许多重要零 件,而有装配任务组回忆出的图形,画得比较正确。
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
助于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知识。活跃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促使学
生对识记材料的极大兴趣,集中他们的 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就会
感到新颖奇趣,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充分 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操作中
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
效益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运用学具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陈千科实验结果如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学二年级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效
果,在四年级则看 到相反的对比关系,但两种记忆不太显著,到六年级起两种识记效果开
始出现较显著的差异。
附图{图}
学具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转化和发展。学具操作,对提高小学中低
年级学生无意识记 和有意识记的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
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 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
想它,从各方面去了解、解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 印象,并且喜欢寻根问底,弄
个水落石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 教学气氛
活跃,提高了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上课前,让学生制作了不同厘米的小棒;上课时,分
小组让学生用这些 小棒搭三角形,并分为能搭成三角形和不能搭成三角形两大类,记录每
次3根小棒的厘米数,同时思考能搭成三 角形的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操作结束,通过学
生小组讨论、教师积极组织引导、师生探讨总结,得出“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规律。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活动,论证不能搭成三角形3根小棒的长短关系。这样教 学,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拓展
了学生积极的 智力活动。
二、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
形成是由具体到抽 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
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 、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
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生活情境进行具 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有利于
促进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制作活动温度计、活动海洋图(潜艇活动)
等学具。上课时 让学生操作,理解零度、海平面作为基点的含义,理解零度以下温度是零
度以上温度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 海平面以上是海平面以下的相反方向、相反意义。在
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明确的 正负数概念。这样操作与生活实
际体验相结合,逐步舍弃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极其深刻。
三、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推导几何公式和计算法则。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
尖上”。小学生在 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
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因此 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让学生动手的机会。笔者
认为:要重视学具操作中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弄清算理 、建立数学抽象概念,启发学生
运用数学语言概括公式、法则等。实践证明: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 更胜一筹。
如几何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用硬纸自己画画划划、割补拼凑转化得出;计算法则的来由,
可让学 生用实物图片自己去摆摆做做、看看想想得出。
例如、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首先,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各种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
发画出所有对角线 ,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同时观察并思考:1.分成的三角形的个
数;2.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3.三角形 内角和的总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的关系,并整理成表如
下:
附图{图}
附图{图}
(+4)-(-3)=(+4)+(+3)+(-3)-(-3)=(+4)+(+3)=+7
3.操作解答:
(+2)-(-3) (-4)-(+2) (-3)-(+5)
并板书:
(+2)-(-3)=(+2)+(+3)+(-3)-(-3)=(+2)+(+3)=+5
(-4)-(+2)=(-4)+(-2)+(+2)-(+2)=(-4)+(-2)=-6
(-3)-(+5)=(-3)+(-5)+(+5)-(+5)=(-3)+(-5)=-8
4.引导归纳出异号两数相减的计算法则,并举例论证此法则也适用同号两数相减,从而
得出完整的正负数 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具操作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学具操作中,学
生多种感觉器官参 与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大量感性材料,找出有规律的现象,学会
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
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