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二十年前,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人就教育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后来,慢慢的这话没人提了。前两天(四月份),看《扬子晚报》,报道说,世界上目前可产一万多种芯片,而我国目前只能生产三百多种。再回首往事,看看现在,心里很难过。过去是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教育似乎就是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天到晚做数理化,最后又究竟做出了什么?
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各行各业,能拿出手的东西有多少?一亿吨钢造不出一辆小汽车,五十年的教育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现在,至少从我的周围来看,又跟以前一样了,已经有人认为第四十九次“减负”已告失败。我们的教育还有必要进行第五十次“减负”吗?我们的教育还能和过去一样吗?科教兴不见得国家立刻变化,但科教不兴,国家要遭难的。对我们整个的教育体系进行反思,看看我们的教育究竟办的怎么样,将我们的教育脱胎换骨,我们的国家二十一世纪才有存在的可能。本文将主要阐述我国教育的观念,管理,师生,教改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思路。
教育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从五十年代我们全盘照搬苏联的教育,加上我们的教育传统,形成了当代以课本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人——不断成长发展的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概括来说就是不断努力搞出一套统一适用几亿学生的教材,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再加上隔三差五发出减负号召的教育部的统一管理。
因此,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课本,学生的学习就是做作业,衡量各级教育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学生整天就是忙于上课,做作业。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我们教育的全部,因为考试的标准也就是看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掌握的情况。我们的教材可以是几千年的政史地,几百年前的数理化,就是不能让我们的中小学生有一点选择现代最新科技动态的余地和自由。不然,我们的中考,高考不是白忙活了。
因此,最终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可能知道不少,却不敢提问题,不想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只会随大溜,说什么都相信,不敢独立思考;只会模仿,仿古崇外,不会创造性的思考。
最好的学生也就是能读死书,会死读书,最后读书死。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哪都一样,我们的答案到哪也都一样,学生用不着去想,也不能自己去想。如果学生想的的内容,答的的内容有与书本或练习的标准答案内容不一样的,就是错的,如果考试时候还是这样,就意味着将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教师教的内容,就只能局限与课本之内,考试之内,否则不但白教,还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们的教育严格来说,就象统一方便面一样,甚至还不如。不要怪我们的学生没有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早就被我们的三个统一给千方百计的掐掉了。这三个统一,就象三个紧箍咒,套在学生,老师,学校,家长的头上。我们的教育就成了一亿吨钢造不出一辆小汽车的教育,五十年的教育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教育。
教育管理上的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我们教育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抓住当代我国教育上的主要矛盾。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们教育所能提供的水平。
高考热,考研热,一浪热过一浪。根子就在这。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出生在农村,那么,他(她)就被剥夺去了百分之九十的上市县重点中学的机会。换言之,就我们的全国十二亿人口而言,其中的至少七亿农村人口中的学龄儿童就很难有机会得到第一流的教育的机会。而即使另外五亿城市人口中的学龄儿童,又有多少能上市县重点中学?到了高中毕业,全国的高中毕业生又有多少有上第一流大学的机会?教育的滞后,使我们的最大资源——-人力资源决大多数被时间空耗了!
为了解决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我们现行的做法就是各种考试。以考试的成绩来定分配。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尽可能多的得到现在的“粥”,才有可能得到以后的“粥”,不管喝的什么粥,总比喝不到的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竞争力”了。而我们的悲剧就在这里发生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成了我们自己创造的魔鬼的奴隶;我们愈努力提高我们考试的“信度”,我们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子就愈紧一些。我们播下去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我们的教师越教越少,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死。
在这样的教育管理的思路下,我们的教育发展的路越走越偏,最后是害了全中国的每一个人。
我们的出路何在?答案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让教育资源如何快速的增长。在网络时代,这并不是一件非常难或者非常花钱的事。比方说举一个我都能随便想出来的例子,我现在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江苏名校网的五所名校初一到高三的全部网校教案。总容量是 600多MB,如果需要的话,一张光盘就刻下了。如果教育部出资刻成光盘,免费面向全国所有各个中学发行,一张成本大概不到一块钱吧。就是免费发给全国每个家庭有电脑的学生总共又能花几个钱?
我们的教育管理上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但都是教育资源供需失衡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的。不如说北京上海不平等的高考入学分数线。教学条件最好的地方,高考录取分数线却要比教学条件远不如的地方录取分数线要低。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却似乎有意无意的对之视而不见。答案很简单,教育部在北京,教育部的领导的子女留在北京上大学多好。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无知识的远征犹如在黑暗中远航”。一方面,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教兴国,而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网站连都连不上去,就是连上去了,也几乎看不到什么更新的内容(四月份),就是怎么一个僵化封闭的教育部,却基本管理着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校,制定所谓的教学大纲,审定教材,组织各种考试,颁布各种文凭,决定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如此糟糕的教育管理将把中国的教育引向何方?这里,我只能套用我们现在教育上最常用的一个词,素质。我怀疑我们教育最高领导的素质。
教育过程中人的异化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希腊宗教名城德尔菲圣庙的墙上刻着一条铭文,”认识你自己。”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叫“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
事实是不管谁是主导,主体,教师和学生又有多少自己的主导地位?
教师教学无法以科研做基础。教师的教学内容是课本规定的,教师上课的过程是由教学大纲和较参安排好的,教学效果的标准是由考试决定的。一个教师教一辈子,再他(她)自己的教学中,能有多少独创性的东西?他(她)们都再好是会所话的书而已。一旦每个人都思考起来,我们的教育不就乱了套?他(她)不得不去应试。去永不停息地压迫学生下题海,或自相残杀,为0.1分之差的班级平均分寝食难安。
教育决定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却没有人想过现在的教育究竟对学生意味着什么。“书”他们的进步的阶梯是那么狭窄,又那么狰狞,面对“书”,他们毫无选择的权利,面对考试,他们毫无选择的权利,面对他们自己的未来,他们越来越恐惧。我们的教育究竟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了什么?他们学会了应试,却忘记了自己是大自然的精灵,自己同样可以是一些新的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在学校里拼命给学生灌水,学生一出校门就拼命的要把水倒掉。当我们在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的时候,我们能否多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而不是规定学生学什么,学生就的学什么;多考虑以下学生能学多少,而不是一味的硬灌;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而不要拿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未成年人。教育不是往一个桶里灌水,而是要点燃一堆火。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点火。当人的求知欲望之火被点燃之后,他(她)自己回去求知的,而且在有了求知欲望的求知,知识越多,求知的欲望愈强,反之亦然。
最近市面上有一本书,叫《中国高考报告》,里面有更多的实例。
总结:对教育“改革”的“改革”
第四十九次“减负”的“失败”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对教育“改革”的“改革”。
首先领导的一次讲话,就可以引发一次“教改”。听起来就象天方夜谈,但中国的现实就是这样。权力越望上越集中。那么,关键就在领导。领导不要总坐在会议室办公室里看报告,下指示,或到了基层看那些事先安排好的“节目”。下去就要看看基层真正的现状是怎样。或者到网上看看。上网的年轻人居多,在网上说话的可信度是有的。
其次,教改需要先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探讨的大研讨,为下一步的教改创造条件。有了这个大研讨,全国上下,海内外关心我们教育的人都可以加入。摆出个人的经历,观点,和建议,共同磋商。每个人都能出一点力,使我们在对教育的认识上首先有所突破,以后不断有所突破,我们的教改就有了源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网络可以在其中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最后,教改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参与和支持。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当代我国的教育所取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教育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尽可能多的创造教育机会,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免费社会教育体系,保障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教育机会,我们社会才能稳定,不断的繁荣发展。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