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到今天,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人类生产生活更是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前进的巨大动力。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决定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劲,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也对公众参与科技实践和科技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关于科普活动的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关于科学普及的新概念
值得重视的新概念包括“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问题”。
根据英国皇家学会1985年提出的报告《公众理解的科学》,对“公众理解的科学”的阐释是“缩短一般公民与科学的距离,使他们不仅能有效地享受科学的成就,而且能对科学活动本身作出价值判断,提高科学社会问题的个人与公共决策力”。其主要任务包括: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与过程;获得多种智力体力技能;掌握科学知识,进而理解科学本身;理解高技术社会的本质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众理解的科学其实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甚至将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其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1994年,克林顿政府发表《符合国家利益的科学》,该科学政策文件提出的科学目标,直接阐明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和为美国培养2l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必要性。一些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该科学目标其实包括3个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小目标:首先,努力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次,使并不从事科学事业的人也要接触到科学教育;最后,向公众传达科学信息的效率要更高。同年年底美国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开始全面推行公众理解科学。加强全体公民的科学教育已成为美国的战略目标。
在英国大学的科学教育中,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的是“科学问题”的教育。英国的业余大学课程里有“科学问题”这门课。它向学生讲授当代重大问题、气候骤变、核能以及遗传工程的必要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问题”课旨在鼓励学生对具有科学背景的重大社会问题采取连贯一致的态度,做到持之有据。
类似于英国的“科学问题”课程,挪威最近也在推行“自然、社会与环境”课程。该课程介于各学科之间,是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区域性、全球性问题的一种方针。它涉及一些本区域工业化问题以及像温室效应、臭氧层遭破坏之类的全球性问题,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来自科学、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科普途径更趋多样化
英国开展科学技术节活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全国科学、工程和技术周(national week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则首次出现于1994年,1995年又再度获得巨大成功,各种组织或个人在上百个城镇、乡村开展了3000多项活动。印刷业和新闻媒介的广泛参与则是该活动的一大特征。在英国,观众还有机会看到BBC公司的一个名叫“科学举足轻重吗”的电视节目,它同时作为业余大学“科学问题”课程的一部分。这个节目的特殊魅力在于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观众中掀起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大争论。它向人们昭示非专业性的人们为什么要理解科学,最好的理解不是获得本已很明显的真理,而是从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美国召开了电子“城市会议”,探讨通过电信通讯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周一次的公开对话,向人们输送科学知识的可能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的可能性。哥伦比亚大学科学研究所则正在尝试运用美术、音乐、戏剧和舞蹈作为教科学和学科学的工具。运用此方法讲授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实验室纷纷在学院的舞蹈室和图书馆建立,并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孩子。供教师学习该方法的实验室也定期开放。
研究、探索科普规律
美国已明确提出,不仅要广泛开展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而且向公众传播科学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要更高。尽管专家们对关于21世纪需要多少科技力量仍有争论,但都不怀疑保持相当数量的学生从事各种科技职业的重要性。青年一代对职业,特别是科技职业的态度得到广泛关注。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美国青年纵向研究(LSAY),历时7年,对7000名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建立起了LSAY数据库。该数据库成为许多人进行科普研究的基本数据资料。例如,根据LSAY数据,研究人员研究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他们建立了一个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并使用利色尔8程序(the LISREL 8 Program),来估量不同因素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学生在家庭、学校、同龄人中以及各种不同非正式学习场合的有意义的经历对他们成绩的影响被置于重要位置。另一项利用LSAY数据的研究则表明,家庭科学学习的氛围、父母受教育水平、早期对科学的态度和居领先的成绩,对第十二年级学生理科成绩影响最大。
英国于最近在伦敦科学院建立了一个横跨170年的科普活动数据库,研究科普活动的高涨与低落周期,并提出对近200年公众理解科学的功能变化的思考:科普活动的循环与经济发展的涨落有关;科学技术在不同动力推动下得到普及。
另一项由英国学者提出的模式是通过国际比较,研究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中的公众理解科学。研究人员以12个欧洲国家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他们提出,后工业化社会以科技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易于获得为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科技知识的规范化;与此同时科学知识也日益专业化,即越是有更多的可以获得的科学知识,就越是存在着一种相对的无知,甚至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也存在这种无知。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初步结论包括:在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公众的科技水平会全面提高;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会从杂乱无章走向规范等。
摘自人教网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