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有关优良教师的特征的研究,香港与广州的学者在这十年间都偶有研究。萧丽萍和卢林发(1987,1988)分别在香港及港穗两地从中学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各方面探讨他们对好教师应有特质的观感。陈光山(1991)修订了广东省对中学教师积极性测评量表,探究积极教师的各种因素。另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也研究了中学生眼中的好教师(Chan,1994)。笔者亦曾浅论澳港珠三地幼儿园家长心底里的好教师的素质(Li,1997)。综观以上的研究,都只是局部地探索好教师的特质。此外,它们亦显示了研究教师的应有本质,可从校长的评核角度、教师自我反省、学生的感受和家长的要求等等入手。本文试从比较教育的研究方向,探索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对好教师的观感,为三地中小幼的教师提供学生家长对他们的不同要求,使他们参考一同教育学生的伙伴--家长的诉求。好让他们借着别人的反馈,提高自身教育专业的水平,开创优良的教师素质。
本文乃一大形《学校与家长合作事宜》研究的部份成果。在 1996至 1997 的学年期间,笔者分别在澳门、香港和珠海的香洲区作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来自不同区域的家长,会否因藉经济、学历、文化、政治体系或学生的教育水平等等的差异,对《好教师》的素质有不同的见解。从收回的六千多份成功问卷的分析结果,得悉家长对中小幼各级教师都有不同素质的要求。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倾向于个人品质的追求。他们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等素质多于专业品质。小学生的家长对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专业品质有较平衡的要求。中学生的家长较为重视专业的品质。部份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深及有误解,因而引致他们对教师品质的要求有所偏差。不过,研究结果显示了澳港珠三地的学生家长并未如假设一样,因经济、政治体系等等的差异,对《好教师》的素质有太大的分歧。这一讯息对三地教育界提供了有用的启示,为澳港回归祖国的教育事业的整合和修订定下了一个小指针。
导言及文献
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很严格的。历代世人称颂大儒孔子为万世师表,藉他的典范对教师的品质有强烈的诉求。子贡赞美孔子的优秀教师品德在于 "仁" "智" 兼备,更且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本人亦倡导教师必须培育个人的良好品德,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修道之谓教。"《中庸》
荀子对教师应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有严谨的法则。"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 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 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他要求教师要 (一) 建立良好的个人尊严,使人们敬服;(二) 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有条理及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教师的身份;(四) 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又能准确地阐明个中义理。他不单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不单只是依书直说,背念课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今之教者,呻其占毕……教人不尽其材。"《学记》
此外,孟子指出教师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为社会培育人才。"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篇上》荀子也道明教师的天职是使人学习行善去恶,造福人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学记》他更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功能,倡论教师与国家兴亡的因果关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 贵师而重傅,则法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大略》"天地者,生之本也 ; 先祖者,类之本也 ; 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因此,孟子明确批评并警告那些失职的教师,要纠正自己的过失,尽心尽力地培育学生。"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西方的教育学者对教师应有的品德、人格、素养和特质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在十九世纪末,克思(Kratz, 1896)查问了一大群小学生有关优良教师特性的意见,分析后制定了一张分辨有效能教师的特征表。查达士和韦保士(Charters & Waples, 1929)访问了97位与教育有关的人士,归纳了25项优良教师的性格特质。克池(Hart, 1934)向四千位高中生调查他们最爱戴的教师特质,最重要的五项依次序是"讲解透彻明白,对功课有帮助"、"愉快,有幽默感"、"友善、有人情味"、"关心和明白学生"、"引起学生工作兴趣"。屈氏(Witty, 1940) 调查了四万七千位学生,归纳了多项有效能和无效能教师的特性,首六项有效教师的特性为"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忍耐"、"兴极广泛"、"和蔼可亲"、"公正"。史高灵和毕次打(Schorling & Batchelder, 1956)制定了十大类的"教师性格的重要因素检查表。亚历山大(Alexander, 1959)藉优良教师的特质研究,提出了二十个优良教学质素的指针。美国的史金云教授(Scriven, 1967)综合各方面的文献,倡议教师必须有五方面的素养才能完成其职责。下列为各素养的纲领︰"学科知识"、"教学能力"、"评估能力"、"专业取向"和"对学校及社区的其它责任"。
香港和广东的学者对优良教师的素养特征的研究较晚。张和劳(Cheung & Lew, 1981)从中学生、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评估中,研究了最受爱戴及理想教师的素养。萧丽萍和卢林发(1987,1988)分别在香港及港穗两地从中学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各方面探讨他们对好教师应有特质的观感。综合各类人士的意见,好教师的最重要特质是"有责任感"、"讲解透彻、明白"、"公平对待学生"、"通晓学科内容"和"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陈光山(1991)修订了广东省对中学教师积极性测评量表,探究积极教师的各种因素。另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也研究了中学生眼中的好教师(Chan,1994)。学生喜爱的教师除拥有知识和教学技巧外,还要平易近人,公平,和关心学生。综观以上的研究,都只是局部地探索好教师的特质。此外,它们亦显示了研究教师的应有本质,可从校长的评核角度、教师自我反省、学生的感受和家长的要求等等入手。
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怀抱是中华民族的大喜讯。但是这两个地域的人民除了中华文化外,他们也吸收了西方信息和生活模式,对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有不同的见解。要顺利回归,国内和澳港的教育机构与工作者都需要了解三地的异同,寻求分解歧视及兼容异见,创造更完美和谐的景象。让教师发挥其功能,尽教育莘莘学子的职责,建设共容优质的新世纪。有关家长对教师评价的三地或当地研究不多。除上文提及的萧丽萍和卢林发(1987)的香港研究外,岳佩萧(Opper, 1992) 和谢陆兆平(1992)曾针对幼儿学生家长对学校意见的调查,浅淡地探讨他们对教师质素的要求。笔者亦曾浅论澳门、香港及珠海三地幼儿园学生家长心底里的好教师的素质,发觉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风气下,都非常注重教师的"关心与爱心"、"责任感"和"专业知识"等特质(Li, 1997)。
研究目的、方法与程序
本文试从比较教育的研究方向,探索接受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对好教师的观感,为澳港珠三地中小幼的教师提供学生家长对他们的不同要求,使他们参考一同教育学生的伙伴--家长的诉求。好让他们借着别人的反馈,提高自身教育专业的水平,开创优良的教师素质。此外,是次研究的目标是提供三地家长对教育的异同见解,让三地教育界思考三地教育的不同需要,为澳港回归加多一点的参考。本文的理论基础乃依据郑燕祥博士(1995)的结论︰"有效教师的性格特质并不十分一致,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研究对象……都会导致……不相同的结论。"(p.120) 笔者认同以上的理论,假设三地的学生家长因藉不同经济水平、文化和政治体系,对优良教师的素质有不同的态度。但是,澳港珠三地都是华人为主的区域,那里的华人传统风俗都极相似,而且也受到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熏陶,故此他们对好教师的评价或许分歧不甚严重。
笔者参考了香港的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1994)、萧丽萍,卢林发 (1987)、卢林发,萧丽萍 (1988)、Opper,S. (1992) 及谢陆兆平, 岳佩萧 (1992) 的研究报告,制定了三份详尽的中小幼学生家长问卷,藉此研究并收集三地家长对各级学校和教师的各种意见。每份问卷都包含三部分不同性质的问题,由120至 117 题问题组成。本文只选用有关《好教师》的素质的题目作重点研究。问卷由学校的班主任教师随意抽选班中数字学生(如每班学号为 7的倍数的学生),藉他们把问卷带回家中,让家长私下填写。完成后再由学生交回校方收集,送交笔者整理及作数据分析。
在 1996至 1997 的学年期间,笔者分别在澳门、香港和珠海的香洲区作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得到澳门不同辨学团体及宗教的官津私校的14间幼儿园, 14间小学和 9间中学的大力支持,总共派出4310份问卷。成功收回并能使用的问卷分别为幼儿园学生家长1066份,小学学生家长1872份和中学学生家长1099份。香港方面,来自不同区域、宗教和办学团体的津私校的4间幼儿园,5间小学和 5间中学协办是次研究,派发了1450份问卷。收回并能选用的问卷分别为幼儿园390份,小学347份和中学504份。珠海区方面,得到香洲区教育局领导的全面协助,经5间幼儿园, 5间小学和 3间中学的校长和班主任教师派发问卷1840份。回收并能选用的问卷分别为幼儿园356份,小学749份和中学493份。是次调查共享问卷7600份,选用6838份,成功回收并能使用率达百分之九十。
结果与分析
儿园学生家长可从问题20中的12个选项中,抽选他们心目中"好教师"的三个特质。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家长可从问题20中的20个选项中,抽选或在其它一栏写上自己心目中"好教师"的三个特质。表一、表二和表三分别展示了三地各级学校家长对好教师的特质的结果。
表一︰幼儿园学生家长认为好幼儿教师的最重要八项特质
澳门家长(1066人) | 香港家长(390人) | 珠海家长(356人) |
1. 关怀/爱心(80.2% ) | 1. 关怀/爱心 (81.0%) | 1. 关怀/爱心 (78.4%) |
2. 有责任感(45.7%) | 2. 有责任感(38.5%) | 2. 有责任感(54.5%) |
3. 专业(幼儿)知识(37.1%) | 3. 专业(幼儿)知识(40.3%) | 3. 专业(幼儿)知识(46.1%) |
4. 儿童心理(21.4%) | 4. 儿童心理(31.3%) | 4. 儿童心理(27.2%) |
5. 与家长多沟通合作(17.8%) | 5. 教学生动吸引(13.3%) | 5. 与家长多沟通合作(22.2%) |
6. 公平(25.0%) | 6. 公平(16.9%) | 6. 公平(17.4%) |
7. 忍耐(10.4%) | 7. 忍耐(21.3%) | 7. 忍耐(5.1%) |
8. 学历水平(6.1%) | 8. 学历水平(11%) | 8. 重视德育(13.8%) |
虽然三地幼儿家长对好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特质有微的差异,从表一的数据及重要性的排列,可知三地的幼儿家长最渴望教师做到的,就是关怀和爱让他们的子女。八成的三地幼儿家长都选择"关怀/爱心"为最重要的幼儿教师的特质。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从心理学上找到答案。幼儿未入读幼儿园前,一直由家长照顾。他们不放心子女在外间吃苦头,但又不能不送子女入学,只好渴求幼儿教师代替他们爱惜子女的角色。同理,他们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责任感"、"专业(幼儿)知识"、"公平"、"儿童心理"、"与家长多沟通合作"和"忍耐"等素质。以上的特质只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品德和专业知识而忽视教师的教学效能。展示了三地大部份的幼儿家长诉求幼教者应拥有丰富的幼儿心理知识,以仁爱、忍耐和有责任心地教育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做"代父母"的角色。
表二︰小学生家长认为小学教师的最重要十项特质
澳门家长 (1872人) | 香港家长 (347人) | 香港家长 (347人) |
1. 关怀/爱心 (58.9%) | 1. 关怀/爱心 (59.4%) | 1. 关怀/爱心(53.3%) |
2. 有责任感(36.0%) | 2. 有责任感(37.5%) | 2. 教学经验丰富 (49.7%) |
3. 教学经验丰富 (27.2%) | 3.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33.1%) | 3. 有责任感(31.6%) |
4.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26.3%) | 4. 教学专业知识(30.3%) | 4.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26.2%) |
5. 公平对待学生(25.3%) | 5. 教学经验丰富 (26.5%) | 5. 教学专业知识(23.4%) |
6. 教学专业知识(24.0%) | 6. 公平对待学生(19.0%) | 6. 儿童心理(19.5%) |
7. 儿童心理(13.5%) | 7. 教学生动吸引(11.5%) | 7. 重视德育(13.0%) |
8. 与家长多沟通合作(11.9%) | 8. 重视德育(16.1%) | 8. 教学生动吸引(12.3%) |
9. 脾气好、平易近人(10.9%) | 9. 儿童心理(16.1%) | 9. 品学兼优(10.5%) |
10.教学目标清楚明白(8.7%) | 10. 忍耐(9.5%) | 10.与家长多沟通合作(7.9%) |
表二的结果反映出三地小学生家长如同幼儿家长一样,选取"关怀/爱心"和"有责任感"为优良小学教师的最重要特质。但是,比重上已由80%的"关怀/爱心"选取率下降为50%,40%的"有责任感"选取率下降为30%。家长们开始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讲解透彻明白"和"教学专业知识"。选取以上三项为重要的特质的累积百分比为珠海的100%,香港的90%和澳门的80%,显示三地小学生家长,尤其是珠海市的家长,相当留意子女的学业成绩。这一个与幼儿园家长相异的现象正好反映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家长送子女入读小学的最重要目的是升读中学。问卷中的第39题便是为了支持这个理论而设定的。结果分别有83.1%的澳门小学生家长,78.1%的香港家长和74.6%的珠海家长赞同"小学教育的目的是衔接中学教育的准备"。以上十项较为重要的小学教师特质,不单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品德和专业知识,而且重视教师的教学效能。小部分的香港和珠海家长,提出小学教师应"重视德育",除教学外,也得培育儿童的品德。概括而言,表二的数据展示了三地大部份的小学生家长期望小学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能力,以关爱和责任心教育他们的子女,使他们能够继续升学成材。
表三︰中学生家长认为中学教师的最重要十项特质人
澳门家长 (1099人) | 香港家长 (504人) | 珠海家长 (493人) |
1. 关怀/爱心 (38.5%) | 1. 关怀/爱心 (36.9%) | 1. 教学经验丰富 (42.2%) |
2. 有责任感(32.7%) | 2. 有责任感(34.5%) | 2. 有责任感(32.7%) |
3.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31.2%) | 3. 教学专业知识(34.1%) | 3. 关怀/爱心(32.3%) |
4. 教学经验丰富 (28.4%) | 4.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33.9%) | 4. 教学讲解透彻明白(30.4%) |
5. 了解青年人心理(26.9%) | 5. 教学经验丰富 (24.4%) | 5. 了解青年人心理(20.9%) |
6. 教学专业知识(26.9%) | 6. 了解青年人心理(23.1%) | 6. 公平对待学生(20.9%) |
7. 公平对待学生(23.2%) | 7. 公平对待学生(17.5%) | 7. 教学专业知识(19.7%) |
8. 能圆满解答学生问题 (13.1%) | 8. 重视德育(11.1%) | 8. 脾气好、平易近人(10.1%) |
9. 脾气好、平易近人(9.4%) | 9. 能圆满解答学生问题 (11.1%) | 9. 能圆满解答学生问题 (9.9%) |
10.教学目标清楚明白(8.0%) | 10. 忍耐(10.3%) | 10. 重视德育(9.5%) |
参看表三的统计,三地中学生家长对好教师的特质的要求跟小学生家长的选择大同小异。不过"关怀/爱心"和"有责任感"的选取率再度下跌至30%的程度,进一步显示家长要求中学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家长们普遍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讲解透彻明白"和"教学专业知识"。选取以上三项为重要的特质的累积百分比为香港的92.4%, 珠海的92.1%和澳门的86.5%。超越四成的珠海家长选择"教学经验丰富"为最重要的中学教师特质,显出珠海市的中学生家长比较澳港区的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或许国内的高考压力比较港澳的大学入学试更大,珠海的家长寄望中学教师能帮助其子女获得高分数,以便进入名牌大学。问卷中的第39题"中学教育的目的是衔接大学教育的准备",便是为了深入探讨这个现象而设定的。结果分别有9.2%的澳门中学生家长,9.1%的香港家长和14.8%的珠海家长不赞成这个论调。从而佑证珠海的中学家长重视学业成绩。
此外,要求中学教师重视"重视德育"的香港和珠海家长人数比小学家长减少。由原来的(16.1%/13.0%), 下降至(11.1%/9.5%)。简括而言,表三说明了三地大部份的中学生家长要求中学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能力,以关爱和责任心教育他们的子女,使他们能够升读大学。
总结及启示
研究结果粗略地介绍了三地不同阶段学生家长对优良教师的素质要求。在幼儿教育方面,香港的家长比较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反映了香港幼儿园教师的受训不足的问题。现时香港还未设立职前幼师培训课程,比不上澳珠两地。澳门的家长比较重视教师公平对待幼儿,这反映出澳门幼儿园教师与学生比例过大的问题,教师不能照顾每一位的幼儿。澳门政府希望把师生比例下降为1比45。但是,这个目标远远高出香港的1比20和珠海的一班约三十幼童有二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的制度。珠海的家长则较重视"德育"和"与家长联络"。三地轻微的不同意见,正好道明当地社会的不同需要。例如香港教育当局应速改善幼师培训的问题﹔澳门教育司要重订合适的师生比例,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改善幼教质素。
在小学教育方面,三地家长基本上对教师有相同的要求。惟澳门的家长较注重教师的"公平对待学生"和"脾气好、平易近人"的个性素质;香港和珠海的学生家长较留意教师的"教学生动吸引"和"重视德育"能力,他们要求教师尽"经师"和"人师"的职责。
至于中学方面,三地学生家长对好教师的首七个特质都是雷同的,只是在位置上有轻微的差别。不过港珠的家长较重视德育的培育。比较小幼的学生家长,他们已不再视"与家长多沟通合作"为重要的教师特质,或许中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不用父母担心。此外,澳门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家长所选取的头十项重要教师的素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显示了家长对各阶层的教育认识不足,澳门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个情景,发展"家长教育"和"家校合作事宜",好能提高教育的素质。此外,香港家长的选项结果与萧和卢(1987)的研究非常相似,只有微小的变更由"了解青年人心理"和"忍耐"取代"通晓学科内容"和"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这反映了近年中学生行为问题较往日严重,家长们希望教师能辅导学生,不要让他们失学。
总括而言,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郑燕祥博士(1995)的论说:自不同区域的家长,因藉经济、学历、文化、政治体系或学生的教育水平等等的差异,对《好教师》的素质有不同的见解。从收回的六千多份成功问卷的分析结果,得悉家长对中小幼各级教师都有不同素质的要求,也引申出对《好教师》的素质见解因应年代与社会的改变而修订。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倾向于教师个人品质的追求。他们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等素质多于专业品质。小学生的家长对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专业品质有较平衡的要求。中学生的家长较为重视专业的品质。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深及有误解,因而引致他们对教师品质的要求有所偏差。不过,研究结果显示了澳港珠三地的学生家长并未如假设一样,因经济、政治体系等等的差异,对《好教师》的素质有太大的分歧。他们不单止要求教师有"爱心",还要有"智能"、"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和 "品德教育"。此外,部份家长们对教育的目的有偏差的倾向,值得各教育工作者加强家校合作和了解。谨望以上探讨和讯息能为三地教育界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为澳港回归祖国的教育事业的整合和修订定下一个小指针。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W.M. (1959) Are You A Good Teache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Inc..
2.Chan,D.W. (1994)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the student perspectiv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9, 60-64.
Charters,W.W. & Waples,D. (1929) The Commonwealth Teacher Training Study. US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Hart, J.W. (1934)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cmillian.
Kratz,H.E. (1896)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st teachers as recognized by children" in Pedagogical Summary, Vol. 3, 413-418.
4.Li,S.P.T. (199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arents‘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