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进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教育。
2.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掌握食物网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解决办法]
(1)从具体的食物网再到抽象的文字食物网简图,使学生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文字表示方法。
(2)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掌握食物网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2.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1)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2)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解决办法]
(1)给学生大概介绍三种食物链,说明捕食食物链是最主要的形式。
(2)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为10—20%,超过五个营养级,其能量一般不足以维持生物的生存了,这个问题可留待学习了能量流动规律后回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准备
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的文字表达简图等(上述图及板书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课文,提出疑问。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学生回答。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以往的知识,回答有关食物网的问题。
4.学生思考,并提出有关问题。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①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这些生物共同构成______,则答案又是什么呢?(群落)
②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既有大量的植物,也有大量的动物,还有很多微生物。)
引言:生态系统中有大量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什么缺一不可?它们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关系如何呢?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布置学生读书P·259—P·260,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而后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之后教师提 问:
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重要成分?根据学生回答,写出板书(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答出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能够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没有它,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因缺乏有机物供应而无法生存。)除了绿色植物外,还有其它生产者吗?(有。化能自养的生物也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2.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化作用类型是什么?(均为异养型)
3.什么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它们是固定不变的吗?
4.指图(池塘生态图解)说出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自有什么重要作用?
为了说明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补充蜜蜂与花,渡渡鸟与卡伐利亚树的例子,并通过此例进行保护生物重要性的教育。
消费者大多是动物,动物在新陈代谢方面不同于植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它们的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网。
(二)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根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可以写出:
(板书)草—→兔—→狐—→虎
它们的食物关系象一条链,称食物链——(P·260)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请学生写出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于是,板书变成
讲授,这条简单的食物链,共有4个环节,即4个营养级(再在板书上添写成)
提请学生注意生产者、消费者和营养级的关系,特别注意三级消费者是第四营养级,因为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老虎吃兔子时,老虎就属于第三营养级了。
在自然界,一种生物不可能只吃一样食物,同样,一种生物不会只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这样,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我们称其为食物网——(P·26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说明食物网的构成。)
抽取食物网的一部分(银幕显示)
问:
1.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____条。(教会学生数食物链)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____,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
3.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
4.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___,又是____。
5.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___。
6.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的数量可能是____。
(答案:1.5;2.吃草籽鸟、昆虫,蜘蛛;3.4;4.捕食竞争;5.竞争;6.增加。)
(三)总结、扩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多个相互联系的食物链构成食物网、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营养级,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能不能无限多?
让学生发表各种看法。之后,教师讲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在下节课大家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后,再作回答。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63中填充题1-4。
(五)板书设计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八、参考资料
渡渡鸟与卡伐利亚树 在毛里求斯岛上的卡伐利亚树,属山榄科、卡伐利亚属,是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围4米,多为百年老树,虽然树年年结果,就是不长幼苗,这个谜经科学家研究才得以破解,原来与渡渡鸟有关。渡渡鸟身高1米。体重可达13千克,几乎不会飞,早于1861年灭绝,渡渡鸟喜吃伐利亚树的果实,其果核经鸟的肌胃的“减薄处理”后,才能发芽,后来,人们仿照渡渡鸟,对果核进行减薄处理,才培育出卡伐利亚树幼苗。
三种食物链 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虎吃狐狸,这种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叫捕食链。它是生物界最普遍的食物链,教材中主要介绍了这种食物链。生物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寄生链,如牧草→黄鼠→跳蚤→鼠疫细菌。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叫腐生链。如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一般说来,三种食物链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各有侧重,相互配合。保证了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畅通。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