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是高考“3+X(理科综合)”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取消高考多年后生物学科作为“理科综合”的一部分参加高考,令许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生物高考复习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复习的关系。
在“综合科目”中,生物只考必修内容,高中生物选修及初中生物不包括在其中。但是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高中生物中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不可能脱离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各种生命现象。试题中涉及初中生物的知识是难免的。如:“下列细胞中依靠渗透吸水的是() A.根生长点细胞 B .茎形成层细胞 C.失水的叶肉细胞 D.干燥种子的细胞”(97高考上海卷)。题中考查的是渗透吸水的条件,但考生必须知道题中涉及的各种植物细胞的特点,这是初中生物的知识。因此在复习中适当对初中生物内容进行复习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对初中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目前有些教师在初中生物内容上花了大量的气力,许多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有关高考复习指导书也将初中生物内容特别是生理卫生内容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了混乱。我们认为,既然高考的范围只是高中生物的必修,因而不可能以初中生物内容作为考查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初中生物内容不必作专门的系统复习,只要在复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将与高中生物内容联系密切的部分结合进行复习就可以了。如在复习水分代谢时结合复习植物根尖的结构,复习植物个体发育时结合复习被子植物种子子房的结构,在复习动物代谢时结合复习生理卫生中相关知识等。与高中生物内容联系不大的不必进行复习。
二、要处理好“遵循教学大纲”与“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关系
“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是综合科目命题的原则之一。命题的这一原则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及简单再现,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方面热点问题的关注;它意味着试题要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题目,将更多的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或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或通过提供的知识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高考中不拘泥于大纲将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现实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热点的考查。如“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A .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 B .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细胞内; 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99高考广东卷)“克隆”在大纲和课本中都没有涉及,但这是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近二年各种媒体对“多莉”羊的克隆成功及其他有关克隆的报道使得克隆这一词已是众所周知。这类试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的生物课要变成科普课,而是不能把生物课囿于教材与大纲。大纲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教材必然是滞后的,要让生物课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特别是与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要让生物课跟上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我们的教学中作适当的联系和有机的渗透与与补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臭氧层空洞、赤潮、温室效应、酸雨、绿色食品、白色污染、爱滋病、毒品与吸毒、二恶英污染等;如克隆等生物工程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开发、战胜癌症的新策略、感染和自身免疫的相关研究等等。
二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类“题在书外,理也在书外”的试题。这种试题知识背景是新的,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知识也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但在试题中作了提供,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并运用这些新的知识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97年上海卷涉及的某种植物的 X Y型性别决定中,“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这是学生不曾涉及到过的特殊类型;98年高考上海卷中涉及的某种植物使雄配子致死的基因,也是教材中没有的。从这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来看是超出大纲要求的,但由于超出大纲的知识是作为一种已知信息提供给考生的,因此又不能认为是超纲的。
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侧重点不在知识的考查上。试图通过花大量时间去向学生灌输大学教材或是奥林匹克竞赛教材,以为把高考可能的信息题的一切信息都讲了,就可以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的做法无异于是大海捞针。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可作为信息题素材的内容俯拾皆是,不必一定借助于大学教材,要穷尽高考的一切信息是不可能的。
三、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试题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是综合科目考试是一个原则。试题将避免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没有知识能力就失去了依附,也就没有能力可言。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基本知识的复习。对知识的复习我们认为:一是要抓主干知识的复习,避免纠缠于细枝末节性的零碎知识,避免把知识挖得过深过难。“综合科目”共26 0分,考试时间为1 5 0分钟,内容涉及理化生三门,加之生物只考必修内容,其知识量比理化要少得多,因此试题中有关生物的内容不会很多,这就决定了考试涉及的知识只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在复习时完全不必面面俱到;二是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要通过复习巩固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人们在认识和能力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个体认知结构的差异,学生头脑中没有知识结构,只有零碎的知识就无从顺利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加强对能力的训练是复习教学的重点。生物教学所要求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和培养,仅靠大量的训练是难以凑效的,但这并不是说复习教学在能力的培养上就无可作为。在复习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能力的最佳选择。如教师可确定某一专题或核心内容,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分类和概括;选编一些典型性的习题,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多方面的材料,提出假设,并想办法设计实验,检验假设;让学生针对某一观点、某一实验、某一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与评价、作科学的论证;等等。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且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复习中切忌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那种把学生当作训练的机器,试图通过大运动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的是不可取的,面对新的高考必将是事倍功半的。
四、要处理好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以往的学科性高考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科能力。“综合科目”强调了知识间的综合性,这种综合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还包括学科间的综合。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的比例,但比例不会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立足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主要可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生物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生物学科知识与许多学科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与物理、化学的联系更为密切。二是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联系。生物学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来自于物理和化学的移植,诸如对照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等是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学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是能力培养上的联系。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同属自然科学,在能力要求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同是理化教学的能力要求。在复习中要注意与理化学科在知识、方法、能力上的联系,并适当进行一些跨学科的适应性训练。但不必以相关学科的共同知识设计专题进行复习,因为一方面学科间的综合比例不大,更主要的是这种专题侧重的是各学科共同知识的归纳,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形成无大裨益,而且会消耗不少教学精力,削弱学科教学的复习。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综合科目”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在考试的对象、内容、功能、性质上都是不相同的,它所借鉴的是保送生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但由于目前可供我们借鉴的主要是近二年全国及上海的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卷”,许多教师都在以此标高和作模拟,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复习资料也走进了这一误区。“综合能力测试”的对象是保送生,考试的内容包括语、数、政、史、地、生、理、化八门学科,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综合科目”中的理科综合只包括理、化、生,考试对象是全体理科考生,试题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因此,即使是学科间的综合在所涉及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综合程度上也肯定是要低于保送生卷的。所以在复习时切勿以保送生试题为标准,以免偏离复习的方向,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