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 1.5万hm2,包括 26 种真红树 ,11 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岸、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岸生态关键区。1960 年代以来的毁林围海造田或造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18 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尽快扭转退化趋势,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海岸生态关键区;中国
中图分类号 P7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1)01-0028-09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1]。红树林湿地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已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第四届成员国大会(蒙特利尔,1990)制订的拉姆萨尔湿地分类系统[2]及我国海岸湿地分类系统[3]。本文综述中国红树林湿地的分布,资源价值及保护现状。
1 中国红树林湿地的分布与树种组成
1.1 中国红树林湿地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寒流或暖流的存在因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分布。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县(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县(28°25'N)[4]。受黑潮暖流的影响,红树林沿台湾岛、琉球群岛向北可分布至日本鹿儿岛喜人町 (31°34'N,天然分布北界 ) 或静冈县(人工引种北界,34°38'N)[5]。根据最新海洋气候资料[6],上述红树林(秋茄)北界的一月平均气温与平均水温分别为 9.8℃,10.9℃(中国天然分布北界);9.3℃,10.6℃(中国人工引种北界);10.5℃,16.0℃(日本天然分布北界)。
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红树林群落[7]。其可能原因一是远离周边大陆,种源稀少;二是潮滩沉积物以珊瑚砂砾为主,完全缺乏细颗粒沉积物,土壤条件不适宜;三是大部分礁坪位于平均海平面以下,且缺乏对波浪作用的掩护。而适宜红树林生长的位于平均海面以上的高礁坪及灰沙岛分布零星。广阔的南海海域 250 多座岛屿、沙洲、(干出)礁、暗滩、暗沙中,只有 35 个岛屿和 13 个沙洲,总面积仅约 12km2[7],而且大多处于开阔外海波浪作用之下。
红树林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底质等[8]。影响局部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波浪掩护条件和潮汐浸淹程度。前者控制红树林沿岸分布,有人称之为控制红树林能否生长的惟一必要的环境条件[9]。后者控制红树林在潮滩上的横向分布,即红树林只能占据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10]。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港湾或河口湾内,如海南东寨港、清澜港[11],广西珍珠港[12],广东雷州湾通明海(以上 4 处均为 667hm2 以上连片分布区)、深圳湾[13],福建九龙江口、漳江口[4],台湾淡水河口[4]等。另外,盐度与底质也有重要影响,通常在受淡水径流影响的淤泥质潮滩上红树林生长茂盛。
1.2 中国红树林湿地分布面积
本文红树林湿地面积(或简称红树林面积)仅指生长红树林的潮滩区,不包括林外裸滩区及水深通常小于 6m 的港湾海底区。按照东寨港的经验,上述三部分面积大致相等,各占整个港湾面积的 1/3[14]。一般认为,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 25万hm2[15],50 年代(如 1956 年热带亚热带资源勘测或 1956 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 4万hm2 或 4.2万hm2[15、16、17],1981~1986 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为 17035hm2(植被调查)、21283hm2(林业调查)、23000hm2(地貌调查)等多个数据(表 1)。其余见诸 1990 年代出版物的全国红树林面积从 13646hm2 到 16209hm2 不等,各省(地区)的面积资料分歧程度也不尽相同(表 1),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统一。
表 1 中国各省(地区)红树林面积资料
Table 1 Mangrove area of various provinces (regions) in China
(单位:km2) | ||||||||||||||||||||||||||||||||||||||||||||||||||||||||||||||||||||||||||||||||||||||||||||||||||||
|
注:(1) 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北京:海洋出版社(内部发行),1998,242
(2) 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林业植被专业队.广东省林业调查报告(初稿)(油印本).1986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广西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报告(铅印本).1986,(7):107~108,223~224
(4) 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大队.福建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油印本).1986,第 10 章植被,10.15~10.17;第 20 章林业,20.11~20.13
海南红树林现有面积 4836hm2 为陈焕雄等 1983 年调查数据[11],已为大多数研究者认可。广东的数据分歧最大。较多引用的 3813hm2 来自 Su S G(1989)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次日本会议上的报告[21]。最近林业部门筹建国家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时,报告湛江市(包括市属各县)红树林现有面积 12423hm2,其中近年人工造林 1867hm2[13]。广西红树林现有面积 5654hm2 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遥感室利用 1988 年和 1989 年卫片分析得出[19],林鹏等认为该数偏大,仅以 80% 计之[4],范航清经对比分析,认为该数据比海岸带调查资料可靠[12]。福建 1965 年 719hm2,1979 年 302hm2,1993 年 260hm2,与浙江现存 8hm2,均为林鹏等 1991 年、1993 年实地调查所得[4],应该比较可靠。这两个省经历多次造林高潮与红树林破坏高潮,面积变化大。台湾 120hm2 为较多作者接受,但台湾学者薛美莉最近报告台湾红树林现有面积为 278hm2[22]。香港红树林面积也有更新的必要。最早报道香港最大红树林区米埔面积 85hm2[23]。Ashworth 等 (1993) 报道香港有 107 处红树林,总面积 276hm2,其中米埔 120hm2,占 43.5%[24]。Tam 等 (1997)[25] 最新调查认为,除米埔外,香港现存 43 处红树林,按 1/5000 地形图量算,总面积 178hm2,而米埔红树林面积按 Young and Melville(1993)[26] 为 172hm2。在 Tam 等 1997 年 11 月提交给香港政府渔农处的香港红树林生态研究报告中,米埔红树林面积改为 85hm2,所以,香港红树林总面积的最新数据应为 263hm2。澳门红树林面积原不足 1hm2,最近报道自 1968 年路环—氹仔陆路桥修建后,西侧受掩护海滩生长两片红树林,总面积 64.32hm2[27], 但此值似乎太大。考虑到人类在海岸带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对红树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并且这种趋势至今一直没有改变,林鹏等在 1995 年粗略估计我国目前红树林实有面积约在 1万hm2 左右[4]。
1.3 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组成
红树林区的植物可分为真红树植物(只能在潮间带生境生长的木本植物)、半红树植物(可在潮间带和沿岸陆地生长,并可在潮间带形成优势种群的两栖性木本植物)、伴生植物(偶尔出现于林缘、不能形成优势种群的木本植物及红树林附生植物、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4]。由于对上述划分标准的认识不一致,中国红树林树种至今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通常在真红树植物上的分歧相对较小。据林鹏、傅勤 (1995) 统计[4],中国自然分布的真红树植物 26 种(表 2),属典型的东方群系,其中尖瓣海莲、厦门老鼠勒、海南海桑为我国发现和命名;另有 11 种半红树植物(表 3)。另据林鹏 (1997)[28] 统计,中国真红树植物 27 种,半红树植物 10 种,把玉蕊计入半红树,卤厥、尖叶卤厥计入真红树。而据郑德璋等 (1995),中国真红树植物 26 种(未计玉蕊、厦门老鼠勒,增加无瓣海桑 S.apetala Buch-Ham 与拟海桑 S.paracaseolar is Ko,前者为 1985 年从孟加拉国引进,后者为又一我国发现和命名的新种),半红树植物 8 种,与表 3 相比,增加玉蕊、许树 Clerodendrum inerme (L.) Gaertn,少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莲叶桐、水黄皮、钝叶臭黄荆。
表 2 中国真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4]
Table 2 Exclusiv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科名 | 种名 | 省份或地区 | |||||||
---|---|---|---|---|---|---|---|---|---|
海南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广西 | 台湾 | 福建 | 浙江 | ||
1. Rhizophoraceae | 1. 柱果木榄 Bruguiera cylindrica | + | |||||||
2. 木榄 B. gymnorrhiza | + | + | + | + | + | + | |||
3. 海莲 B.sexangula | + | ||||||||
4. 尖瓣海莲 B.s.var.rhymchopetala | + | ||||||||
5.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 + | + | + | + | + | ||||
6. 秋茄 Kandelia candel | + | + | + | + | + | + | + | + | |
7. 红树 Rhizophora apiculata | + | ||||||||
8. 红海榄 R. stylosa | + | + | + | + | + | ||||
9. 红茄冬 R. mucronata | |||||||||
2.Acanthaceae | 10. 小花老鼠勒 | + | + | ||||||
11. 老鼠勒 A. ilicifolius | + | + | + | + | + | + | + | ||
12. 厦门老鼠勒 A.xiamenensis | + | ||||||||
3.Lecythidaceae | 13. 玉蕊 Barringtonia racemosa | + | |||||||
488bretaceae | 14. 红榄李 Lumnitzera littorea | + | |||||||
15. 榄李 L.racemosa | + | + | + | + | + | ||||
5.Euphorbiaceae | 16.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 + | + | + | + | + | + | ||
6.Mgliaceae | 17. 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 + | |||||||
7.Myrsinaceae | 18.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 | + | + | + | + | + | + | |
8.Palmae | 19. 水椰 Nypa fruticans | + | |||||||
9.Rubiaceae | 20. 瓶花木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 + | |||||||
10.Sonneratiaceae | 21.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 + | |||||||
22. 海桑 S. caseolares | + | ||||||||
23. 海南海桑 S. hainanensis | + | ||||||||
24. 大叶海桑 S. ovata | + | ||||||||
11.Sterculiaceae | 25.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 + | |||||||
12.Verbenaceae | 26. 白骨壤 Avicennia marina | + | + | + | + | + | + | + | |
总计 | 24 | 9 | 4 | 10 | 9 | 9 | 7 | 1 |
表 3 中国半红树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4] |
科名 | 种名 | 省份或地区 | ||||||
---|---|---|---|---|---|---|---|---|
海南 | 香港 | 澳门 | 广东 | 广西 | 台湾 | 福建 | ||
1.Acrostichaceae | 1. 卤厥 Acrostichum aureum | + | + | + | + | + | + | |
2. 尖叶卤厥 A.speciosum | + | + | + | |||||
2.Apocynaceae | 3. 海芒果 Cerbera manghas | + | + | |||||
3.Bignoniaceae | 4. 海滨猫尾木 Dolichandron spathacea | + | + | |||||
488positae | 5. 阔苞菊 Pluchea indica | + | + | + | ||||
5.Hernandiaceae | 6. 莲叶桐 Hernandia sonora | + | ||||||
6.Leguminosae | 7. 水黄皮 Pluchea indica | + | + | + | ||||
7.Lythraceae | 8. 水芫花 Pemphis acidula | + | + | |||||
8.Malcaceae | 9. 黄槿 Hibiscea tilisceus | + | + | + | + | + | + | |
10. 杨叶肖槿 Thespesia populnea | + | + | + | + | ||||
9.Verbenaceae | 11. 钝叶臭黄荆 Premna obtusifolia | + | + | + | + | |||
总计 | 11 | 2 | 1 | 8 | 5 | 8 | 2 |
可以根据其对气温的适应范围把红树植物划分为 3 个生态类群:嗜热窄布种、嗜热广布种、抗低温广布种[29]。嗜热窄布种包括红茄冬、红树、红榄李、水椰、杯萼海桑、大叶海桑、水芫花等,仅自然分布于海南岛东南岸与台湾高雄以南海岸,这一类群能适应最低月平均气温大于 20℃。嗜热广布种以木榄、角果木、红海榄、海莲、海漆、榄李、银叶树、卤厥为代表,主要分布于由防城至厦门的大陆沿岸及海南岛西北岸、台湾高雄以北海岸。它能适应最低月均温大于 12~16℃。抗低温广布种有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为福建厦门以北海岸区的优势种。能引种到浙江的仅秋茄一种,它能适应最低月均温小于 11℃。由海南岛向北,随着纬度渐高,气候带由中热带(海南岛南部)、北热带(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及台湾岛南部)、南亚热带(广西、广东、台湾北部及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到中亚热带(福建北部及浙江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及树种数均显著降低,林相也由乔木变为灌木,树高降低,充分显示温度对红树林分布的宏观控制作用。 2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价值和环境功能 2.1 提供森林产品的直接经济价值 红树林的传统利用方式之一是提供建材、薪柴、食物(包括林下地面和水域的海产品)、药物、饲料、肥料、化工原料(如单宁)等森林产品[4]。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等茂密高大广阔的热带红树林乔木林已成功进行木材资源大规模的可持续性开发,某些红树林已处于 30 年一轮的第四轮伐期,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产业[30]。我国位于红树林分布带北缘,面积小,以灌木和小乔木为主,林业产品经济价值明显偏低,通常只适宜在发展水平较低的海岸地区进行小规模自给性开发。这一点往往造成人们对红树林资源价值的过低评估。一旦海岸带开发水平提高,极易发生清除红树林改作经济价值更高的围塘养殖或城市建设用地,从而丧失了实际上极其重要的下列各种红树林环境功能。 2.2 红树林捕沙促淤防浪护岸功能 我国沿海夏秋台风频繁,对海岸堤防威胁甚大。甚至在良好掩护的港湾内部的土质堤防同样易于被暴风增水及暴风浪冲缺成灾。红树林的捕沙促淤造陆与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得到较普遍承认。一二百年前海南东寨港、清澜港红树林海岸村民就认识到红树林不仅能提供食物和日用品,而且有助于抵抗自然灾害,保护村庄安宁,从而立碑立志加以保护[31]。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均有华侨从东南亚引种红树林到漳州、厦门地区,以保护海岸免遭暴风浪侵蚀破坏[4]。1950 年代以来,福建浙江多次大规模引种红树林,秋茄分布成功北移 110km,也主要是考虑海岸保护[4]。1979 年国家林业部发文要求加强红树林保护与管理,沿海有关省市林业部门正式把红树林纳入海岸防护林加以管理[13]。林业与水利部门在 8007,8609,9204 等台风过后分别进行过堤围破坏情况与红树林生长关系的专门调查,证实生长红树林岸段堤防得到保护,无红树林或红树林遭破坏后堤防易冲缺,对红树林防浪护岸效果作了充分肯定[32、33、34]。“八五”、“九五”期间,国家把红树林造林、经营、恢复与发展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通过半定位试验站测试分析研究,认识到红树林防浪护岸功能通过衰减波浪、滞缓水流、捕沙促淤及红树林根系对沉积物的固结作用来实现。一般红树林带宽度>100m,覆盖度>0.4,高度>2.5m(粤东、海南等小潮差海区)或>4.5m(粤西、北部湾等大潮差海区),其消浪效果可达 80% 以上,达到良好的防浪护堤效果[35]。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之间存在相当严格的对应关系[10],红树林成为对海平面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捕沙促淤的生物地貌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海平面上升增加浸淹强度的负面影响,成为红树林生态系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1]。 2.3 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生态关键区 生态关键区(Ecologically Critical Area,简称 ECA)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或资源生产力有特别价值的生物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通常应给以特别的关注和保护[36]。位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地带的红树林湿地就是一种海岸生态关键区。我国红树林湿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潮滩湿地生境专有的 26 种真红树乔、灌木,11 种非专有的半红树乔、灌木和 19 种常见伴生植物[4],以及 55 种大型藻类、96 种浮游植物、26 种浮游动物、300 种底栖动物、142 种昆虫、180 种鸟类、10 种哺乳动物、7 种爬行动物等[28],其中包括不少珍稀濒危或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种类。红树林湿地的另一特点是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三高特性,使红树林生态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速运转,能量和物质在较快的流动和循环中活性可以大大提高,在维护河口海岸食物链,促进近海水产渔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8]。华南红树林群落现存生物量 16260~41994g/m2,净初级生产力 1537~3519g/(m2·a),凋落物产量 631~1390g/(m2·a)(占净初级生产力 35.2%~41.1%,占现存生物量 2.16%~5.07%),红树林落叶(占总掉落物 64.32%~88.95%)半分解时间为 18~65d[28]。 人们对红树林的传统利用包括在红树林区及附近水域捕获或养殖鱼、虾、贝等海产品,并成为当地居民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是直到 70 年代,随着红树林研究的深入,人们才认识到红树林在维持热带亚热带地区渔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科学文献以及传媒才开始谈论红树林的重要性[30]。1991 年 8 月 26 日至 30 日,东南亚与澳大利亚海洋科学项目在马来西亚怡宝召开红树林与渔业关系研讨会,专门探索红树林与海岸渔业之间的定量联系和机制[37]。1993 年 6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本冲绳召开红树林专家会议,会上提出的口号是:陆地上如果没有树(红树林),海洋里就不会有鱼。强调了红树林对维护海岸渔业资源的意义。 2.4 红树林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空气和海水,减轻海洋污染的功能 随着全球性海岸带居住和开发高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陆地农田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进入河流、海岸带和海洋。海洋污染不断加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土壤、水体子系统)污染生态学研究成为目前新的重要领域之一。深圳福田污水排灌试验及若干室内试验发现[38],红树林生态系统不仅对生活污水具有某种程度的抗性或耐受力,林下土壤可沉积较多重金属,红树林植物和林下土壤都还有吸收各种污染物的能力和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可以设想,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沿海城市污水进行物理—生物多级降解处理,达到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与许多国家利用人工湿地或天然草本湿地进行污水处理相比较,红树林生态系吸收和积累污染物的容量大,由于有潮水运动不易产生蚊蝇和臭气,成本低,管理费用低,具有独特的优越性[37]。研究还发现[27],红树林植物吸收污染物中的重金属与有机氯农药,均富集在不易转移扩散的树根或树干部位,避免通过食物链向其它海洋生物及人类传递。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已处于濒危状态,不宜用作城市污水处理,以避免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和进一步退化[28]。 2.5 红树林的美学价值和旅游资源 红树林区拥有海陆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胎生胚轴、复杂地面根系、多种鸟类等动植物观光资源,具有观赏、娱乐、知识和教育多种价值,可以实施旅游开发和环境教育相结合,是目前中国红树林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28]。海南东寨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红树林旅游区之一,自 1980 年以来,接待了 20 多个国家的考察专家学者和 20 多万人员旅游,并为当地居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28]。 3 中国红树林湿地的保护 3.1 中国红树林湿地开发和管理保护的历程 中国红树林湿地的开发程度和管理保护措施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的。从东寨港湾顶三江镇发现的 1845 年保护红树林的官府禁令石碑、东寨港林市村发现的 1789 年林市村村志保护红树林的 10 条规定、清澜港头宛镇发现的嵌于庙宇内墙的 1888 年关于红树林管理的乡规民约的古碑文[31]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红树林保护沿岸村庄安宁的重要性,对当时存在砍伐、采摘、放牧、渔猎而损害红树林之事件,能通过乡规民约立禁制止。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时期,对红树林植物资源和水产资源以传统的小规模自给式开发,红树林生态系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这是人与红树林和谐相处时期。古代围海造田也时有发生,但大多是局部的、小规模的[4]。但广西珍珠港和北仑河口解放前的围垦累计破坏红树林估算达 41%[39]。 造成我国近代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毁灭性开发(或称为转换性开发[4])主要是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中期的围海造田,以及 1980 年代以来的围塘养殖和海岸工程建设[4]。六七十年代是我国人口增长高峰期,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增加农业用地,曾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围海造田。而当时对红树林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尚缺乏认识,导致大片红树林被毁。例如红树林分布中心区的东寨港,49% 的红树林被围垦毁灭[32]。1980 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沿海经济迅速发展,海产养殖成为红树林海岸居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毁林围塘养殖竞相发展,毁林进行各种临海工程建设也屡有发生。尽管前一阶段围垦毁林的恶果已现,红树林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已为较多人所认识,并已开始采取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13], 然而为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的驱使,仍然难以制止毁林建塘或毁林搞工程事件的发生。转换性开发等人类干扰使全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剧减 65%[20], 而且趋势至今尚未被制止。红树林已面临濒危境地,并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红树林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以及整个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已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十分紧迫的任务,因为红树林转换性开发导致的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及其后果在东南亚(世界红树林分布中心区)及世界其它各地同样存在和同样十分严重[40]。 3.2 中国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加强红树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自从 1975 年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区[41],1980 年建省级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我国已建以红树林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8 个(表 4)。其中国家级 5 个(海南 1 个,广西 2 个,广东 2 个),省级 5 个(海南 1 个,香港 1 个,福建 2 个,台湾 1 个),县市级 8 个(台湾 2 个,海南 6 个)。总面积已占现有红树林一半以上,为我国红树林湿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按照中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今后还将增设一批新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省还拟在红树林零星分布区增设自然保护小区,使全省红树林湿地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的保 表 4 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序号 | 名称 | 地点 | 红树林面积 (hm2) | 成立时间 | 级别 | 红树植物种类 |
---|---|---|---|---|---|---|
1 |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琼山 | 1733 | 1980 | 省级 | 19 |
1986 | 国家级 | |||||
2 | 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广西防城 | 1207 | 1990 | 省级 | 9 |
2000 | 国家级 | |||||
3 |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 广西合浦 | 730 | 1990 | 国家级 | 9 |
4 |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广东湛江 | 933 | 1991 | 省级 | 7 |
12423 | 1997 | 国家级 | ||||
5 |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 广东深圳 | 111 | 1984 | 省级 | 7 |
1988 | 国家级 | |||||
6 | 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文昌 | 2000 | 1981 | 省级 | 21 |
7 | 米埔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 香港米埔 | 85 | 1975 | 省级 | 9 |
8 |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福建云霄 | 170 | 1998 | 省级 | 6 |
9 | 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福建龙海 | 67 | 1988 | 省级 | 5 |
10 | 淡水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台湾台北 | 50 | 1986 | 省级 | 1 |
11 | 关渡自然保留区 | 台湾台北 | 19 | 1988 | 市级 | |
12 | 北门沿海保护区 | 台湾台南 | 1986 | 县级 | ||
13 | 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澄迈 | 1983 | 县级 | ||
14 | 新盈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临高 | 1983 | 县级 | ||
15 | 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临高 | 1986 | 县级 | ||
16 | 新英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儋州 | 1983 | 市级 | ||
17 | 三亚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三亚 | 14 | 1990 | 市级 | |
18 | 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三亚 | 63 | 1989 | 市级 |
3.3 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 很明显,要真正实现红树林湿地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包括破坏后的恢复和发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森林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类似,只依赖直接经济效益和市场调控是难以成功的,必须有政府的强力干预,保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长远利益得到维护[40]。其中,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外,还要吸收科学家的积极参与,做好若干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和红树林生态环境功能的宣传教育。红树林大量毁坏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是对红树林价值的低估,只看到红树林的直接经济价值,看不到(或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愿意看到)它的间接经济价值和环境功能。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包括各级决策者和红树林海岸社区公众,另一方面要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促进红树林森林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间接经济价值与环境功能的进一步确认与发展,从而抬高红树林的身价,避免被转换利用的命运。此外,全国红树林湿地普查和动态监测、红树林造林多年保存率的提高和生态恢复模式的建立、红树林环境功能的定量经济评价、红树林保护价值评估等,都是中国红树林湿地管理保护中存在的重要课题,有待科学研究工作去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文章:中国河道外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下一篇文章: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