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以 1980、1993、1997 三年的全国性河道外用水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结合有关社经资料,全面系统分析了全国及各流域片的用水总量、用水组成、用水指标的变化趋势。从 1980 年至 1997 年,全国总用水量由 4437亿m3 增加到 5566亿m3,平均每年增加 66.4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34%;用水组成有明显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 83.4% 下降到 70.4%,工业用水比例由 10.3% 上升到 20.2%,生活用水比例由 6.3% 上升到 9.4%;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不大,稳定在 450m3 左右;综合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万元 GDP(1980 年不变价)用水量由 9820m3 下降到 2410m3。
关键词 河道外用水;用水组成;用水指标;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1-0024-07
1980 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区域性的水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有三次对全国河道外用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统计。第一次是 1987 年完成的《中国水资源利用》报告,按流域分区反映了 1980 年的实际用水情况;第二次是 1994 年开展的“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工作,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对 1993 年的用水进行了调查统计;第三次是 1997 年度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发布了该年的用水情况。根据 1980 年、19 93年、1997 年的用水统计数据,结合有关社经资料,分析全国及流域片的用水总量、用水组成、用水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今后编制水供求计划时预测需水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总用水量
1.1 总用水量增长情况
河道外用水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包括输水损失在内。全国总用水量 1980 年为 4437亿m3,1993 年为 5128亿m3,1997 年达到 5566亿m3。在 17 年间,全国共增加用水量 1129亿m3,平均每年增加 66.4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34%。从时程上看,前 13 年共增加 691亿m3,平均每年增加 53.2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12%;后 4 年共增加 438亿m3,平均每年增加 109.5亿m3,年均递增率为 2.07%。按地域划分,北方 5 片 17 年间共增加用水 432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07%,其中松辽流域片增长较快,原因是黑龙江省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水稻;南方 4 片同期共增加用水 697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60%,增长速度快于北方。各流域片的总用水量及其年均递增率见表 1。
表 1 流域分区用水量及其年均递增率
Table 1 Water use and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rates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总用水量(亿 m3) | 年均递增率 (%)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1993 | 1993~1997 | 1980~1997 | |
全国 | 4436.9 | 5127.5 | 5566.0 | 1.12 | 2.07 | 1.34 |
松辽 | 353.7 | 499.4 | 619.5 | 2.69 | 5.53 | 3.35 |
海河 | 383.9 | 409.4 | 432.8 | 0.50 | 1.40 | 0.71 |
黄河 | 358.4 | 406.4 | 402.5 | 0.97 | -0.24 | 0.69 |
淮河 | 531.3 | 567.5 | 656.9 | 0.51 | 3.37 | 1.26 |
内陆河 | 558.7 | 512.3 | 506.2 | -0.67 | -0.30 | -0.58 |
北方 5 片 | 2186.0 | 2395.0 | 2617.9 | 0.71 | 2.25 | 1.07 |
长江 | 1353.3 | 1663.0 | 1737.1 | 1.60 | 1.10 | 1.48 |
珠江 | 660.6 | 716.4 | 834.1 | 0.63 | 3.88 | 1.38 |
东南诸河 | 193.1 | 288.9 | 291.0 | 3.15 | 0.18 | 2.44 |
西南诸河 | 43.9 | 64.2 | 85.9 | 2.96 | 7.54 | 4.02 |
南方 4 片 | 2250.9 | 2732.5 | 2948.1 | 1.50 | 1.92 | 1.60 |
在全国用水增量 1129亿m3 中,地表水供给量占 61.3%,地下水供给量占 36.4%,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供给量占 2.3%。北方 5 片的用水增量 432亿m3,约有 85% 是地下水;而南方 4 片的用水增量 697亿m3,约有 91% 是地表水。这是由于北方与南方的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所致。
1.2 用水组成
1980 年以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我国用水组成有了较大的变化。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 1980 年的 83.4% 下降到 1997 年的 70.4%;同期工业用水比例由 10.3% 上升到 20.2%,生活用水比例由 6.3% 上升到 9.4%。
由于各流域片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其用水组成也有所不同(表 2)。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 3 片,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1997 年为 61%~67%,比 1980 年下降了 15~20 个百分点;松辽、海河、黄河、淮河 4 片,农业用水比例 1997 年为 72%~78%,比 1980 年下降了 5~10 个百分点;西南诸河和内陆河 2 片,工业和城市都不发达,农业用水所占比例大,1997 年分别为 87.3% 和 95.3%,与 1980 年相比,变化很小。
表 2 流域分区用水组成 (%)
Table 2 Composition of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 (s)
流域片 | 1980 | 1993 | 1997 | ||||||
---|---|---|---|---|---|---|---|---|---|
农业 | 工业 | 生活 | 农业 | 工业 | 生活 | 农业 | 工业 | 生活 | |
全国 | 83.4 | 10.3 | 6.3 | 74.1 | 17.7 | 8.2 | 70.4 | 20.2 | 9.4 |
松辽 | 76.0 | 18.1 | 5.9 | 73.1 | 19.4 | 7.5 | 71.6 | 20.5 | 7.9 |
海河 | 80.6 | 12.7 | 6.7 | 74.1 | 16.7 | 9.2 | 73.7 | 15.5 | 10.8 |
黄河 | 87.7 | 7.8 | 4.5 | 80.4 | 13.4 | 6.2 | 78.1 | 14.7 | 7.2 |
淮河 | 86.7 | 7.2 | 6.1 | 77.4 | 12.7 | 9.9 | 76.1 | 14.7 | 9.2 |
内陆河 | 97.0 | 1.2 | 1.8 | 95.5 | 2.7 | 1.8 | 95.3 | 3.0 | 1.7 |
北方 5 片 | 86.7 | 8.5 | 4.8 | 80.3 | 12.8 | 6.69 | 78.7 | 13.9 | 7.4 |
长江 | 77.4 | 15.4 | 7.2 | 66.3 | 24.8 | 8.9 | 61.0 | 28.3 | 10.7 |
珠江 | 83.5 | 6.9 | 9.6 | 70.3 | 19.3 | 10.4 | 63.8 | 23.3 | 12.9 |
东南诸河 | 86.0 | 8.3 | 5.7 | 74.5 | 16.0 | 9.5 | 66.6 | 22.8 | 10.6 |
西南诸河 | 89.9 | 1.7 | 8.4 | 87.7 | 5.4 | 6.9 | 87.3 | 4.8 | 7.9 |
南方 4 片 | 80.1 | 12.1 | 7.8 | 68.7 | 22.0 | 9.3 | 63.1 | 25.6 | 11.3 |
1.3 用水指标
(1) 人均用水量 在 1980~1997 年期间,全国总用水量与总人口基本同步增长,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不大,1980 年为 450m3,1993 年为 433m3,1997 年为 450m3。1997 年各流域片的人均用水量情况是:内陆河片最高,为 1770m3;珠江、松辽 2 片较高,分别为 567m3、534m3;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长江 3 片接近全国平均值,分别为 434m3、425m3、419m3;黄河、海河、淮河 3 片较低,分别为
391m3、349m3、336m3。
(2) 单位 GDP 用水量 按 1980 年不变价计算(以下同),1980~1997 年全国 GDP 的年均递增率为 10.1%,同期总用水量的年均递增率为 1.34%,后者的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前者。全国平均万元 GDP 用水量,从 1980 年的 9820m3 急剧下降到 1993 年的 3300m3,到 1997 年又下降为 2410 m3,表明综合用水效率有较大提高,单方水 GDP 产值由 1 元提高到 4.2 元。1997 年各流域片的万元 GDP 用水量情况是:内陆河片最高,达 12200m3;西南诸河片较高,为 4250m3;黄河、珠江、松辽、长江 4 片接近全国平均值,分别为 2840m3、2680m3、2460m3、2200m3;淮河、海河、东南诸河 3 片较低,分别为 1950m3、1600m3、1510m3。
2 农业用水
2.1 农田灌溉用水
1980 年至 1997 年间,我国农田灌溉事业可划分为萎缩期和增长期两个阶段。1980~1988 年,由于水利投入资金削减,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增不抵减,致使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净减 93.3万hm2。1989~1997 年,水利投入资金有所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虽有部分农业用水转供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但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仍然净增 433.3万hm2。
据全国实灌面积统计,1980 年为 4092万hm2,1993 年为 4320万hm2,1997 年达到 4652万hm2,相应这三年的灌溉用水量分别为 3581、3494、3599亿m3。1997 年与 1980 年相比,实灌面积增加了 560万hm2,而灌溉用水量基本没有增加,这说明 17 年增加的实灌面积,主要靠发展节水灌溉实现的。全国平均每公顷用水量由 1980 年的 8750m3 下降到 1997 年的 7735m3,减少了 12%。
由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水土资源条件不同,其农田实灌面积和用水变化情况有所差别。南方 4 片水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有限,耕地灌溉率高,发展灌溉面积的潜力不大;在 1980~1997 年,实灌面积减少 15.5万hm2,灌溉用水量和单位面积用水略有减少。北方 5 片水资源贫乏,但土地资源较为丰富,耕地灌溉率较低,在采用节水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措施后,灌溉面积明显增加;1980~1997 年,实灌面积增加 575.5万hm2,每公顷用水量减少 1400m3,灌溉用水量只增加 90亿m3。各流域片农田实灌面积、灌溉用水量及单位面积用水量见表 3。
表 3 流域分区农田灌溉用水情况
Table 3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实灌面积(万 hm2) | 灌溉用水量(亿 m3) | 单位面积用水量 (m3/hm2)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 | 1993 | 1997 | 1980 | 1993 | 1997 | |
全国 | 4092.0 | 4320.0 | 4652.0 | 3580.6 | 3494.2 | 3598.5 | 8750 | 8088 | 7735 |
松辽 | 240.5 | 315.7 | 401.2 | 238.5 | 337.3 | 420.9 | 9915 | 10683 | 10491 |
海河 | 560.9 | 639.5 | 675.6 | 304.3 | 287.5 | 305.5 | 5426 | 4567 | 4522 |
黄河 | 377.9 | 410.5 | 419.6 | 305.9 | 307.1 | 286.9 | 8094 | 7481 | 6836 |
淮河 | 649.1 | 768.6 | 880.0 | 454.4 | 407.0 | 472.8 | 7001 | 5295 | 5373 |
内陆河 | 331.9 | 336.9 | 359.4 | 479.6 | 391.3 | 386.5 | 14449 | 11616 | 10754 |
北方 5 片 | 2160.3 | 2461.2 | 2735.8 | 1782.7 | 1730.2 | 1872.6 | 8252 | 7030 | 6845 |
长江 | 1283.3 | 1245.8 | 1285.6 | 1041.1 | 1029.3 | 996.5 | 8113 | 8262 | 7751 |
珠江 | 414.7 | 369.4 | 360.3 | 551.2 | 480.8 | 481.2 | 13290 | 13016 | 13354 |
东南诸河 | 188.3 | 186.7 | 188.8 | 166.1 | 205.7 | 183.3 | 8823 | 11016 | 9709 |
西南诸河 | 45.4 | 56.9 | 81.5 | 39.5 | 48.2 | 64.9 | 8700 | 8466 | 7960 |
南方 4 片 | 1931.7 | 1858.8 | 1916.2 | 1797.9 | 1764.0 | 1725.9 | 9308 | 9490 | 9007 |
农田灌溉是我国用水大户,但用水弹性大,节水潜力也大。只要加大投入,采取节水、高产综合措施,在不增加或少增加供水量的情况下,仍可维持灌溉面积和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已为十几年的实践所证明。从 1980 年至 1997 年,全国农田灌溉用水稳定在 3550亿m3 左右,而粮食总产量由 32056万t 增至 49417万t,相应人均粮食占有量从 325kg 提高到 400kg。全国实灌面积、粮食产量、灌溉用水量的变化趋势见图 1。
![]() |
图 1 全国实灌面积、粮食产量、灌溉用水变化趋势
Fig.1 Frends of actually irrigated area, grain yield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of China
2.2 林牧渔用水
林牧渔用水包括林果、苗圃、饲料基地、草场灌溉用水及鱼塘补水等。该项用水细目较多,且水源不足时容易被其他用水所挤占,故调查统计难度大,统计精度相对较差。
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快速发展,全国林牧渔用水有较大的增长,1980 年仅
119亿m3,1993 年增加到 307亿m3,1997 年达 321亿m3。各流域片的林牧渔用水情况见表 4。
表 4 流域分区林牧渔用水情况
Table 4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林牧鱼用水量(亿 m3) | 增加量(亿 m3)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1993 | 1993~1997 | |
全国 | 118.7 | 306.8 | 321.2 | 188.1 | 14.4 |
松辽 | 30.3 | 27.5 | 22.8 | -2.8 | -4.7 |
海河 | 5.2 | 15.9 | 13.3 | 10.6 | -2.6 |
黄河 | 8.5 | 19.5 | 27.5 | 11.0 | 8.0 |
淮河 | 5.9 | 32.1 | 27.2 | 26.2 | -4.9 |
内陆河 | 62.3 | 98.0 | 96.0 | 35.7 | -2.0 |
北方 5 片 | 112.2 | 193.0 | 186.8 | 80.8 | -6.2 |
长江 | 6.2 | 73.5 | 63.2 | 67.3 | -10.3 |
珠江 | 0.3 | 22.5 | 50.8 | 22.2 | 28.3 |
东南诸河 | 0.0 | 9.7 | 10.4 | 9.7 | 0.7 |
西南诸河 | 0.0 | 8.1 | 10.0 | 8.1 | 1.9 |
南方 4 片 | 6.5 | 113.8 | 134.4 | 107.3 | 20.6 |
3 工业用水
工业包括火电工业、城镇工业和农村工业。1980 年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以下同),1997 年工业产值约为 1980 年的 12 倍。1980 年全国工业产值仅 5154 亿元,至 1993 年、1997 年分别达到 30769、60622 亿元,前 13 年的年均递增率为 14.7%,后 4 年的年均递增率为 18.5%。同期工业用水(取用新鲜水量)也明显增加,这 3 年分别为 457亿m3、906亿m3 和
1121亿m3,前 13 年和后 4 年的年均递增率分别为 5.4% 和 5.47%,其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分别为 0.37 和 0.30。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进步及节水水平提高,万元产值用水量迅速下降,由 1980 年的 948m3 下降到 1993 年的 269m3,再下降到 1997 年的 192m3。全国工业产值、工业用水量及万元产值用水量的变化趋势见图 2。
![]() |
图 2 全国实灌面积、粮食产量、灌溉用水变化趋势
Fig.2 Trends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water use and water use per 10000 yuan output value
从地域分布看,北方 5 片 1997 年的工业用水为 365亿m3、万元产值用水量为 148m3,1980~199 7年的用水年均递增率为 4.05%、弹性系数为 0.28;南方 4 片 1997 年的工业用水为 756亿m3、万元产值用水量为 225m3,1980~1997 年的用水年均递增率为 6.21%、弹性系数为 0.37。无论是工业用水总量、单位产值用水量或用水增长速度,北方都比南方小。各流域片三年的工业用水情况见表 5。
表 5 流域分区工业用水情况
Table 5 Industrial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用水量(亿 m3) | 用水年均递增率 (%) | 万元产值用水量 (m3)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1993 | 1993~1997 | 1980~1997 | 1980 | 1993 | 1997 | |
全国 | 457.3 | 905.9 | 1121.1 | 5.40 | 5.47 | 5.42 | 948 | 269 | 192 |
松辽 | 63.9 | 96.9 | 127.2 | 3.26 | 7.05 | 4.14 | 776 | 293 | 215 |
海河 | 48.7 | 68.2 | 67.2 | 2.63 | -0.38 | 1.91 | 707 | 164 | 96 |
黄河 | 27.9 | 54.5 | 59.1 | 5.28 | 2.04 | 4.51 | 802 | 267 | 184 |
淮河 | 38.4 | 72.2 | 96.5 | 4.97 | 7.52 | 5.57 | 711 | 143 | 119 |
内陆河 | 7.0 | 14.0 | 15.0 | 5.44 | 1.81 | 4.58 | 1368 | 442 | 385 |
北方 5 片 | 185.9 | 305.8 | 365.0 | 3.90 | 4.52 | 4.05 | 758 | 206 | 148 |
长江 | 208.8 | 412.0 | 491.5 | 5.37 | 4.51 | 5.17 | 1132 | 342 | 247 |
珠江 | 45.9 | 138.5 | 194.0 | 8.87 | 8.79 | 8.86 | 1392 | 340 | 250 |
东南诸河 | 16.0 | 46.1 | 66.5 | 8.47 | 9.58 | 8.73 | 841 | 174 | 115 |
西南诸河 | 0.7 | 3.5 | 4.1 | 12.70 | 4.22 | 10.64 | 763 | 572 | 194 |
南方 4 片 | 271.4 | 600.1 | 756.1 | 6.29 | 5.95 | 6.21 | 1143 | 318 | 225 |
我国工业节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 1980 年的 20% 左右提高到 1997 年的 55% 左右,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重复利用率(70%~80%)相比,差距较大,说明工业节水仍有较大潜力。从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的角度看,也应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提高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因此,我国今后工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将进一步下降。
4 生活用水
4.1 城镇生活用水
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逐步增加,加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活用水量(含居民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增长很快。全国城镇生活用水量由 1980 年的 68亿m3 持续增加到 1997 年的 248亿m3,年均递增率为 7.9%,为同期城镇人口年均递增率 4.0% 的 2 倍。
由于南方与北方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生活习惯不同,人均生活用水量有较大的差别。1997 年南方 4 片人均用水量 280L/d,其中珠江片高达 354L/d;北方 5 片人均用水量 162L/d,其中内陆河片只有 100L/d。各流域片城镇生活用水情况见表 6。
表 6 流域分区工业用水情况
Table 6 Industrial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用水量(亿 m3) | 用水年均递增率 (%) | 人均生活用水量 (L/d)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1993 | 1993~1997 | 1980~1997 | 1980 | 1993 | 1997 | |
全国 | 67.7 | 182.6 | 247.6 | 7.93 | 7.91 | 7.93 | 117 | 178 | 220 |
松辽 | 9.5 | 20.6 | 27.5 | 6.16 | 7.53 | 6.48 | 85 | 122 | 140 |
海河 | 10.7 | 20.2 | 25.2 | 4.99 | 5.68 | 5.16 | 136 | 192 | 204 |
黄河 | 6.0 | 10.1 | 14.6 | 4.05 | 9.56 | 5.32 | 120 | 126 | 165 |
淮河 | 5.3 | 16.5 | 22.4 | 9.13 | 7.93 | 8.85 | 105 | 140 | 175 |
内陆河 | 2.0 | 4.5 | 4.1 | 6.36 | -2.18 | 4.28 | 126 | 133 | 100 |
北方 5 片 | 33.5 | 71.9 | 93.8 | 6.04 | 6.87 | 6.24 | 109 | 142 | 162 |
长江 | 22.3 | 64.1 | 89.8 | 8.45 | 8.79 | 8.53 | 118 | 202 | 262 |
珠江 | 9.5 | 35.8 | 49.9 | 10.77 | 8.67 | 10.27 | 172 | 253 | 354 |
东南诸河 | 2.2 | 10.0 | 12.1 | 12.59 | 4.77 | 10.70 | 87 | 179 | 222 |
西南诸河 | 0.2 | 0.8 | 2.0 | 10.44 | 25.74 | 13.86 | 49 | 108 | 200 |
南方 4 片 | 34.2 | 110.7 | 153.8 | 9.46 | 8.56 | 9.25 | 125 | 212 | 280 |
4.2 农村生活用水
农村生活用水量包括农村居民用水和牲畜用水。在我国控制总人口增长率的条件下,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逐步减缓,加之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故其用水量的增长速度比城镇生活用水低得多。全国农村生活用水量 1980 年为 213亿m3,1997 年为 278亿m3,年均递增率 1.58%,为同期农村人口年均递增率 0.58% 的 2.7 倍,只相当于城镇生活用水增长速度的 1/5。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 1997 年全国平均为 84L/d,南方 4 片大于北方 5 片。各流域片的农村生活用水情况详见表 7。
表 7 流域分区农村生活用水情况
Table 7 Rural domestic water use by river basin(s)
流域片 | 用水量(亿 m3) | 用水年均递增率 (%) | 人均生活用水量 (L/d) | ||||||
---|---|---|---|---|---|---|---|---|---|
1980 | 1993 | 1997 | 1980~1993 | 1993~1997 | 1980~1997 | 1980 | 1993 | 1997 | |
全国 | 212.6 | 238.0 | 277.6 | 0.87 | 3.92 | 1.58 | 71 | 73 | 84 |
松辽 | 11.6 | 17.1 | 21.0 | 3.05 | 5.31 | 3.58 | 47 | 70 | 93 |
海河 | 15.0 | 17.6 | 21.7 | 1.25 | 5.29 | 2.19 | 54 | 54 | 66 |
黄河 | 10.0 | 15.2 | 14.5 | 3.23 | -1.12 | 2.19 | 41 | 54 | 51 |
淮河 | 27.2 | 39.7 | 38.1 | 2.95 | -1.03 | 2.00 | 53 | 69 | 65 |
内陆河 | 7.8 | 4.5 | 4.5 | -4.18 | 0.22 | -3.16 | 131 | 80 | 72 |
北方 5 片 | 71.6 | 94.1 | 99.8 | 2.12 | 1.49 | 1.97 | 53 | 63 | 67 |
长江 | 74.9 | 84.1 | 96.1 | 0.90 | 3.40 | 1.48 | 69 | 73 | 82 |
珠江 | 53.8 | 38.8 | 58.1 | -2.49 | 10.59 | 0.45 | 157 | 103 | 147 |
东南诸河 | 8.8 | 17.4 | 18.8 | 5.35 | 1.91 | 4.53 | 50 | 96 | 99 |
西南诸河 | 3.5 | 3.6 | 4.8 | 0.24 | 7.51 | 1.90 | 68 | 60 | 75 |
南方 4 片 | 141.0 | 143.9 | 177.8 | 0.16 | 5.42 | 1.37 | 85 | 81 | 98 |
5 结语
(1) 从 1980 年至 1997 年,我国河道外用水的变化趋势是:总用水量由
4437亿m3 增加到 5566亿m3,年均递增率为 1.34%;用水组成有明显变化,工业用水比例增加 10 个百分点,生活用水比例增加 3 个百分点,农业用水比例减少了 13 个百分点;人均用水量变化不大,稳定在 450m3 左右;综合用水效率大为提高,万元 GDP(1980 年不变价)用水量由 9820m3 下降到 2410m3。
(2)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1997 年农业用水(含林牧渔用水)达到
3920亿m3,占总用水量的 70.4%。17 年间农田灌溉用水变化不大,维持在
3500~3600亿m3 之间,而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均有增加,单位面积用水量明显下降,这表明农田灌溉的用水弹性和节水潜力较大。从我国水土资源和现有耕地灌溉率分布情况看,今后发展灌溉面积的潜力主要在北方,近期内靠采取节水和非充分灌溉措施来实现。
(3) 工业是我国第二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增长较快,节水潜力也大。1997 年与 1980 年相比,工业用水量由 457亿m3 增加到 1121亿m3,万元产值(1980 年不变价)用水量则由 948m3 下降至 192m3。从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水污染的角度考虑,今后应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和企业规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万元产值用水量继续下降。
(4) 我国生活用水量 1997 年为 525亿m3,只占总用水量的 9.4%。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城市化率的提高,预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生活用水量会不断增加,但数量不会很大。
参考文献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